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在亡国之君的路上狂奔 > 一百五十三

一百五十三

这下子,事就没有报个祥瑞那么简单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基本上就是辽东都司的脑脑都打了包票,种出了一种亩产三十石的新作物啊。

刘健觉得有些晕眼花。

朝廷最缺的,最不嫌弃的就是就是粮食,可是新的主粮,有这么简单就种出来?更何况是如此高产。

王越在奏章里甚至与麦稻相提并论。

要知道,南稻北麦,这种格局足足有了数千年,前朝那么多的明君宰辅,都没有说,发现了一种新的能与之代替的主粮啊。

主粮的意义,对于大明来说,不言而喻。

“快,我等速速进宫,禀告陛下”刘健当机立断,此事若是真的,其中的份量,比现如今朝廷的任何一件事都要重大。

暖阁里,两份奏章摆在面前,弘治皇帝久久未能挪眼。

弘治皇帝竟是浑身有些发抖。

他很想问问,这是不是祥瑞,可区区几百字的奏章上,他看了又看。

用的是亩产二字。

奏章上的一字一句,对于王越这样的老狐狸来说,都要斟酌再三。

亩产,就意味着可以推广。

弘治皇帝有些恍惚,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三十石的数量,过于匪夷所思,过于荒诞了。

要是报个三石五石,弘治皇帝还真的会信。

可是低下一看,刘健等一个个都是要过年的样子,眼里竟是还含着泪花。

“陛下”,刘健与弘治皇帝君臣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弘治皇帝心里的疑惑,“辽东巡抚,总兵上奏,定然不会有假。

陛下若是依旧有所不信,那,那想来何公公定是给內廷也上了章子,到时候在做分晓。”

弘治皇帝一震,对啊,还有中官这一条线。

大明地方体制与前朝截然不同,吸取了前朝行省制度赋予地方太大的权利的教训,这军事,行政一分为二,还有宫里派出的太监监视,三方互不统属,极大的给了皇帝弄的空间。

“萧敬,何鼎可是有上书?”

萧敬也是懵了,这,好像没有吧……

萧敬摇了摇,弘治皇帝有些气急败坏:“你啊你,越老越不中用,滚回去看看,要是有的话,即刻报来。”

萧敬一刻都不敢耽误,来到司礼监。

这司礼监与暖阁几乎别无二致,几个秉笔太监正在过着阁老的票拟,看见萧敬来了,纷纷起身上前行礼:“见过老祖宗。”

若是以往,萧敬是很享受这个被别叫做老祖宗的过程的,可今不一样,他有正事,他太清楚何鼎的奏报对大明,对陛下的意义了。

“好了,该嘛去,给陛下办事,可不能马虎。

对了,辽东的何鼎,可是有奏报来了?”

秉笔太监戴义谄媚上前:“回爹,儿子倒是看见了,这何鼎忒不知礼数了,一点没有把爹放在心上,儿子想着,往后搁搁,先晾一晾他。”

看戴义那个劲,恐怕,还等着萧敬夸他这个儿子贴心呢。

这些外放出去的镇守中官,一般来说,都是萧敬点的,都是萧敬的心腹。

这也是萧敬能作为內廷第一的原因,大伙跟着你有吃才认你当老祖宗,要是连汤都喝不上,那大伙跟着你做甚?

终归到底,就是权力啊。

宫里的,争权夺利,最是血腥。

那些个文官老爷们哪怕输了,一般来说去职回乡,也就罢了,没会把朝堂上的恩怨带到私底下。

甚至有不少,朝堂上吵得是不可开,可下了朝,更个没事一样,哥俩说不准还能一块去喝个酒,落下个君子和而不同的美名。

可这些,在太监这里,完全就说不通。

失势了,好点的,出宫养老,守陵种菜,更多的,都是做了葬岗的无名尸。

况且,太监是家,陛下处置个官员要走不少程序,考虑诸多,处置个家,一句话的事。

一般老说,这些个在外的镇守中官外放的官员一般,都得弄些土特产,官员们是讨好京师的恩主,他们,则是讨好萧敬这个爹。

除了这些,这司礼监上上下下,可不得多多打点,分润下去,这万一有事,可不得有

可何鼎却是个异类。

何鼎不是萧敬一脉的,本来嘛,不显山不露水,在宫里无足轻重。

可奈何这小子命好,竟是被太子爷给看上了,这才一飞冲天啊。

虽是去了辽东,可那也是弄了身麒麟服的啊。

这小子到了辽东,一点规矩都不懂,这都多长时间了,一个铜板都没见着。

还有,天知道这小子后,会不会异军突起,碍着自己的位置。

越往上,位置越少啊。

再加上中国的老传统,党同伐异,哪怕是阉,也逃脱不了这个习俗。

所以啊,戴义这才敢来这么一手。

看着美滋滋的戴义,萧敬上前两步,没有如沐春风的问候,只有狠狠的一掌。

这一掌,打的是戴义晕眼花,了方寸,跪倒在地,也让其他心里一紧。

“还愣着什么,还不快去把何鼎的奏章取来,耽误了时辰,咱家紧了你的皮。”

手忙脚的上前翻着,然后小心翼翼的呈给萧敬。

萧敬一刻都不敢耽误,将将要出门,扭过,看了眼地上的戴义:“好好跪着,等咱家回来,想想自己哪做错了。”

撂下冷冰冰的一句话,萧敬也不回的离去。

暖阁外,传来萧敬气喘吁吁的声音:“陛下,陛下,何公公的奏报取来了,取来了……”

紧接着,就看着萧敬一副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出现在暖阁内,看起来,一路小跑来的。

弘治皇帝身躯一震:“快,呈上来。”

萧敬气喘吁吁的呈上,弘治皇帝一刻都不愿意多等,急不可耐的看了起来。

怎么说,何鼎的奏章写的极其不要脸了,完全没了下限,好像一切的功劳都是朱厚照的。

奏报里,朱厚照如同诸葛亮在世,谋划千里,如何教导他种地,又是如何重视云云,好像这土豆不是他何鼎种出来的,是朱厚照在京师种出来的。

后面,还附有何鼎种地的心得。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洋洋洒洒竟是有万字至多。

弘治皇帝突然想起,若是没有记错,当初刘瑾种瓜的时候,也是有万字左右吧。

弘治皇帝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三条线,都指向同一个事实。

这事,是真的。

弘治皇帝已经激动的无法克制,眼睛都红了,只是喃喃自语:“三十石,三十石啊,天佑大明,天佑我大明啊……”

一震,这事,稳了。

三十石的粮食,这将意味着什么?这是前没有敢想的。

这将意味着,历代王朝无法做到的一件大事,将有可能在大明实现。

岁无饥。

哪怕是有着富宋之称的宋朝,那也是达不到的啊。

若是真的如此,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