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1644我的帝国 > 第150章 弟兄们,不好意思,要暂停更新一段时间了。(本章免费)

第150章 弟兄们,不好意思,要暂停更新一段时间了。(本章免费)

拿下寿阳城的赵毅意气风发,他粗粗一算,算上整编绿营过后,手上的兵力加上投降的清军绿营,即使除去负伤减员的士卒,也已经突了七万。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七万,尤其里面还有五万训练有素的、装配了燧发枪和火炮的锐新民军士卒,这是一在山西无敌的力量!

西风猎猎,吹起赵毅猩红的披风,他脚踩在城垛,看着下方正在进行整编的队伍,目光沉敛。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年多了。

恰逢风云际会,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和知识,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再是一个飘摇欲坠的小政权,而是有了根基,有了班底的一方豪强,真正属于有了可以一展胸中沟壑的舞台。

但这还不够,粮食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外部的压力同样不小,所以今年仍然需要给内部一个稳定的环境,让农民和将士们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收获粮食。

只有落到手上的,沉甸甸的米粮,才能兑现赵毅当初的承诺,并同时在军民中树立他如神灵一样的地位。

此时新民军还需要再往前一步。

要击败平定州之外虎视眈眈的敌,甚至可以一鼓作气,挟大胜之威奔袭北京,先朱慈烺一步,光复京师!

脑海中有千百种或理智或疯狂又或令颤栗的念,不断的催促着赵毅继续往前,再往前!

的吸了一气,鹰隼一样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东方。

“大军就地修整一,然后去平定州和陈卓汇合,让我们会一会豪格!”

“喏。”

大军修整一后,赵毅便带着大军朝着平定州出发了。

这两地距离仅仅百余里,按照计划,只需要两就能会师。

**********************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行军,三省提督郑成功带着十万新军已经抵达了河南开封府。

见到朱慈烺的圣旨,还有十万杀气腾腾的新军,福王朱由菘没什么废话,很痛快的就出了手上的兵权,两军顺利合并,郑成功直接掌握的兵力达到了十六万

开封府城外。

除了十万南京带过来的明军之外,还有两万本就驻扎在开封府的福王军,正在接受郑成功的检阅,并准备誓师。

两万穿着鸳鸯站袄的明军在城外列成一排,他们普遍年轻壮,微微烂的战袄可以看出平时训练的艰苦,身上还透露出一兵才有的旺盛士气。

对于这支龙虎猛的兵马,郑成功还是十分满意的。

接过指挥权后,他立马进行了战争动员,将刀锋直指河南府,准备先打一场大战,直接歼灭李岩的主力,将明军的兵力霸道的辐到几番势力的中央地带。

往上,可以迫威胁赵毅,往下,震慑湖广的左良玉,或者直接打刘宗敏,将南方的防线重新巩固梳理一遍,继续往西打,则可以兵略四川,对付张献忠。

拿下河南的话可适用的战术灵活多变,但要守住河南的代价同样不小,因为他四面八方都是敌,任何一个占据河南的都要面对这些敌,以往,河南两势力互相抗衡没理会,但若是后面被某一个势力统一了,那其余方向的未必就会视而不见了。

所以这方战略即大胆又犀利,非常符合郑成功那种漫、冒险且激进的风格。

但他不是赌徒,做出这种决定还是经过思熟虑的,因为河南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他才是整个北方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地带。

它地处四战之地,没有山西、陕西乃至四川的天险可依,土地又非常肥沃平坦,极为适合耕种,水路运皆极为发达,同时发达的通和边界与任何一方势力都有接壤,开封、洛阳更是因为这种便于联通的特曾为两宋京师。

这是典型的王霸之基,非强者不能居之。

郑成功站在点将台上,两侧是神肃穆的亲兵,他一手按着宝剑,眼神锐利的扫视着台下的将士,气沉丹田道:

“本都督乃郑成功,你们可能没有听说过我的名字,但没有关系,我过来只为了一件事。”

“那就是带你们打胜仗,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新军是郑成功一手带出来的士卒,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闻言皆面露期待之色,但福王的部下,则神色漠然,他们都是福王在和李岩长达一年的战斗中磨砺出来的锐,见惯了阵仗之上的残酷,信任的只有自己,或者身边的同袍,对于空降过来的郑成功,没有一点感觉。

要彻底收服这帮骄兵悍将还是有不少难度的。

郑成功心中升起一丝明悟,但同时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越是有难度的事越是吸引他。

他使了个眼色,身边的副官会意,让部下当着大军的面,拉出十几车的金银,统统倒在地上。

一地堆积的金银闪花了下首士卒们的眼,看着他们贪婪心动的神,郑成功笑道:

“本都督空白牙,说无凭,但我今天就放下话,今出征河南府,但凡战,有阵斩一级者,赏银五粮,当兑现,敢有克扣者,军法处置!”

“谢都督!”新军的将士按捺不住,发出高呼,余者皆响应,福王部下也不例外,巨大的声音,几乎震天穹。

“出征!”郑成功见士气已经被点燃,便果断的下达了出征的命令,接下来要收服心,就剩下战场上的胜利了。

十二万锐在动员后,从开封府开拔,队伍连绵数里,剑指李岩的总部,洛阳。

与此同时,随着明清罢兵,共平流寇的决议在双方朝廷都通过后,江淮两岸似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还有喘息的时间。

兖州府府衙。

为清廷立了一大功劳的朱昌祚最近成了多铎身前的红,并在多铎的推荐下,负责渗透南庭那边的官吏和豪绅。

“主子,这是上好的雨前龙井,您尝尝。”朱昌祚满脸堆笑的将一盏新泡的茶叶递到多铎的身前,多铎满意的接过茶盏一饮而尽。

鞑子就是鞑子,一点也不知道享受。

朱昌祚脸上带笑,他是看在眼里,心中实则疼的不行,对多铎的喝法感觉便如牛嚼牡丹,简直糟蹋天物。

但多铎不知道对方心中所想,砸了砸嘴,开道:“南庭那边如何了?可有心向我大清的?”

一提到这话茬,朱昌祚立刻神了起来,从怀中拿出早有准备的折子,道:“请王爷过目,这是才近联络上的。”

多铎接过折子仔细的看了下去,对于一东林党的书生,他不太感冒,一些背后标注势力财力丰厚的豪绅则被他用红笔单独圈了出来。

“这些我圈出来的,不可待慢了。”

多铎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看下去,比起豪绅,将领更受他的重视,几乎每一个领兵的将领他都有仔细过问,对方官职多大,手下有多少,籍贯在哪,参与过什么战役,现在戌守什么地方,好是什么,怎么联系上的。

朱昌祚也事无巨细的和他讲解了一遍。

多铎非常满意,这时候一个将领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何?”

朱昌祚闻言,一张胖脸凑过去看着,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字:

“江都千总,施琅。”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