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源李氏(仁州李氏)的贵族李子渊联姻,娶了他的三个儿为后妃,其中两
(仁睿太后和仁敬贤妃)生育许多王子,这些王子又大多同庆源李氏下一代联姻,庆源李氏的势力因而迅速膨胀,成为盛世隐忧。1095年,高丽发生政变,文宗之子
林公王熙先联合宰相邵台辅、将军王国髦等诛杀庆源李氏外戚李资义,随后年轻的顺宗让位于叔父王熙,王熙即高丽肃宗。肃宗年间,正逢
真兴起,高丽与
真发生冲突,高丽惨败,被迫求和,肃宗接受朝臣尹瓘之建议,设立“别武班”,大修武备,欲雪败于
真之耻。1105年,肃宗去世,儿子高丽睿宗王俣继位,在1107年冬派尹瓘、吴延宠越过千里长城,征讨
真,占领曷懒甸之地(今朝鲜咸镜南道一带),修筑东北九城,但因不堪
真的反扑与骚扰,于1109年将九城归还
真。1115年,
真酋长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与高丽建立兄弟之邦的关系(1126年改为宗藩关系),高丽则利用辽金战争的机会夺取保州,改名义州,解决了多年来的肘腋之患,使高丽疆域抵达鸭绿江。
1122年,睿宗去世,儿子王楷继位,是为高丽仁宗,由于仁宗年幼,外祖父李资谦辅政,庆源李氏的势力再次膨胀。李资谦把自己的两个儿嫁给仁宗,实现了庆源李氏和王室的第四代联姻,他本
则被封为朝鲜国公,位极
臣,严重威胁到高丽的王权。这种矛盾终于在1126年
发,先是仁宗近臣欲铲除李资谦及其亲家拓俊京却失败,导致宫阙被焚,仁宗差点要禅位给李资谦,李资谦不接受,但仁宗遭到软禁。而后仁宗成功离间了李资谦和拓俊京的关系,通过拓俊京扳倒李资谦,翌年又除掉拓俊京,恢复了王权。然而,仁宗接下来所重用的是出身西京的和尚妙清与朝臣郑知常等
,他们极力鼓动仁宗迁都西京,甚至称帝建元、北伐金朝,引起了以金富轼为首的旧贵族的不满。仁宗最终没有接受妙清的建议,妙清遂于1135年在西京起兵,国号大为,年号天开,仁宗派金富轼讨伐,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西京方面时降时叛,最终还是被金富轼武力镇压,高丽的社会秩序又重新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