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重生南宋求长生 > 第186章、做木工

第186章、做木工

第186章、做木工

“那正好组织起来,先建一个猪场,正好木匠石匠都能用上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李远山说道。猪可不比圈随便用木板拦着都成,但是猪力气大,嘴厉害,木板可拦不住,地基和下半截墙得用石砌,不然经不起它们折腾。

养猪场跟养场一样,建在村子东南边四百米之外,恰好被矮山余脉挡住,这样村里的空气就没有臭味了。其实按照李远山的想法,场猪场包括以后的羊场,都应该建到后山去,那边宽阔得很,而且举例村子可以远点,这样更不会影响村子的空气质量了。不过,后山虽然树木已经被砍得差不多了,却一样不属于生产队所有。

采石,烧石灰,挖基脚,做柱子门窗,砌墙,多力量大,尤其是这种建来养猪的圈舍,也就是下半截费力,上面搭个茅顶就行了。沥沥拉拉半个月,猪圈就成型了,将生产队大大小小二十来猪赶过去,李远山笑道:“这以后村里就不会那么臭了。”

“那个讲的?”杨光信笑道,“现在养养猪放开了,明年大家自己也会增加。就说你家,明年难道不养上两猪,十几只?”

“农村还怕粪臭?”杨光胜也呵呵笑道,“不怕粪臭,就怕没有,往年还要上山捡呢。”如果粪多,就算不用到自家自留地里,也可以送到生产队合种的地里,这也是算工分的。

“谁说农村就不怕臭了?那是因为你没感受过。我们村是粪坑挖得大,有些粪坑小的地方,一场大雨,粪坑就满了,流得路上到处都是,接着太阳出来一晒,哈哈哈……”李远山嘿嘿笑着回了杨光胜一句,才回答杨光信道,“我家算了。猪就养一,不增加了,最多再多养几只。猪养多了又要割猪,又要煮猪食,麻烦得很。养一猪喂点糠皮粮食就行了,不用割猪。”生产队养是生产队养,自家养是自家养,并不冲突,想多养也行,只要不怕麻烦。

“嗯,我觉得我家也该这样,我们上工一忙起来,就没时间割猪了。”杨明东也同意李远山的想法,说道,“小国和小玉要读书,让他们花这些时间去割猪,不如用在学习上。”

“就是。而且猪场养的猪,最后还不是我们生产队分,没什么区别嘛!”李远山笑道,“小点的孩子们的就让他们好好读书,这才是正经事。”

第二天,学木工的就来了李远山家,谁叫李远山木工做的不错呢。左边宋梅几在听江明月讲题,这样堂屋右边的房间就成了做木工的地方,摆上木马,架上一根一面平,直径一尺左右,三米来长的树,就可以开始了。

“木工简单的一般就是做点家具,什么桌子椅子柜子这些,只要尺寸量对了,一般就不容易出错,就算后面拼起来差一丁点,也可以改。”李远山说道,“不比建瓦房,那么多根柱子,那么多榫眼,柱子还重,架起来榫眼不齐可就难修改了,而且主家是很忌讳这个的。走,去楼上去搬几块方(粗加工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木材)来,你们先动手做把椅子试试。”

杨明义先爬上楼,一眼看见楼上有好几堆,问道:“远山哥,拿哪一堆的?”

李远山跟着上来,指了一堆杉木的,说道:“拿这一堆的,那一堆是青冈树的,这料子给你们用糟蹋了。”

“青冈树不就是杂木吗?没什么大用,烧冈炭(青冈树木炭)倒是可以。”杨明义说道。

“那是因为青冈树一般长不直,所以大料难得。”李远山笑道,“不过它的木材又重又硬,不容易损坏,做小件家具适合得很,用的时间长点油亮油亮的,可比杉木松木这些好多了。”

“你家的桌子板凳就是青冈树做的吧?看起来是好看。”杨明义说道。

“是啊。”李远山说道,“你如果也喜欢,那就学会了自己做。”

“我就算会做,也做不出那些雕花。”杨明义笑道,“还有那些木雕,远山哥,要不你送我做一个?”

“行啊,”李远山笑道,“不过只能挑件小的啊,大的可不给你。等你以后结婚的时候,我另外雕一件送你。”

材料拿下来,先让他们量尺寸,接着商量如何用料,李远山在旁边也稍微提点一下。商量好之后开始动手,锯子、推刨、凿子换着来。

见几做的有模有样,看来这段时间建养猪场大家都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了,李远山说道:“嗯,你们先做着啊,我去做饭去了。”

“哈哈,学木工还提供饭啊?好得很!”杨明东笑道。

“嗯,这不是刚分粮食吗?”李远山笑道,“其他的没有,山药(红薯)煮面糊糊管饱!”

“面糊糊?要不要这么抠啊!”杨明义叫道,“起码也要煮包谷饭嘛,不然不顶饿。”

“哈,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问题是,十多个,你们还都是大肚汉,没这么大的甑子,你让我怎么煮?”李远山笑道,“所以煮面糊糊实在是现在最好的选择了。”

“谁说的?”寨方平笑道,“煮米稀饭也是可以的。”

“什么米稀饭啊,锅里也可以煮米饭的。水放合适,火烧小点,开始的时候多和几次,煮出来的米饭比用甑子蒸的还香。”宋瑜笑道,“我经常这样做。”

“行,一会儿我试试。”李远山笑道,“不过这多,锅底容易糊,到时候煮糊了你们也得吃完啊。”

“只要不是夹生饭,糊了就糊了,总比面糊糊好。”杨明义笑道。

“你们就不要说笑了。”杨明仁说道,“每家一年就分那么点粮食,尤其是远山哥家,自己吃都紧的,我们还是回家吃。”现在分量采用的方式是五劳五,也就是生产队给社员分粮食的时候,将粮食平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工分分,一部分按均分,小孩虽然不上工没有工分,分不到钱和这部分粮食,但按照分的那部分他们也有份。而小孩吃得少,他们的粮一年下来还有点剩余。这已经算好的了,前些年按八劳二算的时候,小孩多的家不用怎么活都能养活,同样活的,小孩少的子过得倒不如小孩多的家。这样一来挫伤了劳动的积极,粮食产量下降,并且都努力生孩子去了,这就导致农村越来越贫困。

“这我就放心了。”李远山笑道,“不然我家还不得被你们吃垮!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呵呵……”

大家这是说笑,这个年,可真不能轻易去别家吃饭,因为粮食太少,你吃一点,他吃一点,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主家要饿肚子。杨明菊、宋相他们这段时间在这里学习,一样到饭点回家吃了饭再来。

李远山淘了米放进砂锅里,然后端到火上开煮。杨明竹笑道,“你们每次煮饭,香味一出来我就学不进去了。”

“正常正常,是这米饭太香了。”李远山笑道,“要换成我,我也学不进去。”

煮上米饭,去菜园子摘菜回来洗净,准备好之后李远山又去看看大家做得如何。

打眼一看,李远山就发现了问题,笑道:“这两根后脚(连着椅子靠背的椅子腿)不一样啊。”

杨明东和宋瑜听了停下,拿过一比,确实不一样,弯曲程度不同。杨明东说道:“改是不能改了,重新做一条吧。我觉得我这条做的更好,姐夫,要不你再做一条?”

“是你没按图纸来好不好。”宋瑜说道。

“但是我觉得我做的这根更好,这样做出来的椅子靠着更舒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