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和平协议达成之后,在法国的要求下,英国开始对国内的政治经济进行全面的改革。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首先就是整顿国内混
的金融秩序。
显然,如今的英镑纸币已经完全丧失了信用,它们不能兑换黄金,在这个金本位制度的时代里,一种货币不能兑换黄金,那它就是毫无用处的废纸。
所以,整顿英国的金融秩序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英镑。按照英镑金币的价值来一比一兑换纸币英镑?那怎么可能呢?别说英国没有那么多的黄金,就是法国
,甚至是整个欧洲也没有那么多的黄金,况且真的要这样兑换,那到底谁是战胜国了?
于是法国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英国政府将所有的黄金储备存
罗马银行,并委托罗马银行发行新英镑。新英镑将按照一比十万的比例兑换英镑纸币。同时,旧英镑,包括旧英镑金币,都将逐步退出流通。
为了确保新英镑的价值,新英镑将和,将和法郎,而不是黄金绑定。新英镑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是可以按照固定的比例兑换法郎,(当然,这是有手续费的)然后他们就可以拿着法郎,向罗马银行兑换相应的黄金。
为什么不是新英镑直接兑换黄金,而要通过法郎转一个弯呢?这当然是为了避免大量的挤兑黄金。
首先你要知道,罗马银行呀,它和一般的银行是不太一样的,它的主要客户并不是市井小民,甚至也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各国的重要的商业银行。
这就造成了,罗马银行在各国开设的网点其实很少。另外,因为网点数量有限,所以要用法郎兑换黄金,需要提前预约,而且还要排队。这样兑换的量就不可能太大。
而另一方面,法郎并不能直接在英国境内使用,(当然,事实上很多英国企业都愿意直接接受法郎纸币)法郎虽然信用很高,但是使用起来还是不太方便。而且兑换有手续费,而且还不低。(当然,如果你自己跑到法国去兑换,那是不要手续费的,但那不是也要差旅费吗?)既然随时可以兑换,而且都是纸币对纸币,一般兑换的意愿也就会下降。
而新英镑和法郎绑定,也可以提高英国对新英镑的信心。
当然,罗马银行也不是做慈善的,取得新英镑的发行权,这里面的利益不小。而英国的黄金储备存他的金库,更是好处多多。虽然在经过战争之后,英国的黄金储备其实已经不多了,但是,仅仅是因此而获得的信用上的好处,都是不小的。
在通过新英镑的发行,英国的金融秩序开始恢复。而英国的处境,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首先因为资本和市场的完全开放,英国的企业,普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在战争中本来就运营困难,战争结束后,有直接面对欧洲工业的冲击,于是大片的企业开始产。
相比中小企业,大企业的抗冲击能力也更强一点,但是大企业也是法国优先打击的重点,尤其是那些重工业企业,往往都和英国军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英国军队大缩编,他们的未来同样艰难,好在这些企业大多还有被收割的价值,所以,还可以通过资本重整的方式得到新生。当然,资本重组的结果往往就是企业虽然还叫那个老名字,但是老板说不定就已经换成了法国
。或者企业依旧叫那个名字,管理企业的老板依旧是那个老板,但是这个企业的大
东却已经变成法国
了,明面上的那个老板,在企业中占据的份额可能已经只剩下百分之几了。这就像后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灯塔国利用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之类的玩意儿,对宇宙国的大企业的收割一样。
按照一般的道理,这样的冲击,肯定会让英国底层的工饿殍遍野——因为工厂什么的
产得
产,停业整顿的停业整顿。在经济生活中,工
和资本家所承担的风险是不太一样的,一旦经济形势不好,工
要冒的风险就是可能会饿死;而资本家呢,他们要冒的危险就是损失钱财,而且资本越雄厚的资本家,事实上损失会越小。甚至可能不但没有损失反而还赚到了不少呢,这也就是摩根说“到了危机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
票才会回到它真正的主
手中”。
当然,相比之下,资本家承担的风险自然更大,毕竟工失去的只是他们的生命,而资本家损失的,可是他们的钱呀。
但是在英国,况却有了一些变化,因为英国的工
,找到了另一个赚钱的途径,那就是出过去给法国
打工。
如今在英法之间,资本和员都是自由流动的。所以英国工
完全也可以去法国工作。相比那些德意志
,英国的工
更为训练有素,劳动效率也更高,而且对工资什么的要求也更低。所以法国
也很乐意雇用这些英国工
。甚至不光是法国
,就连欧洲其他国家的企业主,也普遍很喜欢英国工
。市场优化的结果,就是英国的那些还在勉强苦苦支撑的企业,突然发现,英国出现了用工荒,他们居然招不到足够的工
了。
这种况对于英国的工业来说,几乎就是摧毁
的。其实对整个欧洲都是如此,工
被工业更发达的法国吸引走了,资金,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资金其实也都自动的流向了法国。于是用以支持工业化的两个支柱,劳动力和资本都开始远离英国。
而在英国,古老的中世纪式的生活似乎又在复苏,资本和工业的喧嚣开始远离他们,城市和农村又重新变得淳朴而宁静,或许湖畔派的那些诗会更喜欢这个英国吧。
唯一让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在英国,年轻
显得少了些,尤其是那些村庄里,你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
。那里只有衰老的老
,有时候也有未成年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却都不在。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就像是圣诞老
,只在圣诞节前后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并且给他们带来各种小礼物。然后,等圣诞节一过去,他们也就跟着消失了。
当然,也许有一天,他们的父母会突然出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我们要搬家了,搬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过好子。”然后他们一家
就会离开村庄,坐上一条船,离开了欧洲。
英国大多数去的地方并不是北美。法国
并不希望将更多的英国
送到北美去。这些年来,拿
仑在本土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路易斯安纳,说法语的法国
,在数量上能比说德语的法国
更多。
所以大多数英国移民的路线还是印度或者非洲和南美洲。
“印度是个好地方。尤其是那里的文化,特别的好。”在谈起印度的时候,约瑟夫这样说道。
“真的吗?”拿仑对于印度的文化所知不多。
“真个呀!约瑟夫那张嘴里会说啥,你还不知道?”吕西安表示拿
仑实在是太年轻,太幼稚了。
“印度的文化将天然的分成很多个等级,而且他们用了一个神奇的发明,来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的不平等作解释。”约瑟夫继续说道,“拿
仑,在面对世间的不平等的问题的时候,天主教是怎么
的?”
拿仑想了想回答道:“首先认为一切的
,在灵魂上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虔诚,就能上天堂,以安抚
们;接着说
有原罪,所以受苦是应该的;然后再表示世间的生活不是生活的目的,上天堂才是,好让
民不再关注现实的痛苦;最后再来美化一下苦难,给出个穷苦
更容易上天堂,只要他们虔诚地忍受痛苦的说法。我觉得,天主教之所以能取代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