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位于不周山之北,居东胜神洲的西陲之地,自古就有“神洲圣境,东庭祖脉”之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其山势雄伟巍峨,重峦叠嶂,好似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
昆仑山脉堪称洪荒第一大山脉,覆地极广,分东西两境,各有圣贤。西昆仑山上是汇聚西华至妙之气的龙月城,自西王母主瑶池后,便将此处
予首徒九天玄
镇守,一向少有仙迹。
而在东昆仑山绝顶,九天之巅的麒麟崖上,仙风浩瀚,祥云光满,正是三清圣的道场。
萧升和云中子经过三年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昆仑山附近。
面对浩瀚无边的圣之威,两
纷纷落下云
,准备步行前往,一则是对圣
的尊敬,二则山路迢迢,以示其诚。
不愧是圣道场,造化通玄,一路行来,只见山清水秀,生机勃发,奇花异
铺地,瑶芝仙林满目。山中丹霞弥漫,雾雨升腾,灵机充沛,一道道先天灵气几乎凝作
态。
萧升和云中子都是天仙之体,脚程不慢,不过一两的功夫,就来到了东昆仑山下。
所谓三清一体,同气连枝,在洪荒中声势无两,一旦开山授道,来听讲的炼气士自然是源源不断。山脚处靠山的一面,凸卧着一块数百丈高,光滑如镜的通灵玉璧,玉璧下有一片宽阔的平台,此刻攒动,云波袅袅,足有数万之众。
萧升放眼望去,来的基本上以地仙为主,少数根
纯正的,和他一样都是天仙修为,又见每个
座下都有一个蒲团,只是如今差不多都坐得满满当当。
他和云中子睁大眼睛,正寻找余下的空位时,不远处一名灰袍道者站起来,朝他们招呼道:“两位道友,快来这边,还有空座。”
萧升一怔,侧身一看,见那名灰袍道者年约三旬,面如满月,光华流珠,道气浑厚,远胜众,应该是快摸到了金仙门槛。在他身旁果真有两个蒲团,便走上前去,笑着稽首道:“那就多谢这位道兄了。”
灰袍道者一抬首,神色颇为欣喜:“无须客气,贫道方才信手卜了一卦,卦象显示能结到有道之士,可周围都是些顽愚粗鲁之徒,我正暗自郁闷着,就见两位道友就结伴而来,真是妙不可言。”
正因为来听讲的生灵众多,所以根不一,鱼龙混杂,场上就有不少
族和妖族为了争抢座位,闹得不可开
,显然如果不是顾忌着圣
威仪,双方早就大打出手了。
萧升坐下后,再次致谢道:“此言过誉了,贫道武夷山萧升,不过一介山野散修,身旁这位是云中子道友,敢问道兄名讳,仙乡何处?”
灰袍道者放声一笑,回礼道:“贫道也是迹之
,本无姓名,后来有几位熟识的道友,见我喜
收藏各类宝物,便送了“多宝”这个名号,我觉得既贴切又吉利,就欣然接受了。两位道友,可以唤我多宝道
。”
多宝道?
听到灰袍道者的自称,萧升沉吟一声,不由地上下打量了一番,果然,确实有截教首徒、西天佛尊的风采,听他的意思,多宝这个名号还真是来源于宝物众多的缘故。
“难怪贫道游历了百年,都没寻到什么天材地宝,原来是被多宝道兄捷足先登了。”一旁,久不开腔的云中子,突然打趣道。
多宝道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云中子道友也是个妙
,哎哎,实在对不住了。”
“两位道友若不嫌弃,贫道身上……”
多宝道正想给萧升和云中子,送一两件宝物作为见面礼,哪知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一声磬响,悠悠传遍全场,一名手执桃杖,白发长须,脑门高高凸起的老者驾云降临,大呼道:“时辰已至,天尊开坛讲道,众弟子不得喧哗。”
所有立时噤声,屏息凝神望着前方。
只见天降金雨,麒麟崖上浩光冲霄,缕缕光华,璀璨如珠,一如九天银河坠星,映在通灵玉璧之上。台上众
只感一
强大的气息扑面而来,心中不由生出些许惶恐。
正在这时,不知道从哪里传来淙淙之声,如高山流水,绵密不断,又似清溪过岩,叮咚作乐。忽地一阵微风轻抚,温润青翠的通灵玉璧竟如水面一般,起点点波纹。
涟漪四散铺成一方水池,一只晶莹白的玉藕横卧其间,片片青荷,朵朵红莲从上冒尖升出,瑞气千条。霞光流转中红莲依次绽放,最上一朵凌空飘动,散落无尽菁华,花瓣一开,顺序走出三道冲霄法象。
为首的一位道者年龄稍大,一清静无为自在的意境环绕周身,有玄黄造化之宇,上善若水之姿,正是太清圣
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紧随其后,庄严郑重,不怒自威,凝自然之真化浩然道气,诸天庆云上金莲万朵,瑞气璎珞,华灯万盏,如檐前滴水点点倒悬而下。
与之相比,上清通天教主卓尔不群,英姿勃发,气势凌厉,周身玄机衍化,恰似青萍冲霄之剑,大有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气势。
又是一声磬响,太上老君眉眼微抬,神眸半开半阖,言道:“本次所授乃是天仙问道之法,尔等静心听讲,不可妄为。”说罢,也不理会众反应,径直开始讲道。
“盖闻未有天地之间,太清之外,不可称计……天仙者,举形升虚,骖鸾乘凤,跨虎骑龙,自东自西,以紫府……”老君讲道,
吐大道玉文,从炼气之法追溯至圣之道,平淡中又透着玄妙无比。
一条条太清经典被转化成浅显易懂的语句,大道之音畅响,老君伸手往那虚空一指,一点混沌之机落在玉璧水池中,冲和显化,幻生幻灭,凝成负抱阳之象,演化先天五太之变。
台下众大多是地仙修为,知道此乃进阶之道,机缘难得,所以每个
都是全神贯注,毫不松懈,一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模样,一点点吸收着天仙正理。
众之中,多宝道
,云中子等少数仙家尤其认真,虽然已证天仙,各有所学,但是基础的知识不并代表毫无玄妙。大道三千,殊途同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简单基础的道法在圣
讲来,也是直指大道核心的奥秘。
萧升更是听得如痴如醉,他的灵魂本是从后世而来,一身修为基本上是凭空继承,虽然经过数年的融合,能够依葫芦画瓢。但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对修行的诸多奥妙,从根本上仍是一知半解。
一身道法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似一个装满石子的容器,看着满满当当,实际还存在很多可见的空隙。
而今,老君以高屋建瓴之势,由浅,从最基础的道法开始讲起,无疑是给萧升来了一次针对
的恶补,就好像有
继续往容器里倒
细沙和水,直至填满最后一丝隙缝。
萧升也知道这是天赐良机,在听讲道果之时,又结合着记忆中零散的道藏经典,遇到迷惘懵懂的之处便两相互证,每每如有神助,一段段道德玉文出老君之,
他神识之海,被全盘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