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首席剑师 > 第十八章:艺成下山入曹营

第十八章:艺成下山入曹营

公孙离打上火把,轻车熟路的返回到中,只见中一切如旧,那张秃子的尸首此时已经被虫蚁啃的只剩下一堆白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公孙离闻见,只觉得十分渗,更不敢多看,当下绕了过去,举起火把往石壁上照去,对比墙壁上所刻图形一加琢磨,果然发现是“墨家剑法”中要诀的图解。

公孙离心下大喜,当下照图试练,心中暗暗默记,花了几个时辰,终于将图形招数尽数记熟了,和墨家剑法诀融会贯通。

此时墨家剑法,公孙离已了然于胸,随后在崔寂墓前诚恳拜了三拜,叩谢他传功之恩,公孙离与崔寂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再看石壁上那“墨家秘术,赠与有缘,惜我墨门,后继无。”那十六个字,不由得怔怔的出了神,心想这位墨者崔寂不知相貌如何?又不知生平又做过多少惊世骇俗的奇事?到来又何以会死在这山之中?

公孙离自知自己此时的武功修为,比之这位墨者崔寂尚有所不及,但对《墨经》中所载的武功,只觉得非同一般,若将《墨经》中的武学练的怒火纯青,那是何等的厉害。

想到此处,公孙离不知不觉间,心中对这位崔寂前辈又多了几分亲近佩服之意。

公孙离出之后,回到凌绝顶,又花费了二十多天功夫,将《墨经》中的“玄侠要诀”和墨家剑法尽数熟练掌握。

然而公孙离修炼这“玄侠要诀”的最后一层却始终突不了,无端翻看秘籍,看着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诀,参照前面所载,有些地方变化奥,虽颇增感悟,但一大半还是全不可解。

公孙离埋细读这些诀,苦思了两天,总觉其中矛盾百出,找不到修炼法门。

公孙离对这“玄侠要诀”的所有诀和修炼法门实在是已经记得滚瓜烂熟,更无遗漏。

但对于这“玄侠要诀”的最后一层瓶颈仍是难以索解,突不了。

这天晚上,公孙离因参悟不出其中道理,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睡不安稳,不经意间只见窗外一明月照进卧室里来,直照得满地银光。

公孙离突发感悟,忽然想到:“我‘心斋秘篆’早已练成,偏偏为了这《墨经》中记载的‘玄侠要诀’,却无端在山上多耽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师父下山多,只怕此时久等我不至,会为我担忧。而且这位墨者崔寂是为前辈高,但不知道生前是位什么样的,是好还是恶?我一时不分缘由,只因好奇心起,学了他遗留的书上武功,师父知道了说不定会不大高兴。即是如此,我此时想脑袋也想不出的问题,又何必过多苦思焦虑,多费心思去探索这门功夫中的不解之处?”

思索至此,公孙离当即起身收拾好行囊,打算明天一早就欲下山去。

一早,果然红初升,公孙离早已下了凌绝顶,在走半个时辰,便可以出雁山了。

公孙离已有十年没下山,此时艺成下山,途中所闻所见,俱觉新奇,只是看到这从北往南一路行来,见逃难的百姓衣服褴褛,饿得面黄饥瘦,不由觉得可怜。又行出百余里后,更见得有数十名百姓在山间挖掘树根而食。

公孙离见罢,不由善心大起,自己身边本有些师父先前留下的银两,但此处闹了饥荒,却也无处可买食物,公孙离只好把盘缠都分给难民,能不能买到粮食活下去,也只能看他们的命运了。

公孙离后面一路行去,饿了只得施展武功,捕捉鸟兽为食。

又往南行了数十里,那途中倒毙饿死的饥民不绝于途,甚感凄凉。

公孙离又行了两天,快到了兖州境内,途中竟然见到有的难民生起大锅,将那些饿死的死尸煮了来吃,公孙离不敢多看,当下疾行而过。

这些年,北方连连战,从黄巾作开始,又是董卓,打了一年又一年,如今曹和袁绍正欲决战,那简直是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害的周围郡县的百姓十不存一。

公孙离过了黄河,沿途打听,终于遇到了部分行军的曹军。那带兵的校尉听说公孙离是来找曹的,不敢怠慢,忙派护送他到曹军中。

然而接待公孙离的不是曹,而是谋士程昱,程昱听得是剑圣王越的弟子到来,虽在军务繁忙之际,仍然亲自接见。

公孙离见程昱气度不凡,神色和蔼,甚是敬佩。

公孙离问起师父王越,程昱说他师父去了徐州,想是王越在言语中对自己这徒颇为奖许,是以程昱对他甚加器重,言下颇有招揽之意。

公孙离听得师父不在,登时有些失望,又再问起史阿,经程昱告知,才知道原来那国舅董承受汉帝衣带诏联合刘备反判曹,那刘备月前斩了徐州刺史车胄,夺了徐州之地,此时更打算与袁绍联手,合力攻曹。

为避免两面作战,于是亲自率兵东击刘备,王越和史阿,也一同前往。

公孙离闻言后,便说要先去寻师,禀明师父之后,再来回曹营。

程昱也不勉强,遂命主簿杨修接待,又送了五十贯钱作盘缠,公孙离谢过受了。

那杨修接待了公孙离到营帐叙话,公孙离观那杨修虽是曹军中的将官,但却是身穿书生装扮,谈吐十分儒雅。

公孙离一问之下方知原来他是前汉太尉杨彪之子,学问渊博,极为聪慧,的曹赏识。

杨修知公孙离是公孙瓒的公子,乃名臣之后,更是以相待尽礼,二谈了一上午,话题言谈十分投机,公孙离又是次下山,可说是一见如故。

公孙离除了懂的武功之外,见识甚浅,杨修每跟他纵谈天下大势,公孙离只觉得他眼界开阔,很有见识,当真是让茅塞顿开。

公孙离在杨修营中留了三,直至曹军要拔营北上,这才和杨修不舍作别。

公孙离第一次下山来,可谓初出茅庐,但对杨修的风仪为,暗生模仿之心,等出了兖州,到集市上,便买了一套书生衣巾,学着也作书生装扮,径直往徐州去寻访师父。

赶了七天路程,公孙离来到任城县,此处往东渡过一条河,便是徐州境内。

吃过早饭后,公孙离便到码去欲搭船东行,公孙离方到河边,就见河边停了一艘大船,一问之下,说是当地的一个富商包了船要到徐州去置办货物的,公孙离闻言便求船家顺路载一程。

那船家就为多贪得几个船钱,便和包船的富商苏裳商量了一下。

那苏商见公孙离一身儒服,以为是个书生,也就允了。

等到中午,船家正要拔锚开航,忽然码上匆匆奔来一个少年,大叫道:“船家,我有急事要去徐州,请你行个方便,多搭我一。”

公孙离听这声音清脆悦耳,在抬看时,心下不禁一呆,暗想:“这少年生的好生俊秀。”

在这不过十八九岁年纪,穿一件石青色长衫,顶青巾上镶着块白玉,衣履雅,背负一个长匣子,皮色白腻,一张脸白里透红,俊秀异常。

苏裳也见这少年服饰华贵,相貌堂堂,才出众,顿时心生好感,命船小二放下跳板,把他接上船来。

但那青衫少年刚一踏上船,这船当即便微微一沉,公孙离心下暗奇,若不想这俊朗少年看上去身形瘦弱,不过一百斤上下,但这船一沉之势,却似有两百多斤重物压上一般,他背上长匣子不大,怎会如此沉重?待那少年上船之后,船就开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