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贞观俗人 > 第182章 红拂女的好奇

第182章 红拂女的好奇

秦琅开始了送下乡活动。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优惠多多,蛋鸭蛋鹅蛋,只要没坏都可以拿来换小家禽苗,蛋能换崽,也能换鸭苗、鹅苗,有专门的兑换比例,童叟无欺。

并且不仅限于拿蛋换苗,用蝗虫卵、河蚌田螺鱼虾螃蟹甚至是虫子蛆,通通都可以换崽子鸭苗。

除了换,还继续收购蛋。

直接送货下乡,比起之初的预订,如今直接把苗子拿到村,当场现货。

看着这些笼子里唧唧喳喳毛绒绒的小崽子,全村围观,都十分好奇。

“十个蛋换只崽,划算。”一个缺牙的汉子极有

而他家的婆娘,裹着粗布的则道,“去寻点虫子虫卵,摸点鱼虾蚌螺来换更划算,子可以跟他们换钱,咱们家也养不了那么多崽的。”

乡民们既纯朴,但有时也会很明,他们扳着指在那里计算着,如何更划算,但不管怎么算,看着这些神的小鸭苗子,都很心动。

自己孵得要蛋,还要老母,可现在用些不值钱的河蚌鱼虾甚至是虫子都能换这鲜活的苗子,那真是太划算了。

“大家想好了就赶紧来换啊,先换先得,换完了就得等明天甚至是不知哪天了,现在苗子抢手,数量有限了啊。”

秦家的庄户们在卖力的吆喝着,这些虽然是秦家的庄丁,有些还是隶,但秦琅为了充分调动这些的积极,可是直接开出了提成的,只要卖的越多,到手的提成也就越多,因此他们现在也是十分积极主动,大早就背着苗子下乡来,就想着多跑两趟。

有些村民还在那里计算着,可有明的已经往家里跑了,有些还直接就往田间地,甚至是河渠里跑去。

不到一个时辰,勤快的张粪槌已经带着一家提着许多河蚌田螺来了,他下手最快,收获最丰。

他的媳荷花则把家里的蛋都提了来。

经过一番计算,最后粪槌一家成功的换到了十只小崽,又换了十只鸭苗,另外还换了六十四文钱。

“收好了,没错吧?”伙计阿姜问。

粪槌一家子看着这些到手的东西,早就笑的合不拢嘴了,虽然也换出了一篮子蛋,可相比起来他觉得真是赚大了。

“没错,没错。”

粪槌媳追问,什么时候阿姜再来。

“只要有苗子,我就会来,到时还按这价收东西换苗子。”

“那这鱼虾蚌螺还用?”

“要,我若是没来,你们可以把这些晒也行,到时也一样收的。”

·······

阿姜带来的苗子被村民们一哄而光,好多动作慢点的都没能换到,甚至引发了争吵,好在阿姜再三承诺,还会再来。

等阿姜满载而归,换到苗子的乡民已经欢天喜地回去给小崽子小鸭崽做记号喂养去了,其它则上山下河的找虫子摸鱼虾捡蚌螺,说什么下次也要换点。

对于这时代的百姓来说,养点鸭下蛋,那就是难得的副业收了,是赚现钱的。

拿不值钱的东西换成能下蛋的,当然是划算的。

三原秦家庄里,庄老王现在整天笑的合不拢嘴,原本一看到那暖房就嫌弃眼神,觉得费柴,白瞎子的老王,现在把这暖房当宝贝一样。

不但派夜看管暖房,每天晚上还要亲自起来几次查看烧火的况,查看暖房里的温度,十分勤快的给蛋换边。

不但如此,这些天,他还亲自带又新改造了数个暖房,如今庄子里上下全都在忙着夜孵蛋,甚至还临时从周边的村庄雇佣了许多百姓过来帮忙。

受雇的百姓们不要钱不要粮,他们只要求用苗鸭苗付工钱。

隔壁的红拂早就第一时间过来领走了自己的苗子,除了第一批送来的蛋外,她之后凭着自己的直觉,认为秦琅这事能成,于是派庄丁四下收了许多蛋过来,如今她握有大量的收条,每天过来收苗子。

看着庄子里到处都是唧唧喳喳的苗子,红拂也是感叹不已,想不到秦琅还真有这种本事。

其实她已经想了许多办法打探秦家孵化小的秘密,庄子上确实没有见到什么母

明显,秦家孵化小的关键就是那几座被老王守卫森严的房子,而且看那房子经过了改造,新增加了烟囱,好像还夜在生火。

秘密就在其中,但老王守护的看严,红拂也无法一探究竟。

“大娘子,咱们庄上都已经前后领了三千多只苗,两千多只鸭苗,还有上千鹅苗了,养不下了。”

老李有些无奈的跑来诉苦。

“大娘子,要不咱们也拿些去卖吧?”

红拂看着那满院子的鸭,虽然都是小苗子,可这数量一多,也吵的脑仁子痛,更别说到处拉屎,导致腥臭弥漫。

“我看秦家庄子上好像并没有全卖掉这些苗子。”红拂道,她一直在暗里观察秦家庄子,既然秦家庄子能够养,那就明值得养,跟着秦家庄子的脚步总不会有错的。

比如这次她收了这么多子送到秦家庄子上,现在不就拥了这六千多苗子?

“我听说,秦家庄子卖出去的多是母苗,公的多留下了。你说他们养那么多小公小公鸭做啥?又不能下蛋?”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平时庄子上养个几十只已经不少了,而如今要一次养几千只,那根本就难以维持了,这么多根本无法散养,必须得喂养饲料,这饲料一喂成本就大增了。

更别说,鸭太子,明显会导致踩踏等况发生。

虽然拿苗子时,秦家就告诉了他们,这些小鸭苗子,晚上过夜的时候,得在棚里,还得在棚里生火取暖,不然容易冻死。

这样养,确实比原来散养既要耗饲料,又要建棚烧火等,成本高还麻烦。

“秦家是怎么做到的?我看他们那里的鸭苗子比我们多!”

“大娘子,我去问过了,他们正在庄外搭棚,山脚下,河滩边,在那些荒地空地上圈一大块地,然后里面搭个棚子,圈起来鸭活动地方大,不容易踩踏生病,搭了棚子可避雨,晚上还能防寒取暖。”

“那样圈起来也得喂食啊。”红拂问。

“喂,他们好像统一喂饲料,说是他们自己配制的,我跟他们要了一点,可是这饲料是打后再成型的,看不出原来是什么,但闻着应当有稻壳麦壳做的糠麸,还有些豆粕,似乎还能闻到鱼腥味,又仿佛有鱼骨,又好像还有叶等,很杂。”

“你那还有这种饲料吗,拿来我瞧瞧。”

老李赶紧把饲料取来,红拂倒出来研究了半天,也认为老李说的很对,这什么饲料用料很复,而且经过碾磨,早看不出原本是哪些材料,闻着有很大的腥味,能看出明显的糠皮、等。

拍了拍手,红拂道,“这玩意倒让我想起之前秦三郎家作坊里卖的那什么调料包了,闻着也像是这个味,就是没这么腥。”

很明显,秦家养养鸭,是全新的养殖模式,不是传统的那种小规模的散养,所以家搭棚圈地,还配制饲料。

“秦家这饲料卖吗?”红拂问。

“卖,也不贵,可如果咱们也用这饲料养,那天天吃,也不是个小数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