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数风流人物 > 乙字卷 朝露待日晞 第五节 出世入世

乙字卷 朝露待日晞 第五节 出世入世

“唔,看来你在这一次山东之行中受益良多啊,具体和我说一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齐永泰脸色变得好看了许多。

没让自己坐下,冯紫英也只能恭敬的站着把自己山东之行的种种娓娓道来,具体细节上也专门点评了几个,听得齐永泰也频频点

齐永泰虽然在之前的信中大略知晓了一些民变况,但是这些具体过程和细节,却不甚明了,冯紫英也充分展现了一下的才,将这一过程也描述得绘声绘色,齐永泰也是唏嘘感慨不已。

尤其是在听闻整个山东的鲁西、鲁南乃至北直隶的白莲教徒都卷了这一场变中来了时,他更是长叹不止。

冯紫英又提到了倭寇亦混杂其中居心叵测时,齐永泰更是格外震惊。

可以想象得到如果连倭寇都掺和到了内陆腹地的民中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壬辰倭之后,倭图谋朝鲜乃至大周的野心仍然未灭,这极其危险。

齐永泰很清楚这个时候已经不比七八年前了,壬辰倭耗尽了大周仅存的家底儿,可以说之所以太上皇最终传位给皇上,未尝没有在这一战中过于心力憔悴导致大病,最终觉得自己力不济了。

现在在关外越发势大,已经隐隐有超越了塞外鞑靼的威胁成为大周第一大患的架势,如果倭再卷进来,齐永泰不敢想象会变成什么样。

哪怕是倭不像七八年前那样全力图谋朝鲜,只需要骚扰江南财赋重地,都足以让大周面临崩溃之局。

站起身来,齐永泰在房中绕了一圈。

这间房不大,但是却很古朴典雅,一张简单的书案,笔墨纸砚,背后是一排靠在墙边的木格,摆放着几叠书籍,整个房间中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

书案旁放着一个大瓶,几株书画卷轴放在其中。

齐永泰连续呼吸了几气,一只手按扶在花瓶上,目光望向窗外,半晌不语。

“紫英,你觉得倭寇潜我们内陆,甚至混了白莲教中,意欲何为?”齐永泰转过身来,盯着对方道。

“不确定,很大可能他们是要评判一下白莲教这样的反叛会党在我们大周境内究竟有多大的势力,一旦他们进军朝鲜,是否可以用挑起白莲教叛来牵制我们,这是弟子的判断。”

冯紫英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考虑过很久了,唯有这个理由能勉强靠谱。

齐永泰也是如此猜测的,不过这也更危险。

一旦倭真的与白莲教勾连起来,如果再有关外的这一大患趁机起事,那整个北地都危险了。

齐永泰本欲再继续探讨一番,但突然想到对方是刚书院读书的学子,自己居然把他当成了一个同僚一般谈的如此层次了?

“紫英,既然了我们青檀书院,那便要守我们书院的规矩,相关的规矩有会慢慢教你。”齐永泰丢开了先前的感慨绪,开始步正式话题。

“可能你也知道青檀书院和其他书院略有不同,我们书院相当单纯一些,在这里来学习,目标不必太复杂,想法也不必太多,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套话,我的理解就是学明理,学做,只要这两点做到了,天下都去得!”

冯紫英内心也有些触动,这个时代的很多文士子既能出世也能世,这恰恰是很多的状态。

如果说先前的齐永泰询问许多,那说明齐永泰仍然处于世状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身处青檀书院,仍然关心朝廷政治变化,但现在一旦回归到青檀书院内里,便收敛起了其他,强调学习本业来了。

“当然,我也知道来书院学习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参加朝廷的科考,但是科考的目的又何在呢?”齐永泰悠悠的来了一句,“为了做官而科考,可能是很多急功近利的想法,如果单纯只是冲着这个目的而来,我认为这个官当不长久,不做也罢。”

似乎是觉察到自己在一个新来的学生面前说这些有些不合适,连齐永泰都觉得自己好像受到了一些刺激触动而失态,起码在冯紫英面前说这些绝不合适。

“好了,我言尽于此,你先去收拾一下,官掌院那边你也要去一趟,他会安排你具体的学习事务。”似乎是被先前的谈话勾走了很多心思,此时的齐永泰反而有些兴趣乏乏了,摆摆手示意:“玉铉、仲伦他们两位都很优秀,你多和他们接触一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冯紫英出来的时候,陈奇瑜和傅宗龙已经等得极不耐烦了。

他们也没想到冯紫英一进去就是半个时辰。

按照以往的形,顶多一炷香功夫,山长就会结束会见,以前也有这种况很多,就算是冯紫英特殊,也不过就是翻一倍时间吧?但他们等得毛焦火辣之时,仍不见踪影,而且也不好离开,他们真想问一问山长见他这么久,究竟说了一些什么。

冯紫英出来时还在琢磨齐永泰在自己离开时代的任务,或者说作业。

要他把山东之行的所见所闻分门别类的梳理一下,一方面要描述具体的政,另一方面要针对政的问题提出官府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按照齐永泰的说法,当下书院里的学生们恰恰最缺乏的就是这些最直观最真实的具体况,只是在书院里苦读死书,正好冯紫英在山东一行二十里,从最初的沿着运河一行的所见所闻到中期的临清州遭遇的民变,然后再到后期官府如何处置,以及最后结果,这就是一道最合适的实践剖析课。

这道题很大,让冯紫英也有些纳闷儿,自己初来乍到,就给自己来这么一出,合适么?

这是在帮自己迅速确立核心地位么?一时间他还真的有这些感觉,乔应甲的一封信就这么厉害?

不过在看到齐永泰和自己道别之后有些走神的状态,冯紫英就知道自己恐怕是想多了。

这一位恐怕此时很大心思都已经沉浸在这场山东民带来的复杂影响中去了,这么说有传言说齐永泰可能要复起的消息还真的不是空来风了。

大周文官的罢官起复是很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些颇具影响力的官员,三起三落都是寻常事

只要朝中有推荐,皇上又认为此的确可用,那一道御旨便可起复,而且不少起复之后甚至还比原来辞官或者罢官时更进一步都有可能。

所以不少官员甚至把辞官当作养望的一种最佳手段,屡试不爽。

齐永泰恐怕是真的觉得这对于书院里少有接触到真实社的学生们能够鲜活的体验一回这样一个如此真实刻的案例,对学生们大有裨益,而自己恰恰又是其中从至尾的参与者,所以才勉为其难的把这个任务给了自己。

当然冯紫英也知道这个任务可不简单,甚至太出风,如果被自己一个独享,恐怕后自己固然风光无限,但是也可能要成为孤家寡了。

本来自己身份就有些不招待见了,他可不想后在书院里被孤立,所以也专门询问了齐永泰可否请其他帮忙,齐永泰不置可否,在冯紫英看来,这就是默许了。

对于书院的学生们来说,学习固然是第一要务,科考中举中进士是第一目标,但是要在书院里出地,表现更优,获得山长和掌院,甚至朝廷的青睐,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顺天府几大书院,没有哪个是和朝廷毫无瓜葛的,看看这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