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54章 殿下仗义啊

第54章 殿下仗义啊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都看了过来,尤其是弘治皇帝那一脸期待。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严成锦低着仔细考量一番,举起酒杯:“臣等的确是在商讨家父戍边的事宜,今琼林宴,蒙陛下赏赐,臣虽然不胜酒力,沾上一小滴就会醉,但臣要敬陛下一杯,谢陛下洪恩!”

在众摸不着脑的时候,一杯酒,一饮而尽。

严成锦又马不停蹄地再倒一杯:“这一杯敬太子殿下,感谢殿下的记名之恩!”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一脸懵,朱厚照不知严成锦想啥。

让你说说北边抗虏之事,没让你敬酒啊?

严成锦又一饮而尽,此刻,又再次倒了一杯:“这一杯敬李大,这次科举,想必是耗费了李大不少心力,学生不胜感激!”

严成锦再次喝了一杯,酩酊大醉般,踉跄了一下,噗通一声摔倒在案上。

面色怪异,这个状元郎,是不是有点虎啊?

李东阳张开嘴无言,他才不信严成锦就醉了,走过来推了一下严成锦:“严大?”

严成锦却是心下冷笑,你休想叫醒一个装醉的

这才三杯啊!

难道是真的醉了?

只听朱厚照信誓旦旦:“儿臣作证,老高他真的是醉了,老高平在家里,只喝羊和枸杞茶,从来不沾酒的,这样的,怎么喝得了酒呢?”

严成锦心中暗喜,朱厚照这个狗东西说得对啊。

李东阳看向弘治皇帝:“陛下,似乎真的醉了。”

弘治皇帝颔首点,琼林宴本就是想宾主尽欢,倒也没有怪罪。

王守仁却站起来:“关于西北边务,王守仁有八事要奏,还望陛下恩准。”

王守仁不正是王师傅的儿子吗?弘治皇帝眼底发光:“准!”

王守仁道:“王守仁想奏的八事,一是蓄才以备急用,如聚公侯之后,教以武学,岁擢超异之,兵部两侍郎更迭巡边,这样朝廷才知道边防虚实,一旦有急,不患无,二是舍短取长…………”

严成锦听着听着,竟然真的睡着了,再醒过来时,琼林宴早已散去,自己竟然在一顶轿子里。

宫里派轿子送自己回府了?

撩开帘子一看,夜色已,正走过东市,李东阳负手地走在一旁。

“难不成……下官坐的是李大轿子?“

“哼!你说呢!”李东阳没好气道。

严成锦有些不好意思:“让李公劳累,学生实在心中有愧。”

李东阳轻哼一声:“你以为我愿意载你,要不是太子非说本官的轿子舒服,又知道你家的府址,让本官送你出宫,本官才不搭理你,既然醒了,就下来吧,本官要回家了。”

太子殿下仗义啊!

严成锦有些期期艾艾:“大,已经亥时了吧?夜黑风高,学生心中胆寒,若遇截杀,学生……”

此刻关门闭户,除了几个孤零零的灯笼,街上空无一

明朝真的有点危险,听说还有野狗跑来城里叼

反正严成锦从没有这个时间出过门。

死活都要赖上李东阳。

李东阳却是怒火中烧,心中愤愤不平,看你这没出息的怂样!

贪生怕死之辈啊!

拂袖道:“你们送他回去,老夫自己回府了!”

严成锦一脸关切:“李公小心些,带着大钱袋子出门,容易被贼盯上,千万不可走无的小道,盗贼劫不到财,就会劫色的,大丈夫走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李东阳忍着动粗的冲动,大步流星地走了。

……………………

一早,严成锦穿上朝服去翰苑衙门报到。

他不喜欢马车,让准备了一顶轿子,轿夫能当保镖用,路上还不颠簸,很舒服。

这顶轿子是让城东最好的木匠做的,花了五十多两银子。

这几乎是一个芝麻小官一年的俸薪了。

何能一脸痛惜,怀疑自家少爷有什么怪癖,好端端的东西,少爷非要做成模狗样,花出去的银子,难道不是银子。

看着这顶轿子,他嘀咕道:“少爷,五十两银子就做了顶轿子,那木匠也太黑了,小的想到顺天府告他…”

严成锦却欣喜钻轿子中,只见轿中四壁用的是丝绸软缎,坐垫不软不硬,坐着舒服。

脚下和顶都是红木,轿中散发着淡淡的梨花香气,心旷神怡。

坐垫下,还有暗格,可以放个茶壶点心。

那暗格中,放着一块光滑的红木板,可契合轿子两边的木缝,轻轻一推就是个桌子,比高铁的小餐桌大许多。

靠背安了齿,可以放下来,最低四十五度。

在外看上去普通无比,还不如东市租的轿子呢,跟李东阳的大轿比,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愣是谁一看,都会以为是哪个家里揭不开锅的官老爷,打肿脸充胖子。

严成锦欣喜:“少爷要进宫当值了,我不在的时候,有生来访,切勿开门,免得惹事。”

路过市集东时,看见了王守仁。

王守仁正对着一个石发呆,也不知道在什么。

到了翰林院时,王守仁竟然也到了,还浑然无事一般,跟他笑眯眯地问好:“老高兄,来得早。”

严成锦道:“伯安兄也早!”

严成锦被敕封为翰林修撰,王守仁和李康等则是翰林院的庶吉士。

从官阶上来说,严成锦比他们要高,他是从六品,而李康等还未流。

都察院和京城六部的官员都会从翰林院选取,也有阁的可能,而像鸿胪寺等五寺的官员,大多从地方任命。

朝廷的员流动比较小,每三年科举就取士近百,所以,翰林院的还算比较多。

翰苑的府衙较大。

严成锦看到了不少脸熟的,老爹的同年,翰林编修罗玘,一直想当自己便宜老丈那个臭不要脸的。

罗玘满面春风:“你们刚翰林院,还有诸多事务不懂,就先从抄录典籍开始吧,严成锦抄录《存心录》,王守仁抄录《资世通训》,李康和杨景新你二分别抄录《皇明祖训》《大明帝纪》,字要用楷体,不求抄得多好,但要翻阅的看得清楚明白,二十为限。”

王守仁有疑惑:“大,为何我三抄录的篇章长,严成锦抄录的篇章短,我等的期限却都为二十?”

罗玘老脸微微一颤,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本官就是刻意安排的,你想如何?”

王守仁哦了一声:“晚生这就去抄录。”

罗玘堆满了笑容,看向严成锦:“世伯与你爹是同年,如今你爹不在,自然要对你照顾一些,《存心录》在内阁,你自己去取来吧。”

“谢过罗大美意。”严成锦道。

明朝京城的藏书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国子监,有点像是上一世的大学图书馆,那里的书是给国子监生读的。

一处是文渊阁,与南京的文渊阁一样,平时翰林们会在这里取书,这里收录的书非常之多。

最后一处,就是内阁。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