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的导演时代 > 第106章 口碑扩散(求订阅!)

第106章 口碑扩散(求订阅!)

有点少啊。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找好位置坐下,佟莉雅四下看了看,80%的座位都是空的。

李谦却非常满意,“萬达这都是大厅,这个厅大概有将近200个座位,已经坐了三四十个,很不错了。”

除了两个发布会之外,还没有开始宣传,能有这么多已经有点出乎李谦的预料之外了。

毕竟《投名状》刚刚上映,正是火的时候,这三四十个里,起码有一半是从那边分流过来的。

要么是太多,没买到好位置的票,要么是听到其他观众说多压抑、多难受,转而看别的片子。

像萬达这种黄金地段的电影院,晚上黄金时间,在贺岁档买不到票是常态。

去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刚上映的时候,全国不知道多少电影院排起了长队,搞得跟春运买火车票一样,很多电影院晚上黄金时间上座率都达到了100%。

等了一两分钟,又陆陆续续有二三十名观众进来,差不多上座率也超过了30%。

不到70名观众,这个数字放在一般的电影院,上座率还算不错了。

毕竟全国大多数电影都是小厅,也就100出的座位数。

一场电影能坐70名观众,也大大出乎李谦的预料。

哪怕这里面至少有一半是原计划看《投名状》,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看,而来看《生死频率》,也至少证明了《生死频率》不会被观众无视。

有些电影就是这样,哪怕观众没有想看的电影,走进电影院之后,看到了都直接忽略,压根不会去考虑。

当然,这个数字,相比京城cbd这个地段,萬达旗舰影院贺岁档晚上黄金时间段而言,70个观众已经是很低了,《投名状》这个时间至少有80%的上座率,哪怕同时八个厅都在放《投名状》。

李谦也大概看了看观众年龄、别的比例,男要少点,也有几个带孩子的家长。

很快到了时间,电影院里灯光一暗,要开始放映了。

李谦调整了一个姿势,靠坐在椅子上,准备欣赏自己的电影。

虽然之前已经在工作室的小放映厅里看过两遍了,不过在电影院里,周边这么多观众,又是另一种感觉,还能实时地收到观众的反馈。

放映开始。

龙标和片过后,大银幕一片火光,巨大的火球—太阳出现在视线里。

伴随着旁白稍微解释,天空出现了了数十年来罕见的北极光。

特地冲着这部电影来的观众,心里都有些惊讶了,难不成这阵势科幻片?

很快,电影就告诉了他们答案。

生活不如意、一副颓废青年模样的邓朝,通过一台老式无线电和20年前在火灾中牺牲的父亲联系上了。

一次次地改变过去,父亲成功从火场逃生,并且救出了被困者。

在因为改变了未来,导致未来本该活着的母亲死于一场连环杀案。

最终父子跨越时空,齐心协力改变了自己和家的命运,所有都平安无事活了下来。

温馨的大团圆结局,正好适合贺岁档的气氛。

李谦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在注意这现场这一百名观众的反应。

不过也没什么特殊的反应,都安安静静地看电影。

好消息是,没有中途退场。

90分钟之后,电影放映完毕,李谦和佟莉雅也就随着观众退场了。

群中,李谦试图从他们嘴里听到一些评价。

“没想到这个电影还挺好看的,我还担心是恐怖片呢。”

“确实挺感的,尤其是看到银幕上父子两个面对面说话,一想起他们之间隔了20年的时间,就有种心酸。”

“看到父亲被怀疑成连环杀案的凶手之后我都担心他为了救妻子后面会死呢,还好导演最后没有犯文青。”

一男一在前面聊着刚才的剧,走在后面的吕超忍不住了句嘴,“那不是面对面聊天,是两个镜,只不过剪辑到一个画面里去了。”

说话的男看了吕超一眼,心想着这是不是有病,又没跟他说话。

被无视了,吕超悻悻地闭上了嘴,回朋友道,“没骗你吧,这部电影确实很好看,现在也看了这个李谦三部电影,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他的丝了。”

你个假

旁边李谦听到这话心里腹诽不已,看了第三部电影才成了自己丝。

不过难得碰到自己的丝,李谦笑问道,“兄弟,你对这部电影的导演很熟吗?”

“熟啊,太熟了。”

吕超来了兴趣,和李谦颇有兴致地聊了起来,“你不知道吧,这部电影的导演之前拍了两部网大,一部是《狙击电话亭》,另一部是《大白鲨》,两部电影都很好看,我推荐你去看看。”

“这样啊,那我回去找找看,你刚刚说是这个导演的丝?”

“没错,他第一部电影刚上线,我是最早看过的,后来《大白鲨》我也一秒钟不差就等着了,这次《生死频率》也是京城第一场点映,我大清早就来买票了,说起来我也算是李谦最早的丝了。”

旁边朋友有些奇怪,“吕超,你不是晚上来的时候买的吗。”

说完,脸色一变,“好啊,你早就打算看这部电影了是吧,还说陪我来看《投名状》,路上一个劲的又说别都说《投名状》太黑暗太压抑,看了会难受,原来你根本就没想陪我看电影。”

吕超连忙道,“没有没有,真是下午来的时候买的票,你不是看着我买的吗。”

李谦摇摇,看他们俩有吵起来的迹象,挽着佟莉雅快步离开了。

还没走远,好像听到真的吵起来了。

鲁迅说过,做要诚实,不能吹牛,古诚不我欺。

不过,自己竟然有丝了,看样子还是个能为了自己电影去忽悠朋友的丝。

啊!

......

同一个时间,在京城、魔都、羊城、镇等一二三线城市,《生死频率》同时进行了60场点映。

光羡在全国各地的地推员也有不到90个,抽了60个负责电影拷贝,每个配两个个保安,都来自不同的保安公司。

一份拷贝五盘,三个全程分开保管,把意外降到最低。

也只能保证六天周末晚上,每晚点映60场,多了就照顾不过来了。

六天就是360场,场次也不算少了,最起码在国内算是最大规模的电影。

虽然可以每晚同一个城市跑两三家电影院,不过360场也够了,场次越多,风险越大。

而且也能营造出一种饥饿效应,等碑扩散之后,其他想看的观众看不到,就会更加期待。

60场点映之后,第二天李谦在网上看了一下,零星找到了几个观众提及这部电影。

毕竟就算每场都有70个观众,60场也才4200个看过电影,放在国内这个基数上,基本没有什么声响。

15号又在全国进行了60场点映,可能因为放假的原因,再加上之前也放了60场,在几个大点的论坛开始出现了关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