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蛮夷不服汉教,就打到他跪地臣服!”
开疆拓土,利国千秋。
这是每个七尺男儿的梦想!
“敢问公子之志!”说实话,张任愿意跟刘瑁走,却不愿刘瑁一辈子为刘焉或者刘家的打手。他也希望刘瑁有大志向。
刘瑁没有象同杨怀讲绵竹的况一样给张任说家事,而是给他了一张宏图。
“益州九郡三属国,南中占其四郡一属国,地之广,几乎与其于五郡同大。均以夷居多,多有反叛,不服汉教。吾欲取之,清平郡界,传学布教,归于汉统。”
“天下若,东可出荆州,南可下
州。父亲百年,吾领益州,可效高祖,平定四方!”
重点是——自立门户!
张任思虑了一番,拜道:“末将张任参见主公,愿为主公马前卒,誓死追随!”
“好!吾得伯当,何愁大业不成!”刘瑁心里乐开了花。
行走江湖,果然忽悠当道。手中有将,才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蜀中名将,甘宁、张任已得,吴懿完全不用担心,杨怀绝对心有所向。
刘璋拉拢一帮文臣又如何?
必要时刻,兵锋所向,何愁益州不平?
权术再强,也得靠实力说话!
大义不大义的,都是文嘴中的传言罢了。
脸都撕了,还顾得了那么多?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手中已有两员大将,就差两个谋臣了。
只希望杨怀回绵竹复命时能为自己争取点好处。如果能弄个一官半职的就好了,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主南中了。
南中有佳,有猛将,有强兵,就看自己如何去收服了。
赶不上猛将没关系,咱可以自己去挖掘嘛。
收不到名臣又如何?实力强了自然有来投。实在没有,就自己去争取,益州从来不缺
才。
等自己在益州站稳了脚,看那些还敢不敢两面三刀。
原先的刘瑁已在益州留下了凶名,如果自己能够平定南中,便能竖立贤名。
名声,在这个时代很重要。但时代已,光是老好
的名声不足以支撑一方诸侯的崛起。
就象刘虞,名声大到袁绍都想推他为帝。结果呢?还不是倒在公孙瓒的铁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