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桑柔吃了馒,开始分派,“还有,都得改个名儿,叫大名吧。”
“我大名叫啥来?”大捅着小陆子,问道,“你叫啥来?”
“你叫李首,他是陆乘风,我叫李鱼,他是李蝗。”窜条顺手打了大一
掌。
“,首,窜条,鱼,蚂蚱,蝗。他是风哥,好了,记住了。”大
点了一遍,记住了。
“看看集上有什么,你们两个看看有没有骡马市,要是有,你俩看着买一两
骡子,或是驴,不要马,骡子和驴都尽量要好的。”李桑柔接着吩咐道。
“好。那我俩先走?”小陆子答应了,见李桑柔点了,从蚂蚱手里接过他和大
的包袱,分别背上,从林子里出来,往镇子方向过去。
眼看着小陆子和大走的快看不见了,李桑柔站起来,带着蚂蚱和窜条,跟在小陆子后面,往镇子过去。
走没多远,路上的就多起来。
看来马镇这个集,是个大集。
路上的越来越多,等到
挤
,
挨
时,前面也能看到马
镇了。
马镇外,以及镇子里的街巷里,摊贩一家挨着一家,
攒动。
李桑柔挤在群中,没看路边摊,只仰着
,仔细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
守着镇的好位置上,一连三四家,都是牙行,不过相比于外面街上的
流涌动,牙行里十分冷清。
李桑柔挤进了一家牙行。
“这儿不是铺子,不卖东西。”坐在牙行门,翘着腿喝茶的老牙
,一脸嫌弃的斜着李桑柔,冲她往外挥着手。
这娘儿们懞懞脑,逛街都找不到地方!
李桑柔回看向蚂蚱。
“这位爷。”蚂蚱一步上前,拱手见礼,“这是我姐,这是我小弟,这行里,怎么不热闹了?”
“你来过?有点儿面生。”见蚂蚱拱手说话,老牙忙放下腿,站起来,一脸笑,拱手接话。
“好几年前了,我记得……那时候热闹得很,是你们家吧。”蚂蚱看起来有几分迟疑,往后退了两步,仰看招牌。
“是我们家,不用看啦,几年前那时候,可不是热闹得很!小哥面生,是跟着长辈过来的?小哥贵姓?”老牙热
起来。
“免贵姓李,是跟着我二舅过来的,后来又跟着我大舅去了一趟成都府,成都府那边热闹得很呢,这边,怎么这样了。”蚂蚱一幅初出茅庐的行商模样。
“往成都府可都是大生意,李爷家里必定是做大生意的。李爷进来坐吧。”老牙热闹的往里让蚂蚱和窜条。
李桑柔一声不响的跟在后面。
“北边真去不了了?”蚂蚱一边往里走,一边关切问道。
“零零星星的能跑一点,得趁夜里。
象对面药材行,偶尔走上一船两船,走的都是值钱的东西,不用不行,一船货上万银子。像咱们这种,早就不往北边走了,都是往南,李爷打算往北边去?”老牙沏了两碗茶,递给蚂蚱和窜条。
“二舅和大舅都待了,不许往北,说为了挣点儿小钱,把命搭上了,可不划算。
我和弟弟这趟出来,就是学学怎么做生意,您这里,还有什么生意么?”蚂蚱虚心请教。
“听李爷这一说,就知道李爷是大家出身。
大家都是这规矩,小老儿见过的多了。你们这样的家,爷们大了,先跟在长辈身边,学上几年,差不多了,就给些本钱,先学赔钱,再学赚钱。”老牙
呵呵笑着,十分热
。
这样学生意的行商,可都是大户,这时候搭上几个,这可都是一两辈子的。
“我给李爷出个主意,我们行里有一车细绸子,不多,也就百十匹,前年就堆在这里了,原本想着,江南江北,也就是闹一闹就过去了,谁知道这一回不是闹一闹,是打大了,这货就一直堆在这里了。
上个月,这家掌柜递了话过来,便宜出,七成的价,李爷不如把这百十匹细绸子拿下,这绸子可是硬通货,七成的价,您随便拉到哪里,至少两成的利。
两成的利,可不能算少了。”老牙欠身过来,这一翻建议,推心置腹。
蚂蚱拧着眉,看向窜条,顺便扫了眼李桑柔,李桑柔似有似无的点了下。
“真要是七成的的价,那我就拿下,咱先看看?”蚂蚱拧着眉想了想,攥起拳,一幅下定决心的模样。
“李爷爽快,咱们先到后面看看绸子。”老牙站起来,带着蚂蚱和窜条往后面去。
李桑柔没跟过去,坐在牙行里,侧看着外面的热闹。
这百十匹绸子的生意谈的快而顺利。
蚂蚱付了绸子钱和牙行钱,老牙热
无比的帮忙,现买了辆大车,两
大青骡,将绸子装好盖好,再将货税凭证写好,顺便又给蚂蚱三
弄了张往池州府的路引,愉快的挥手,送走了蚂蚱三
和一车绸子。
李桑柔坐在大车边上,窜条赶车,三个一辆车出了镇子,没走多远,小陆子牵着
骡子,大
牵着
驴,不紧不慢的跟在了后面。
马镇离池州府不远,第二天中午前后,小陆子、大
两
,和李桑柔三
聚在一起。
李蝗兄妹三,带着两个下
,凭着那张路引,顺顺当当的进了池州城。
李桑柔一行五,像所有的行商一样,心里眼里只有挣钱这一件事,进了城,直奔牙行,卖了绸子,再添了一辆大车,买了两辆细布,换了货单、路引,直奔江州府。
在江州府卖了细布,再买了两车丝棉,到阳新城,再换了两车厚绸料,直奔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