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皇明天子 > 第二十一章 民意代表

第二十一章 民意代表

要是不认账,就是你们孙子!”

军卒中也有几十个,拿着大喇叭将张维贤的话齐声重复了一遍,山道上的窑民才算是安静了下来。

“张国公不是俺不信你!万一要是明天没法上工,这工钱你出吗?”一个窑民弱弱的喊着。

张维贤眼睛一亮,按着万岁爷的指示,他必须要找出这样一个挑,万岁爷管这种叫民意代表,虽然这词他没听过,但是他倒是能够理解。

当然寻找真正的民意代表,也是万岁爷耳提面命的嘱咐了很久。

张维贤倒是大大咧咧的从马上下来,举着大喇叭喊道:“想要老子出钱?老子天天穷的吃萝卜呢,你还指望老子出钱,做梦!”

张维贤的话引起了窑民的哄堂大笑,良久这笑声才算是安静了下来,张维贤挥了挥手,让军卒们把手中的武器放下,这些是为了活命才下山,不是为了撞他们枪

万岁爷这招倒是蛮好使的,和窑民讲什么安居乐业方能兴家这种道理,窑民们能听得懂才怪。

这些窑民们现在已经没有那么严重的抵触绪了,那就没必要剑拔弩张了。

这就打开沟通的第一步,万事开难,只要迈出去第一步,后面才能继续。

张维贤走到了刚才发声的那个面前,一把提起了对方,用力的在对面面皮上搓了搓,又仔细的查看了一下牙上的黝黑,确信了这是个窑民,笑着问道:“叫啥名?”

“徐四七。”窑民摸着脑门憨笑着说道,这个国公和别的不大一样。

四七,这是大明朝这些百姓的无奈的地方,明太祖朱元璋本名叫朱八八,就是父母年龄加起来,或者出生的子,就是孩子的名字。

明熙祖皇帝,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

明仁祖皇帝,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

大明本来就是兴于微末,靠的就是天下的百姓,可是时过境迁,时至今,皇帝都落到不得不依靠阉货治国,这是何等的不幸。

张维贤底气十足的喊道:“徐四七!某来问你!你们明天到了窑上,不能上工,是不是还能到长安门前去?”

徐四七点了点说道:“是!”

张维贤鼓足了腰腹,激奋的喊道:“那就是了,今天,各位父老乡亲,听我一句劝,回去!明天去窑上看看,若是还是不能上工,明天你们再去长安门,我张维贤再拦着你们,天打雷劈!”

“你说的!”徐四七鼓足勇气的喊道。

张维贤点,也没顾徐四七身上都是窑灰拍了拍徐四七的肩膀,用力的握了握说道:“大明英国公张维贤说的!”

徐四七觉得自己的肩膀一阵生疼的说道:“好。”

窑民慢慢的散去了,但是徐四七被张维贤留了下来,叮嘱了几句,示意他和窑民们说一下抓的那些,都是富户家、打手、宵小,并且让徐四七领着几个里正,挨个分辨了一下他们的牙和脸色,并且说明了他们都是恶意挑唆。

徐四七等,倒是没有多言,这都是他们乡间地玩剩下的把戏,每次争水打斗,不都是有挑事才会打起来?

他们是再不上工家里就要断粮了,若是明天就能上工,他们才不会管这群的下场,给谁活不是活?给内侍们活还能赚一倍的钱。

张维贤将窑民劝回去之后,策马奔着德胜关而去。

他不是要去抓德胜关的富户,而是去抓两位伯侯和三个驸马都尉,一共五家,都是证据确凿,煽动百姓进京,还是勋戚煽动,同样作为勋戚的张国公,不把他们处理了,他这个勋戚的位子就很难稳当了。

张维贤当初扛着朱由校从乾清宫出来,因为三大殿未曾修好,只能在文华殿登基,现在又扶着朱由检上位,他为了大明,将能做的事,都做了,而现在的他,需要代替锦衣卫抓捕勋戚。

这是因为锦衣卫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西山查抄侵占皇庄的煤窑

西山是从明太祖皇帝朱棣开始的陵寝,这片土地,没有任何皇帝胆敢放弃所有权,毕竟自己死后也要埋在那里。

历史再多的曲折故事,都阻拦不住大明皇帝收回他们的祖产,任何勋戚在面对金吾卫和锦衣卫的联合执法都需要问问自己的腚下,到底净。

田尔耕带领着锦衣卫连夜踹开了这些关闭的煤窑的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