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将军请暂且坐下,说不说都无所谓的。”
李建成这是给自己解围?语气上确实是解围。许央也不能怀疑什么,毕竟没有冲突,就当李建成这憨厚吧。
只是······好像自己也只是表现了武力。
“谢将军回护。既然大将军让许央说,那许央就说说。”
许央先向李建成施礼,然后正色,站的笔直,清了清嗓子,环顾一圈,最后向李渊施礼。
“欲议定现下我们的战略,首先应该从大将军的檄文说起。檄文公之于众,最起码整个河东之地是郡县都接到檄文了。对于河东之地的处置,需要等各地回执,看是否附议,来决定我们对待河东的决策。”
“附议者留,反对者战。以大将军在河东之地治理的声望,我以为,河东之地需要征伐者无几。”
“其次,还是要以大将军的檄文说起。大将军告知天下的是惩昏扶明,稳固河东又如何惩昏?如何扶明?稳固河东,倒像是过早的明示,咱们是要蛰伏,要蓄积力量以图天下。”
“再说直取长安的优劣。如今整个天下,应该说出了长安一带,几乎是遍地烽烟了。因为都以为长安是京师,大隋的最后一点战力都集中在长安。其实,这是一种错局,不是理智的分析。君王在江都,又怎么留下强兵强将在长安?”
“另外再说为何各方势力强盛而不攻长安。请问,所有的势力,可有一方势力是以辅助大隋明君而起事的?没有,唯有我大将军如此。我们不进长安,与其他称王者何异?各方势力担心攻下长安成为众矢之的,我们惩昏扶明的宣言,反倒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至于说腹背受敌,攻打长安的艰难······我想问问诸位:咱们先谋河东,就没有腹背受敌的隐患了吗?没有出兵南下,又怎样知道攻打长安的艰难?”
“大将军,末将以为,只要我们能以兵快速南下,以迅雷之势,快速拿下长安,巩固关中比稳固河东更有利于图谋天下!”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杨广失去民心,更是失去了关陇勋贵的支持。长安聚集了关陇世家,大将军不进长安,不利于取得关陇世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