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成祖 > 第561章 衍圣公西游记

第561章 衍圣公西游记

随着孔夫子的圣象,一同到达君士坦丁堡的还有一些儒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叫做孔玠,他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他爹可非同小可,正是上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提到了孔端友,他当年背负三宝,去见赵桓,得到了赵桓的重赏,又留在身边,改良儒学,著书立说,堪称孔子之后,孔家的小圣

孔端友死之,天下震动,赵官家亲自撰写悼词,百官宗室恭送安葬,规格之高,超凡脱俗,们都怀疑,有朝一赵桓驾崩了,能不能这么隆重!

按理说天子重视孔家,这不是挺好的事吗?

只不过熟悉赵桓的都应该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黑,他可没有必要给孔家这么多好处。

果不其然,就在安葬了孔端友之后,赵桓就下旨,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自然是万世师表,衍圣公之号,承袭孔夫子,以圣为号,非大德大智大功之,不能担当……

简单说,想继承衍圣公的名号,首先要品过硬,其次还要学问极好,又要对国家有贡献,做不到这三点,凭什么受封衍圣公啊?

基本上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要做到三不朽,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衍圣公。

可问题是做到了三不朽,还在乎衍圣公的封号吗?

把事说明白了,赵桓就是打算自孔端友之后,把衍圣公这个封号高高挂起来,虽然还有,但是却没能得到了。

不废而废!

赵桓的作为堪称卸磨杀驴,坦白讲,有点对不起死去的孔端友。但是话说回来,考虑到这么多年,孔家的种种行为,赵桓也算是帮了他们。

断了衍圣公一脉,省得不肖子孙坏了圣名声。

只不过赵桓有点低估了孔家的执著,或者说孔端友这一脉和北宗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孔玠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一定要凭着本事,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官家不想给,这位偏要争,属于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了。

孔玠首先整理他爹的著作,从赵桓讲的气理之学出发,又继续阐发……总结落,星辰运转,他发展了浑天说,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浮在气中,而且气体牵引,是的月转动,星辰罗列,大地并非一动不动,反而是不停运转。

坦白讲,到了这一步,孔玠的天文学主张已经走出了古代的局限,和后世颇为接近了。

凭着这本书,也足以当半个圣

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在同时期,天文学的主张非常多,脆就有提出了心说。

随后又有总结出了力学规律。

也有建立起算学体系。

还有把物理和化学分开,开设学科,传播思想。

总而言之,这是个能辈出的时代,整个大宋,都是如此。

这种况并不单纯是赵桓开了外挂,给们点了智商点数。

其实从很早开始,赵桓就在推行教化。

从靖康十年之后,不断有年轻学子,充实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赵桓随便引导一下,或者光是社会上的需求,就促使了很多学问涌现……比如会计,保险,银行等等,又比如纺织带动的机械制造,采煤挖矿带来的冶金,航海催生的天文……有太多的新奇学问涌现。

孔玠见光是整理父亲的学问已经不够了,他又跑去山海关,租了一大片土地,开始研究种田和畜牧。

孔玠觉得要是能多种出一些粮食,取得大丰收,绝对可以震惊天下。

坦白讲他的思路没错,想法也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选错了地点。

山海关,离着北方太近了。

一场寒风之后,大雪飘飘,孔玠饲养的几十牲畜全都冻死了。

在农业的努力结束了。

孔玠是不是就该知难而退了?

没有!

这位继续坚定巡道,他坐船跑去了高丽,随后又去了倭国,回来还写了一本游记。孔玠认为这两国都受大宋影响,属于儒家文化圈,能归附大宋,纳版图,是九州归一的盛举。

他又拍了一顿赵桓的马,这本游记还成了年度热销书。

孔玠一时间名声大噪,只不过距离受封衍圣公,距离还是太远了。

不少亲朋,乃至孔家的都劝说孔玠。

“别折腾了,你还能逆天不成?”

孔玠倒是不服气。

“能不能逆天我不知道,只是当初夫子周游列国,也未得到时重用。还要数百年后,儒家才能成为显学。我今一心求道,走的是祖宗的路,又有什么不妥的?”

这位真是好大的气魄,还要学孔夫子。

也不知道该称赞他有志气,还是该笑话他不自量力了。

孔玠也不搭理这些,他沉寂了半年,突然做出一个决定,他要随着王中孚出海。

没错,孔玠打算来一次周游列国,比孔夫子还要大许多倍,毕竟孔夫子就是在山东河南转了一圈,孔玠可是要出海的。

万事俱备之后,他们果然行动了。

王中孚这几年周游各地,可是有了许多新发现,光是各种岛屿,就不下几百个之多,极大地丰富了地图。

而且被王中孚灭掉的国家,也不在少数。

他还喜欢写一些见闻,介绍风土……比如他就告诉大家伙,有一块堪比大宋的岛屿,那里旱荒凉,陆地上尽是毒蛇。但是就在紧邻海域,却有数量众多的海参,不但个大肥硕,而且还唾手可得,就在海地,俯拾皆是。

类似的介绍相当多,们根据王中孚的指引,发了不小的财。

王中孚喜欢用重阳为笔名,因此世喜欢尊称为重阳子。

毫不夸张讲,王中孚已经是当世最好的航海家。

他带着孔玠漂洋过海,路途虽然遥远,但波澜不惊,登陆之后,到了君士坦丁堡。

就在街,孔玠看到了竖起来的孔夫子雕像,在万里之外,看到了老祖宗的雕像,那种震撼不言而喻。

孔玠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

他一心憋着气,想要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可事实上,孔夫子周游列国,兜售治国理念的时候,想的是自身的荣华富贵吗?

或许是吧,但绝对不是主要的。

孔夫子,还有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无数圣贤,他们游走天下,开坛讲学,兜售思想,著书立说……这些思想不断碰撞,最终撞出了天下一统的念,秉承诸子百家的道统,又凝聚出强大的认同。

此后千百年,在中原大地上,就出现了一群傲视天下的华夏子民。

在春秋之前,彼此视对方为蛮夷,隔阂冲突也相当多吧!

可春秋战国之后,秦汉一统,中原就成了汉家天下。

或许自己也可以化夷为夏,让他们归附孔孟道统……孔玠不奢望能立刻见效,或许在几百年之后,才能有收获吧!

不过总要有开始,一如当初的孔夫子,在许多的眼里,就是个执着迂腐的老罢了。

就在孔玠到达君士坦丁堡的第十天,他登坛讲学,开始了第一次的讲课。

面对陌生的环境,甚至连语言都不一样,能讲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