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晋击天下 > 第299章 治理北地

第299章 治理北地

洛阳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原来的桃豹的龙骧将军府改为了的临时行辕。

司马珂端坐在行辕之内,阅读着桓温和谢尚两送来的捷报,终于长长的吁了一气。桓温和谢尚两,也算孺子可教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果然击败了麻秋,还收获了四万多的兵力,斩杀羯近两万,可谓收获颇丰。

这样一来,司马珂的第一阶段军事目标便已达成,以洛阳、荥阳、颍川、襄城和南阳连成一片的北面根据地已经巩固了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是稳定和发展。

五郡之地,地盘虽然不大,但是根据地内的可达一百多万,主要以汉为主,已经占了整个江北的汉的两成。一旦得到稳定和蓬勃发展,便可吸引更多的汉前来投奔。

洛阳之后,司马珂便开始了洛阳周边的大生产运动。所谓洛阳周边,即向东至虎牢关,向西至函谷关,往南至轩辕关,往北至孟津关。这个地域内的连同洛阳城,可达五十多万的,已经算是极为密集之地。

五十多万,加上晋军一起,除了工商士民还有老少,可用的劳动力还有十六七万。十余万余全部参与生产,足可开垦五十万亩以上,全部用来种植土豆和红薯,就算一年两季,而且亩产只达五千斤,也可收获上五十亿斤的粮。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确保填满肚子的话,这些粮足够养活五百万,这是整个中原之地的汉的七成数。

当然,除了土豆和红薯,其他小麦也是要种的,毕竟土豆和红薯的储存和运输都不及麦粮方便。但是只要耕种上一年,司马珂在北地的根据地便可基本自给自足了。江南之地只需往江北运输稻米来补充军粮即可,如此便可节省大量的运输力。

当然,大搞生产只是第一步。要想将江北的根据地真正搞起来,需要大量的管理才。

此时的江北,尤其是洛阳一带的士族乃至士民,大都南迁,以至张虞这样的不流的士族也成了顶流士族。留下来的士民不多,识字的更不多。

攻城略地需要勇悍的壮士,但是治理地方还是需要能文识字的士子文。没有识文断字者,否则可能连个账目都算不清楚,很多政策便根本无法推行。

司马珂在收到桓温和谢尚的书信之后,开始提笔连写了数份奏折,发往江南。

………………

司马珂北伐大军连战连捷,占领洛阳的消息,同时传到了京和建康城。

的数十万流民,顿时沸腾了,很多激动得泪流满面,当的晚上,不知多少失眠,或者喝得酩酊大醉。

很多北面的流民,已经开始心心念念要北归家园了。而那些南阳、襄城、荥阳和颍川一带的流民,更是已经在整理行装,处置好一些善后的事,准备渡江往北,回往故土。

不过,对于已占领地区的流民北归的行动,司马珂的要求是暂缓半年,待得江北之地逐渐稳定了下来,一应事宜全部上了轨道之后,再北迁不迟。

相比京之民的欢欣鼓舞,建康城的气氛却是诡异得多。

孙绰、许洵等名士自是欢欣鼓舞,连潘楼和秦淮河上汇集建康城内的名士,举行文会,为司马珂的北伐大捷歌功颂德,大书特书。

而那些与北伐相关的士族,如秣陵纪氏、陈郡谢氏、颍川荀氏等北方士族,以及有子弟参与北伐的江东士族,自然极其兴奋。

但是对于大多数北面士族和江东士族来说,反响并没有那么热烈。总体来说,北伐对江东士族毫无利益纠葛关系,自然是不冷不热。而对于那些南迁的北面士族来说,早已沉醉在江南的温柔富贵乡里,沉醉在载歌载舞之中,早已失去了回归故土的念.

相反,北伐还给南北士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家士族门下的佃农们,不少原属南渡的北地流民,听得北伐军连战连捷的消息,一个个兴奋异常,与京的流民一样,开始憧憬着回归故地之事。

由于红薯和土豆的推广种植,加上壬辰诏书的颁布,百姓可自行开垦山地种植红薯和土豆,导致大量的良田,出现无耕种的局面。各士族不得不将佃租由六七成,降为三至四成,损失可谓极其惨重。幸得占城稻的推广,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弥补了众士族的损失。

永嘉之年,衣冠南渡,渡江而来的北地流民数百万,大都依附在来自北面的侨姓士族门下。一旦北面的流民,全部渡江北归,各北方士族名下的良田,将出现无可耕种的尴尬境地。这对诸北方士族来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诸北方士族,对于司马珂的北伐大胜,非但没有表现出兴奋和荣耀的意思,反而对此为痛恨之。

…………

建康宫。

太极西堂之内,小皇帝司马衍坐在胡床之上,望着面前的几份奏折,眉紧蹙,陷了沉思之中。

司马珂的在奏折之中,禀报了此次北伐之战的第一阶段的全面况。

当司马衍听到司马珂一路势如竹,而且攻陷和占据洛阳之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洛阳,那是大晋的故都。二十九年前,匈了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而后被杀,也自此掀起了永嘉之的序幕,晋朝在中原的政权逐渐走向灭亡。如今时隔二十九年之后,司马家的宗室子弟,亲率大军重新占领洛阳,也算是为老司马家一雪前耻,叫司马衍如何能不激动。

接下来,司马珂又在奏折之中提出了几个请求。

第一个请求便是庾翼、桓温、谢尚和夏侯长以及其他将士的封赏。

封庾翼为都亭侯。

桓温、谢尚和夏侯长三,由都亭侯晋封为都乡侯。

邓遐晋封为白马子。

虞啸父由舒县子封为舒县伯。

其余主要将领也皆有封赏。

对于司马珂的封赏要求,司马衍自是全盘接收,并无意见。

司马珂的第二个要求,便是请迁回北方士族到洛阳一带,以为今后回归洛阳故都做好准备。

第三个要求,则是请兼领督学使者的谢安,自太学之中,选寒门士子两百,遣往洛阳一带和荥阳、南阳、颍川及襄城诸郡,协助治理地方。

对于司马珂的这两个要求,司马衍一时无法下决断,只得召集三公及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员前来议事。

由于郗鉴病重,三公只有何充和陆玩到场,其他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员倒是全部来齐。

正如司马衍事前所猜想,以诸葛恢和蔡谟为首的代表诸北方士族利益的官员,对司马珂的要求将他们迁回江北之事,激烈的反对,只差点没当着司马衍的面大骂了。

诸葛恢等认为,司马珂刚刚占据江北诸郡,脚根未稳,便要回迁士族,一旦坚守不住,便将导致诸士族陷兵戈之中,甚至可能导致诸北面士族全部罹难,可谓极其荒唐之言。

就连一向支持司马珂的何充,也持反对的态度。

见得诸北方士族官员如此激烈反对,司马衍只得作罢,不再提及此事,又将司马珂的请求选太学之中的士子,遣往江北,协助治理地方之事,与大家商议。

这一次,在场的官员,倒是各持不同的意见。

以诸葛恢为首的一些坚决站在司马珂对立面的顽固派,秉持着凡是司马珂的意见都反对的原则,表示了异议,认为此举不符九品中正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