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成梁带着手下官员武将恭恭敬敬地在城门等着。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皇帝会又到沈阳城来。
这次倭寇侵朝鲜的事虽然很大,可还打没到辽东,更别说惊扰到大明的其他地方。朝鲜那边的事根本就不会被这么重视。不要说京城了,辽东都没有这么重视。
在这样的况下,皇帝来了辽东,这里边肯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
李成梁心有些激动,虽然也有担心,但更多的是期盼。如果真的什么大事的话,可能这就是自己建功立业的一次机会!
李成梁站在城门,目光远眺,心
火热,希望皇帝快点到来。
很快,一支队伍从远方的地平线上走了过来。
开路的自然就是皇帝的亲卫,统一的高大马、统一的长枪、统一的皮甲。
现在很多越来越不看重重甲了,大家追求的都是进攻、追求的都是轻便,重甲在军中越来越不被看重。不要说皇帝的这些亲卫了,辽东的很多
都不太喜欢重甲。
除了皮甲在军中受欢迎之外,那种铸造的轻型板甲也最受欢迎,甚至有的脆就在胸前和后背穿一块铁板,
上带一个钢盔就完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其他的地方没那么重要。
很快,队伍就分列两旁,然后太监就从队伍的后面走了上来。
当朱翊钧的大车出现,城门所有
全都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地迎接着。
很快,马车就停了下来,台子也摆好了。
朱翊钧掀开车帘子,从车厢里走了出来,站在台子上,目光扫过所有,脸上带着笑容说道:“诸位
卿免礼。”
等到所有都站起身子,朱翊钧又让
宣读了圣旨。主要是写了自己为什么到辽东来,当然,写的不是真实理由。
同时也宣布了自己带来的一些东西,毕竟劳军是规矩。
随后就是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简单的仪式都进行结束,朱翊钧的车队才进了沈阳城。
沈阳城中早就准备好了朱翊钧的住处,和上次一样。
进驻之后,朱翊钧颇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简单的洗漱了一番,换了一套衣服,朱翊钧问陈矩:“李成梁在外面等着吗?”
“回陛下,李将军已经来了。”陈矩连忙恭敬的说道:“同时来的还有辽东巡抚金学曾。”
“让他们进来。”朱翊钧点了点。
金学曾是朱翊钧早期提拔过的一个,这些年地位早就不一样了,已经做到了一地的巡抚。
王锡爵被调到京城后,金学曾来接王锡爵的班,这两年在辽东得非常不错。
时间不长,李成梁两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翊钧之后,他们连忙跪在地上行礼道:“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等到李成梁两站起来,朱翊钧这才继续说道:“辽东几年没来过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朕,你们
得不错。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盛,做得很好!”
“谢陛下。”李成梁两一起躬身行礼。
朱翊钧点了点,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一次朕到辽东来的事也不瞒着你们,就是为了
侵朝鲜的倭寇来的,这一次恐怕有一场大仗要打。朕问你们,你们能不能行?”
虽然是在问这两,但是朱翊钧的目光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李成梁。
李成梁向前走了一步,面容严肃的说道:“臣可以。这几年,臣在辽东一直用心的练兵,加上朝廷给的支持,辽东现在兵强马壮,绝对可以一战,而且可以战而胜之!”
朱翊钧缓缓地说道:“这一次朝鲜之战,除了辽东的马之外,朕允许你调动蓟州和宣大的
马。一句话,只许胜,不许败!”
“陛下放心,臣的马足够。”李成梁一脸的信心十足。
闻言,朱翊钧就笑了,坐在椅子上调整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拿起旁边的茶盏喝了一,说道:“那你就跟朕说说。”
“是,陛下。”李成梁恭恭敬敬的说道:“这几年,臣在辽东整编训练了军队十五万,分别驻扎在辽东各地。”
“从辽东到辽西,遍布大明的军队,其中骑兵五万、步卒十万。地方上还有很多的退役老兵和民兵,只要朝廷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动员出二十万马。”
“仓库中粮和装备都很齐全,现在储存着各种火炮五百门、各种枪械两万支,除此之外还有火箭炮重机枪等装备,全都存放在仓库里,随时可以装备新的军队。”
“如果打仗的话,臣可以随时抽掉十万马。除此之外,臣还可以动用建州、海西和野
指挥使,蒙古
那边可以调动七个指挥使,总计能出动五万
马。”
朱翊钧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说说这十个指挥使。”
辽东能调动十五万的大军,朱翊钧一点都不意外,这些年朝廷给辽东的支持已经足够李成梁扩军了。
当初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朝堂上还有很多不理解,甚至还引发了一些争论。
毕竟在很多看来,辽东已经没有什么战事了,蒙古
和
的
全都被打趴下了,没有
需要提防。朝鲜
根本就不可能对大明动手,也不是大明的对手。在这样的
况下,超出这么多军队简直就是在
费。
但是朱翊钧一直都在坚持对辽东提供支持,不断提供武器、不断扩军。
说实话,在朱翊钧的看法中,辽东军力还是有些薄弱了。这场战争,自己准备摧枯拉朽的横推,平倭贼。
而且辽东的军队也不光会驻扎在这里,等到以后登陆倭国,还要在倭国驻扎甚至在倭国打仗,兵力可能就有些捉襟见肘。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调动蓟州和登莱等地的军队。
是不是调动真
和蒙古
,朱翊钧还没有想好,还想听一听李成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