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天路客栈 > 第六一二章 闷声发大财

第六一二章 闷声发大财

如果是在光城、宜或者雅砻那边,九月份的气温依然算是宜,但在俄八措,一早一晚已经开始冷起来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天早晨刘墨昂和楚倩照例带着白狮和包子遛早,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小镇上。

现在的俄八措小镇已经有了一个小镇应有的雏形了。

因为109国道和格那曲的限制,小镇的布局整体呈一个三角形。

小镇的东北部靠近格那曲河岸的区域,也就是这片三角形的顶角区域,是刘墨昂规划的住宅区。不管是移民新村还是即将准备开发的居民小区都在这里。

这片区域距离109公路有几百米,所以噪音没那么大。而且这里靠近格那曲河岸,到了夏秋季节,这里的风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居民区往下,就是小镇的各个基础设施了。包括卫生院、幼儿园、小学、超市、试验区党委和正府都在这一片区域,当然,规模最大的土特产易市场也在这里。

只不过相比于盖的整整齐齐的其他基础设施,这个市场的规模虽然开始慢慢庞大起来,但规划的并不算很好。

因为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好好的搞一下这个市场,导致了这个市场现在有些脏差。毕竟每天来这里的商以及当地和外地的藏胞牧民都有好几百。如果加上游客的话,这个小市场一天最起码能来一两千

这座小市场现在是依托着从109公路通往移民新村的那条小公路发展起来的,这条公路其实也算是小镇目前唯一的一条主大街。

当时搞这个市场的时候,刘墨昂并没有想到俄八措竟然会升格成为试验区,那时候他只是想把俄八措当地牧民手里的好东西卖出去并且能卖一个好价格,再一个就是想多聚拢一下气,所以才允许这个市场靠着移民新村。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市场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和农贸市场没啥区别的市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土特产易市场。

毕竟那时候这个易市场的名气还没有打开,除了俄八措及其周边几个自然村落的藏胞知道这里有这么一个小市场之外,离得稍微远一点的藏胞牧民根本就不知道在俄八措出现了这么一个土特产易市场。

而且最开始的时候,这座市场更多的功能是为搬迁过来的移民以及俄八措村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易。

比如牧民家里屠宰的牛羊、酥油、各种制品,比如说有些聪明的牧民从光城或者当曲卡县来来的蔬菜、茶叶……

不过随着俄八措那座超市的建成以及这座市场的名气渐渐地打开,现在这座市场已经开始变成了真正的土特产易市场。

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来自光城或者当曲卡县的商来到这里准备采购,也有更多的当地或者周边的牧民带着自家的东西来到这边易。

不过因为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好好的捯饬一下这个市场,所以新市场的规划一直到前两天才定下来。

新市场的位置就在之前刘墨昂和刘良飞说的那个格那曲与109国道之间的那条狭长的土地上。

那条狭长的区域就在俄八措小镇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外面,虽然紧挨着小镇,但与小镇的整体规划不搭边。把市场设立在那里,一个是好管理,再一个就是不影响小镇的整体布局和规划。

不过市场要整体搬迁过去的话,最起码也要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当刘墨昂和楚倩两子带着一大一小两只狗子来到这里的时候,市场已经有不少在忙碌了。

这两两狗可是整个俄八措知名度最高的组合,所以这一路走来,只要是见到这个组合的,甚至包括那些早来或者是天晚上就住在俄八措的商,也都纷纷和刘墨昂两子打招呼。

“这个市场是该搬出去了,在这里真的是有些影响小镇的整体形象了。”楚倩牵着包子一边走一边说道。

“是啊,主要是当初没想到小镇能发展的这么快,对于市场的规划就有些疏忽了。不过不要紧,到明年这个时候市场就能搬出去了。”刘墨昂牵着白狮同样一边走一边说。

其实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市场,除了当地的一些固定摊位之外,从外面来的藏胞基本上都没有固定摊位。

至于这些摊位也就是用砖和水泥垒起来的台子,然后市场的上面搭建的有玻璃钢大棚。

说白了,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很原始的大棚区,很简陋的那种。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市场哪怕再简陋,也是附近方圆十几公里之内唯一的一座易市场,所以当市场建起来没多久就能聚拢这么多气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里有很多都是陌生,但也有不少熟悉的

比如小两刚走进市场,就看到扎西达瓦的阿妈正在吃力的搬动一个大包袱,刘墨昂赶忙凑了上去帮她把东西搬到了摊位上。

达瓦的阿妈笑着道了一声谢,刘墨昂问道:“你这是弄得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多?”

达瓦的阿妈打开了蛇皮袋子做的包裹皮,露出了里面的东西,她笑着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道:“都是一些断和小,还有一些贝母什么的,都是别的村的让我代售的。”

达瓦的阿妈是一个很勤劳的,她没有什么文化,但却用她那并不强壮的双肩把这个家撑了起来。达瓦的母亲来自于念青唐古拉山另一侧的小村宾那,在很久以前嫁给达瓦的父亲后,就跟着达瓦的父亲一起遭受村子里的白眼。

毕竟达瓦的父亲是一个藏地屠夫,在村里的地位是属于最低的那种。

达瓦的母亲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用自己的勤劳养活着两个儿和一个儿子,一直把这三个孩子培养成

现在三个孩子都混的相当不错,尤其是儿子更是成为了小刘老板的左膀右臂,连带着他们一家的地位也提升了很多,再也不用忍受以前的那种白眼了。

按说以达瓦的收,她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从家里等着养老了,但这些年养成的习惯让她也闲不下来。

她每天一大早会来市场卖一些东西,等到十点多就回家,然后熬制酥油茶、茶、做糌粑。因为她做的酥油茶和糌粑的味道与众不同,所以很是受一些游客的喜欢。每天她熬制的酥油茶、茶以及做出来的糌粑都会被客栈的收走,然后成为客栈受追捧的食物。

这个年近五十的前半生一直在忍受着别白眼的同时辛苦劳作,现在况完全翻转了,可她依然闲不下来。

楚倩也凑了上来问道:“阿姨,你怎么还给别代售这些东西啊?家里自己挖的虫呢?”

“呵呵,早就卖掉啦。咱们的虫可是这个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一拿出来就会被那些全都抢光啦。现在家里没有可卖的好东西了,给别代售一些虫什么的还是能赚点钱的……”

自从前年试种虫获得成功之后,去年刘墨昂就在俄八措老村子的北边给村民开出了二百亩地,专门种植大花红景天和虫。因为虫的产量太过吓,而且品质好的惊,所以俄八措的十八户牧民一家只能种一亩虫

至于大花红景天一家则是种了十亩地,不过那东西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成熟,所以今年的市场上还见不到俄八措村民工种植的大花红景天。

但今年六月份挖出来的那些虫却是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卖得快不说,还都卖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