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 166心动的第17天

166心动的第17天

我相信所有听众朋友都和我有同样的疑惑:庄逸老师是如何做到既高产又高质量的?”

沈亦泽:“这只是一种错觉,不能因为我最近发歌比较频繁,就觉得我写歌写得很快。你们都忘了,在去年十月以前,我还没有发歌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创作了。”

他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李响:“你的意思是,最近发行的很多歌,其实是你早就写好了的。”

沈亦泽:“当然,每一首歌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长期打磨的,我绝不会把不成熟的作品放到听众面前,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蔡佑宁:“那在你所有的作品中,你个最喜欢哪一首?”

沈亦泽:“其实是下一首,将于10月1发行的由梁子墨演唱的《七里香》。”

梁子墨已于昨公布了新歌消息,他正好借机宣传一下。

李响:“我昨天看到了这个消息,《七里香》,很诗意的名字。”

沈亦泽笑道:“的确是一首诗意的歌,也是到目前为止我最满意的作品。”

李响:“我真想快进到10月1先听为快。各位听众朋友,《七里香》,10月1零点上线全娱音乐,庄逸老师的诚意之作,歌迷朋友们一定不能错过。”

他再次强调一遍。

蔡佑宁:“说到10月1,自二月以来,你和余笙每个月的第一天都会各自发行一首新歌,网上盛传你和余笙不和,甚至有‘逸笙之敌’的说法,因此才暗中较劲。不知道真实况是怎样的?”

沈亦泽:“进了这个圈子我才知道,网上的传言只能当故事听一听,根本没有可信度。事实上,余笙是我为数不多的圈内好友之一,我们经常联系,在音乐上互通有无,流心得。”

他顿了顿,接着说:“至于为何每个月同时发歌,的确是我有意为之,但不是因为不和,而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余笙是我音乐路上的目标,跟她同一天发歌,我就必须全力以赴、绞尽脑汁地制作每一首歌,以此来激发我的创作潜力。”

李响恍然:“原来如此,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正得益于你们之间的这种切磋,才有了今年华语乐坛的繁荣,对我们这些歌迷来说,也是极大的福音。”

沈亦泽笑道:“我可以给你们个料,我和余笙的切磋流只持续到今年年底,毕竟每个月创作一首高质量新歌,强度实在太高,不宜长期进行。等到明年,我们会更趋向于合作。”

李响:“这样看来,明年的华语乐坛更加值得我们期待了。”

蔡佑宁:“如果让你从已发表的歌中选择一首推荐给大家,你会选择哪一首呢?”

沈亦泽:“每一首作品我都喜欢,非要让我选一首的话,因为我比较偏嘻哈,所以我会推荐《夜的第七章》。”

蔡佑宁:“那么接下来,一首《夜的第七章》,送给各位听众朋友。”

李响立刻切音乐。

一边喝水一边翻看接下来的流程。

等音乐渐弱,李响切进声,蔡佑宁说:“十分独特的一首歌,这应该是今年最好的说唱歌曲之一。”

沈亦泽:“谢谢,这是很高的评价。”

李响:“除了《七里香》,听说庄逸老师还创作了一首歌对唱?”

重点问题来了,沈亦泽正色说:“是的,两个星期前,我遇见了一个很好的孩,希望有朝一,能和她一起唱这首歌。”

李响笑:“我嗅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味道,请允许我八卦一下,这个孩,是你的恋吗?”

沈亦泽坦诚道:“我很想她是,但可惜,还不是。”

李响追问:“这么说来,还在追求中咯?”

沈亦泽笑笑:“可以这么说。”

蔡佑宁在一旁捂嘴偷笑。

李响提议:“不如借这个机会,你稍微唱一小段,也许她会收听我们的节目。”

也许?不,她一定会听,不然我上这儿嘛来了?

沈亦泽心里想着,嘴上说:“那我就清唱一段副歌。”

他酝酿酝酿感,唱得格外投

……

录完节目已过十二点。

再一次,在江南台的食堂蹭饭,只不过这次蹭的不是王师兄,而是蔡佑宁。

有一说一,江南台的待遇可能不怎么样,伙食还是不错的。

等以后公司规模起来了,他也要建个食堂,看能不能把这里的师傅撬走。

他发现自己真是挖江南台墙脚挖上瘾了,连食堂师傅也不放过。

李响本来是想请沈亦泽下馆子的,以对方在圈内的名气,免费录节目已让他觉得欠了,再请家吃食堂的粗茶淡饭,实在说不过去。

然而,沈亦泽却再三坚持,午饭从简。他不是个挑剔的,山珍海味自是来者不拒,家常小炒亦能甘之如饴。

李响起初还有点忐忑,见他吃得津津有味,才暗暗松一气,顿觉亲近许多,说话也不那么拘着了。

中饭菜嚼吧嚼吧咽下,沈亦泽随说:“你们广播体系的好像有点少啊?”

李响“害”一声:“江南省广播电视台,你别看广播在前电视在后,实际上,我们就是家的附属,家电视赚广告商的钱,我们只能赚电视的钱,咳咳——”

他似乎被鱼刺卡住了,咳嗽两声,猛灌两水,清清嗓子接着说:“说白了就是赔钱。最关键的是,这行已经没有优秀的新鲜血了。就拿我同学来说吧,但凡有门路的,绝不来广播混吃等死。没盼,真的!”

沈亦泽附和:“现在电台确实不如以前普及,也很多年没出过款节目了。”

李响摆摆手:“别说款节目,现在能把节目做下去,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不瞒你说,我们频道每个月都有离职。他们有编制的还好,像我和佑宁,我俩都是台聘,本来工资就低,五险一金还比少一大截,要不是真,根本不会留下来。”

沈亦泽问:“那你们可以转成事业编吗?”

“转?不可能。广播不比电视,编制很少,基本都给关系户了。”

那就好,没盼才有跳槽的可能。

沈亦泽心里琢磨。

一直没吭声的蔡佑宁突然说:“传统电台是没有出路了,等新媒体进场,寒冬只会越来越冷。这一行想要存活,非改革不可。”

沈亦泽一惊,观其神色,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不禁嘀咕:难道他有什么主意不成?

他想了想,不动声色地试探:“你说得对,我听说,连电视行业都在转型做新媒体,你们电台也应该想办法搭上这辆快车。”

蔡佑宁脸色微微一变,惊讶地看向沈亦泽:“你跟我想的一样,我也认为,电台行业不能再局限于收音机,现在是多端多屏时代,我们应该想办法向各个终端拓展,而非守着这一亩三分地,等着慢死亡。”

这番话一说,沈亦泽就有底了。

看来想做电台app的不止他一个,这倒不令他意外,意外的是这个就在他身边。

蔡佑宁继续说:“其实我已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沈老师,你的公司是做文娱的,电台也属于文娱产业,可以的话,我还挺希望跟沈老师合作。”

他正愁找不到团队,岂料踏铁鞋无觅处。如果是沈老师,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