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史上第一密探 > 第160章:夺取头名解元!惊艳绝伦!

第160章:夺取头名解元!惊艳绝伦!

都很有默契的,这一阅卷,直接扔到箱子里面淘汰的,起码要百分之七十。

“啪……”

“啪……”

虽然声音稀疏了很多,但还是一份又一份考卷,被扔到地上的箱子里面。虽然还有一丝复活的希望,但也是微乎其微的,基本上被扔到箱子里面的考卷,肯定是落第了。

就是这么残忍!

要知道能够进第二阅卷的考生只有七百,在整个沧行省已经是万里挑一了。

每一个都是英,都是秀才中的佼佼者,在各自的家乡都是不得了的物了。

但是现在,他们的命运被随手扔。

“唉……”有一个考官发出一声叹息,手中的考卷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扔到了箱子里面。

“这要换在其他行省考区,肯定是能中举的啊,在沧行省,可惜了……”这名考官无奈道:“其实这些的策论都写得很不错了,起码四平八稳,没有差错了。”

“是啊,都写得不错,但是却又不亮眼。而在沧行省这种高手云集的地方,不亮眼就意味着平庸,太难了。”副考官道:“他们难,我们也难,我扔得都心虚了。”

“可不是吗?我扔得手都抖了,我们这扔掉的不是一份考卷,是一个的前途和命运啊,但是不扔又不行,实在是高手太多了。”

众多考官纷纷感叹。

真的是高手太多了,基本上每一份考卷都在水准之上。

越是这样,想要在中间找到极其亮眼,极其惊艳的,却又太难了。

所以到现在维持,已经扔了二百份考卷了,但是放在篮子里面直接晋级的考卷,还是一个都没有。

短暂的对话之后,气氛又陷了苦闷之中。

忽然,某位副考官猛地一拍桌子道:“好,好,好文章!”

所有的目光都望了过去。

主考官于铮道:“遇到好文章了?”

副考官道:“对,于大您来掌掌眼?”

主考官道:“不用了,闵大是翰林学士,二甲第一名,水平自然是高的。”

那位副主考又认真地看了一遍,确定没有错误,也没有犯忌讳的,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考卷放了篮子之内。

终于有第一份考卷晋级了,一旦放这个篮子里面,如果不出特殊况的话,就一定中举了。

如果被否了,那就是当众打脸了,践踏的颜面了,等于对这位考官能力的极大不信任,会往死里得罪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一个考官都极度慎重,不是牛之极的文章,根本不敢放篮子之内,这就等于保送啊,是要负责任的。

于铮主考官,静静地阅卷。

他真的就非常非常认真了,每一份考卷都看得很久,翻来覆去地看。

第一遍看觉得平庸,那就第二遍再看,努力发现里面的亮点。如果没有亮点,那么就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看出来,还要静静思考,再看第三遍,觉得还是没有亮点,这才扔到箱子里面。

所以众多考官之中,被他扔到箱子里面的考卷反而是最少的。

因为他年纪大了,更加懂得读书不易,公平公正之下,更要有怜悯,不要觉得大权在手,就生杀予夺,绝对绝对不能轻易地断掉一个的前途。

此时众多考官也看出来了,这位于铮大真的是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但是直接晋级的形,他也很少,因为他毕竟水平极高,所以眼光也极高。

策问,尤其是长策问,最考验的是一个考生的能力,眼光,视野。

小聪明没有用的,一定要大智慧。

光有小聪明,就算把文章写得天花坠都没有用,一定要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

终于,足足批阅了三十几份考卷之后,他才把第一份考卷扔进了篮子里面,进了保送通道。

“好,好,好……”

“好文章,好文章……”忽然有一名考官,不断拍案道:“写得太好了,这文字,这论点,这心胸,这视野,锐利却不刻薄。”

“复古写得好,朋党论写得更好,最后这篇长策更是振聋发聩。”

然后这位同考官犹豫了片刻,这样的绝顶好文章,毫无疑问应该放篮子里面,但是他只是一个同考官,中进士的时候也只是二甲中游而已。

同考官当然有权力把考卷放篮子,进保送通道,但是一般也都有默契的,绝对不使用这个权力。

一般来说,只有主副考官才会放心大胆地使用这个“保送”的权力。

这位同考官很想把这份考卷放篮子里面保送举,但是又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资格,所以不由得踌躇不前。

“只要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就放心大胆去做。”主考于铮大道。

“是。”那位同主考直接把这份考卷郑重地放篮子里面。

接下来,又进了沉闷的阅卷之中。

几个小时后,第二场考试的第一阅卷结束了。

总共七百二十份考卷,扔在地上的箱子五百二十份,留在桌面上的一百九十份。

扔进篮子里面保送举的,仅仅只有十份考卷。

十名同主考,只有一个把考卷放进篮子里面。三名主副考官,每个三份,一点都不规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前三名就一定从这十份考卷里面取了。

不过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把扔在地上的这五百二十份考卷,叉批阅一次,再给一次机会,万一遇到好的考卷,就重新捡回来,放回到桌面上。

不过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桌面上还有近二百份考卷了,还要淘汰掉一大半呢。

果然!

几个时辰过去了。

扔在地上这五百二十份考卷全部都叉批阅过一次了,依旧维持原判,没有一份考卷能够复活的。

这才是正常的,甭管这些考官的品如何,但水平是绝对有的,尤其是鉴赏水平,更是没有问题。

接下来,放在桌面上的这些190份考卷,要进叉审阅了。

每一份考卷,起码要被五个以上考官过。

尤其是主考,副主考,每个都要审阅一遍。

因为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这一百九十份考卷,还要淘汰掉一百份。

剩下的九十份基本上就能中举了。

可是第三天的诗赋考试还没有批阅啊?

诗赋在科考中的重要程度最低,所以宋朝科举甚至取消了诗赋。能否中举,最关键的就是策问。

至于诗赋,对于顶尖的那部分中举者比较重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了,已经录取的那一百份考卷,如果再接下来的诗赋阅卷中表现的尤其差,那还是要被落黜的。

所以每一届乡试给沧行省的名额是一百个,但实际上没有一次满百个的,都是九十几个。

就是有的考生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考试都很出色,唯独诗赋太差了,所以被落第了。

……………………

又过了整整几个时辰!

终于,桌面上的一百九十份考卷审阅完毕了,其中一百份被扔掉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