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宋帝王 >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时隔二十余年,赵昕终于再次见到了甘昭吉。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只不过,如今的甘昭吉,还非常年轻,眉眼清秀,浑身整洁,袍服净,看上去很有神的样子。

他匍匐在地上,在张惟吉的带领下,对着端坐于床榻上的赵昕,三叩九拜,行君臣大礼。

礼毕,赵昕就微笑着道:“张都知,甘崇班,两位卿请先起来说话……”

张惟吉于是就拉着甘昭吉站起身来,两个弓着身子,侧立到赵昕的床榻前,俯首聆听赵昕的吩咐与嘱托。

“春坊之中,诸事繁琐,多眼杂,这些时,多劳刘夜不眠,为孤警卫上下……真可谓孤之刘书记也!”

一直侍立在屏风后面的刘永年连忙拜道:“臣惶恐,不敢当国公之赞!更不敢与先贤相比!”

但心里面却是美滋滋的,比喝了蜜糖还甜!

没办法,大宋皇城的内臣与近侍,都是争相以能被君王以‘某书记’相称为荣耀。

当年,大宦官蓝继宗,本官都做到了宣政使,成为大宋最高官阶的内臣。

但他每次宫拜见章献明肃太后的时候,听到刘太后唤他‘蓝书记’就喜不自胜,手舞足蹈,听到刘太后唤他‘蓝宣政’就沮丧颓废,好几天都不能释怀,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

因为书记一称,最初是昭献杜太后用来称呼韩王赵普的。

最初,赵普是以书记之官,侍奉太祖左右,为太祖处置公务并服侍家

所以,哪怕后来,太祖登基为帝,韩王官拜宰臣,但昭献杜太后每次见了赵普,都依旧以‘赵书记’相称,甚至还曾当着太祖的面说过:“吾儿未曾更事,赵书记且为尽心”这样半点都不见外,将赵普看成自家的话。

于是,大宋的内臣、近侍与勋官,便争相以能为官家或者皇室重要成员用‘某书记’相称为荣。

很多大宦官,哪怕做到了都知,都是如此。

可惜,赵官家们知恩不可轻加的意思。

历代以来,能得到他们以‘某书记’相称的内臣近侍,始终不过五指之数。

真宗在世时,就仅有蓝继宗、夏守赟、刘美等少数被他这样称呼过。

现在,刘永年得到了这么一个荣誉,当然是高兴的差点都忘记了自己姓什么。

赵昕却是看着甘昭吉,吩咐道:“如今,甘卿既至,则当为刘卿分忧,且掌春坊之内,宫内臣,上下之事……”

“而刘卿则掌春坊之外,出检查,登记往来……”

“两位卿宜当互相提点,互相协作,为孤理顺内外,禁绝隐患,令孤不至有卧榻难眠之患!”

这就是要分了刘永年的权,将其本来统管内外,无事不掌,变成只对外不对内,只管出、安检、往来,而不再让刘永年内外一起管了。

这一招,与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有些异曲同工的味道。

但,刘永年和甘昭吉却又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甚至觉得合合理。

因为,这就是大宋的现实。

不管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没有能一言而决!

更不会有敢将某个官署或者某项职能,单独一个垄断。

因为,所有企图或者敢这样做的,必定不得好死!

于是,两齐齐俯首领命:“臣谨奉德音!”

赵昕于是从床榻上站起来,对一直在侧的张惟吉笑道:“今,有劳张都知了……”

便当即扭对着甘昭吉吩咐道:“甘卿,且替孤从春坊内库之中,选几件丝帛来,赏与都知……”

“早春多寒,都知且拿回去做几件衣裳给孩子们穿!”

张惟吉闻言,马上跪下来叩首谢恩:“国公厚德,微臣感激涕零!”

他是内内侍省都知,所以,已经有资格收养养子了。

于是,便在这两年陆陆续续的收养了几个刚刚宫的小黄门,作为嗣子,视若己出一般的培养。

在北宋,宦官们是可以选择将他们立下的功劳和恩赏,由其养子继承的,就像正常家一样的传续和祭祀。

这也是恩典。

所以,北宋的大宦官们,非但没有后世明清宦官们的那柔之气。

反而有不少,比真正的男还要阳刚!

开疆拓土、为官提刑,甚至持节安抚流民、安置百姓。

这些做起事清来,不比一般的士大夫差。

就像这位张都知的养子里,就出了一个猛将——张若水。

在赵昕的前世,这位大宦官,先讨侬智高,后征西夏,都担任走马承受公事,三次拜任为环庆路钤辖。

此君作战,最喜欢身先士卒,以勇不可当和百发百中而闻名天下。

连神臂弓那样的重武器,张若水都能单独作、拉开!

打发走甘昭吉,让其去送张惟吉。

赵昕便对着刘永年招手,将其叫到身边,低声问道:“皇城之中,可有什么新鲜事?”

刘永年一听,便知道了这位国公想要问什么?

于是,他凑到赵昕耳畔,低声说道:“国公,微臣听说,昨江宁节度使的夫游仙县君宫拜谒皇后、及诸才了……”

“哦……”赵昕嘴角微微上翘:“游仙县君还真是有闲雅致啊……”

“本月以来,县君宫几次了?”

“回禀国公,据说张娘娘很喜欢县君织的手帕,所以常常让命县君宫……”刘永年轻声禀报着:“本月,臣听说好像光是张才召唤就有三四次了……”

赵昕于是笑了起来,笑的刘永年皮发麻,心惊跳。

谁不知道,那位宁华殿的才,每年都要命其宗族兄弟与叔伯去大相国寺进香,每次都是几十万钱的香油钱进纳。

大相国寺的主持看到张家,嘴都笑歪了。

烧这么多香,张娘娘难道只是祈福吗?

只是,有些东西真的是强求不来。

那位娘娘求了几年,终究也只能生下公主,而保庆殿的苗才什么事都没有做,就为官家生下了皇嗣。

如今这位皇嗣,更有了幼年圣王之姿,获得了朝野倾慕与敬仰。

于是,别说张娘娘不能生下皇嗣了。

便是她马上生下一个皇嗣,恐怕也无法与这位竞争了。

官家、朝臣和天下都不会答应的。

没看到,现在两府大臣正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的推进着为这位国公赐功臣名号的事吗?

那就是两府大臣急着要定下君臣名分,使此事彻底没有任何争议。

于是,那位娘娘忧心于此,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于是,娘娘忽然喜欢上了刺绣,也就合合理了。

,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做,打发一下时间!

曹皇后能在椒房种田养蚕,张才刺绣织帕怎么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