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烟火 > 第十九章 置身火药桶

第十九章 置身火药桶

“黄老安好。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韩度礼貌的问候一句。

熊莳此时,郑重其事的向老黄介绍韩度,“这位是宝钞提举司提举韩度韩大,奉陛下之命来督造宝钞。”说话间,双手抱拳朝着皇城方向一拱手。

“原来是韩大,小老儿当不的韩大的称呼,大叫我老黄就行。”面对着自己新的顶上司,老黄拿捏着一分小心翼翼的拘束。

“老家不必多礼,咱们以后还要齐心协力为皇上办差,大家随意一点。”韩度先开,安抚了老黄一下。

老黄见这年轻的大语气随和,也没有什么架子,心里提起来的小心谨慎便落了下来,神色顿时轻松了不少。

“敢问老家叫什么名字?怎么称呼?”韩度觉得自己一个年轻,对一个老称呼太随意了有些不好,便又问起来老的名字。

“嗨,大说笑了。小老儿的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匠户,那里会起什么名字,说出来也是污了大的耳朵,还不如老黄来的好听。”

韩度见老不愿意说,便也不再追问。想来老的名字确实是不太雅观吧,毕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都没有读过什么书,再加上民间普遍认为名字贱一点好养活。

所以很多的名字都是无比的奇葩,比如说狗、?(也就是猪)等等。

“怎么本官看到这里几乎都是些老活,为什么没有年轻?”韩度把心里的疑惑给问了出来。

“这个......”老黄迟疑了一下,看着熊莳。

熊莳见此面无表的说道:“大问你,你就说,看本官什么。”

熊莳站在韩度身后,落后半个身位,略微躬身,一副彻底站在韩度这边,唯马首是瞻的态度。

老黄见到熊莳的态度,也就不再遮遮掩掩,敞开了说道:“不敢欺瞒大,钞纸局里的确没有什么年轻了,几乎......几乎都是老一辈的在支撑着。”

“为什么会这样?”韩度疑惑,“如果本官没有记错的话,匠户应该是世代相传的吧?怎么会没有年轻呢?难道他们都没有后?”

这根本不可能?

这个时代的有多么重视香火传承,韩度看他自己就明白。他老爹有了他这个儿子,都还要给他生出一个弟弟来呢。

要说这些匠户家里连一个男子都没有,韩度是不信的。

一代是匠户,世世代代都是匠户,这就是老朱对士农工商四民的划分。

按照常理来说,这钞纸局里面的匠户,应该有着老中青三代才对。

结果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和中年,这不对劲。

“这个,这个......”老黄吞吞吐吐半天,也没有说出过一二三出来。

“大,”见此况,熊莳对韩度招手示意。

韩度附耳过去。

熊莳低声在韩度耳边说道:“大,个中缘由还请大不要究,况是这样的......”

随着熊莳的解释,韩度才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老朱分划四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不是原来那么回事。

匠户在洪武年初期的时候还好一点,那个时候老朱注重的是百姓的休养生息。所以那几年也是匠户子最好过的时候,毕竟是有手艺的匠,凭着手艺养家糊没有问题。

但是随着大明征战不断,对匠户的征调变得越来越频繁,到了现在官府已经是在长年累月的征召匠户了。

要知道官府征召匠户,是不会给钱的。

这就相当于匠户在给朝廷白打工,而没有任何的收

试想一下,原来的匠可以凭借着手艺养家糊,相当于家里的顶梁柱,但是现在变成不仅不能养活家不说,反过来还需要家里来养活他们。

这一来一回,便导致匠户家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以至于到了如今,百姓对成为匠已经到了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步。

而匠户家也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下一代逃离成为匠的命运,或是过继给兄弟,或是花钱解决。

总之现在的匠已经越来越少,官府征召匠户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匠给朝廷白做工的时间也在变得越来越长。

况就是这样,还请大大量,不要透露出去。”熊莳说完无奈的向韩度恳求道。

“大,请大饶过我们。”

“大,我们给您跪下了。”

“请大可怜可怜我们......”

......

在场匠个个面露悲怆,朝着韩度跪下。

韩度心里也是不好受,来自后世的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这时候的制度居然是这个样子的。放在后世,钞纸局这样的地方是什么,这就是国企啊,而且还是肥的流油的国企。

不知道有多少为了能进这样的国企,而削尖了脑袋;不知道有多少为了自己的儿能进这样的国企,而无所不用其极,宁愿背上近亲繁殖的骂名,也阻挡不了他们。

但是现在呢,韩度看着一个个跪倒在地的匠,无语的很。自己麾下这堂堂钞纸局,居然被他们视为了一个火坑,都想要逃出去。

不过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朝廷的错,这是老朱的错。

如果朝廷能够每月给匠付上一些报酬,也不至于会让他们个个想要逃离,甚至如果老朱能够给这些匠一官半职的上升渠道的话,恐怕会让他们趋之若鹜。

韩度在众之间来回走动,边走边沉思,“看来自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匠的待遇问题。”

多么珍贵啊,匠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

大明本来拥有着全世界领先的技术,结果却磕磕绊绊才延续了二百多年,这和大明不重视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虽然自己现在不能改变大明朝不重视技术的风气,但是自己既然为宝钞提举司主官,自然要努力改变一下自己麾下的风气。

不过这件事光凭自己和这些匠说是没有用的,说不定他们还以为自己要害他们,还是要自己去找老朱才行。

韩度把心里的打算暂时放下,挥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示意所有匠,“大家都起来吧,本官不会透露的。”

“谢大。”

“大恩德,小铭记不忘。”

......

见韩度答应不揭这个匠的秘密,老黄分外感激涕零,对韩度也没有了一开始的畏惧,反而是对他多出一份亲近之意。

“大请看,这里便是处理钞纸原料的地方。”

韩度顺着老黄走,来到另外一间房子。

“那边的原料经过粗略的挑选,合格的便会被送到这里来进行更近一步的加工。”

韩度看见有树皮、有麻杆藤,以及其他的各种东西。匠们正在用刀仔细的将枯的树皮外层刮去,麻杆等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作。

“大,我们制作的钞纸,里面加了桑皮和麻。这样制作出来的钞纸柔韧,不容易,可以被反反复复的折叠。”

韩度看着从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