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州城,出了一位出手阔绰的姑娘,最喜欢听说书说故事,尤其是听最近流行的《听雨记》,凡是说书
讲这故事,这位姑娘少则十两,多则百两打赏。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百两,普通家十年都不一定存的下这个数目。
因着这一点,最近整个饶州城各个茶馆《听雨记》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故事了,哪怕有些茶客并不喜欢这故事,但在不妨碍他们喜欢看那位姑娘豪赏的场面。
放到现代的话来讲,我不喜欢你这个主播,但不妨碍我在你直播间看那些大哥刷礼物看的热血沸腾不断的扣666。
类的悲伤并不相通,但欢乐大抵是共通的。
对于这位长得艳丽又出手大方的姑娘,也有想要打探这位的来历,可却发现和城里诸多富家千金小姐都对不上号。
最关键的是,就算哪一家的千金小姐,家里有这样的财力,也不可能如此的败家,尚未婚嫁的话,如此败家以后谁家敢娶,而如果已经婚嫁,哪个婆家又能容忍自己儿媳这么做。
……
东风茶馆!
赵黎歌一如既往的听着说书讲故事,柳青还是一如既往站在赵黎歌的身后,担负起保镖的职责。
一壶茶泡开,赵黎歌给自己倒了一杯,而柳青的目光看向了门处,眼睛一挑,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熟
。
“潘叔?”
柳青没想到能够遇到熟,这位潘叔也是一位附妖师,但并不是镇龙卫的
,是城里八位附妖师之一,和自己恩师是表兄弟,他也跟着恩师上门拜访过。
“有熟你自顾去打招呼,不用管我。”
赵黎歌没有转,只是轻语了一句,柳青面露感激之色,快步朝着那边走去。
“小柳,你怎么也在这里?”
潘洪在座位上坐下,看着走过来的柳青,皱着眉问道。
“叔,你肯定是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的。”
柳青可不傻,自己这位潘叔可不喜欢喝茶听故事,更不喜欢去多的地方,原因很简单,潘叔附身的是一只鼠妖。
虽然已经成妖,但还是保留着物种的天,不喜在
多阳光的地方。
“你师傅说你机灵脑子转得快,看来没有说错,我这一次来确实是找你的,听说你现在一天天在茶楼听说看曲,是有这么一回事吧。”
柳青一听这话,心里一咯噔,潘叔这是对自己最近的行为不满了。
“潘叔,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我知道,那位就是前不久出世的那位鬼将吧,你是陪同她的。”潘洪看了眼赵黎歌那边,继续说道:“你师傅临走前跟我说过,让你留下来,就是希望能够稳住这鬼将。”
“嗯,这是我留下来的职责之一。”
柳青点了点,他留下来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和罗前辈保持沟通,但那位罗前辈整天待在城隍庙里不出来,他又不能天天凑近乎,而这位鬼将天天在茶楼听取,他要是不跟着,万一哪个不长眼的惹到了这位姑
,这姑
一怒,全城百姓都得遭殃。
“稳住这位是应该的,但你是镇龙卫,你的职责是不断提升自己实力,守护一方平安,镇压作鬼怪,现在你天天跟在这位鬼将身边,这鬼将鬼气太
,你还年轻会把握不住,心
会受到影响。”
潘洪一脸的语重心长,柳青听得很是惭愧,自从遇到罗前辈之后,这些子确实是荒废了修炼。
“你师傅代的事
也是要完成的,这样吧,就由我代替你来跟随这位鬼将,反正我这把老骨
也活不了多久,修炼也是差不多到
了。”
“潘叔,这怎么行?”
柳青很是动容,没想到潘叔为了自己能够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来。
“你师傅和我是兄弟,你是他的徒弟,那也算是我的半个徒弟,你的事我怎么能不上心,就这么说定了吧,带我向那位鬼将引荐一下吧。”
看到潘洪坚决的表,柳青只能是把这份感激给压在心底,当下领着潘洪走向了赵黎歌那一桌。
“赵大,这位是饶州城的附妖师,是……”
“看出来了,一老鼠
嘛。”
赵黎歌看了潘洪一眼,潘洪老脸赔着笑容,看了茶桌一眼之后,立马伸手把茶壶给提在手上,给赵黎歌的茶杯倒上茶水。
“这茶叶,有些一般,我这从家里带了一些茶叶,给大品尝。”
潘洪掏出一包茶叶,朝着伙计招手,吩咐道:“用我这茶叶泡,换个好点的茶壶,记得用泉水泡。”
伙计得了吩咐拿着茶叶而去,柳青看的这一幕,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潘叔怕自己把握不住,可看潘叔这样子……
“小柳啊,你去忙事吧,大
这边有我赔着就可以了,大
喜欢听故事,我已经找了好些擅长写这话本的读书
来了,整个江南路说书最好的那几位也同样请来了。”
柳青:……
柳青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反应不过来,目光看向了赵黎歌,赵黎歌却是不置可否,没有反对也没有说同意。
恰在此时,说书将故事讲完了。
“赏。”
赵黎歌和原来一样,柳青正要掏出银两,潘洪却是先一步喊道:“赏白银百两!”
还没下台的说书听到有赏赐,也很是激动,领了赏之后,下了台,没一会拿着几本话本走了过来。
“感谢客的打赏,我这有几个新出的和《听雨》记有关的话本,客
要不看看。”
“哦,和听雨记有关?”
赵黎歌有些兴致,随手接了过来,然而看了几眼之后,俏脸便是一片寒霜。
“要遭。”
柳青一看这形,就知道这是出问题了,赶忙上前劝道:“大
请息怒。”
“自己看。”
赵黎歌把书直接是给丢在了柳青的上,柳青接过看了几眼,是看的胆战心惊,这书都写的什么玩意啊。
别不知道听雨记里的那位青楼
子是谁,她还能不知道吗,不就是眼前这位吗?
这些说书真是作死,这也敢写的吗?
“大,我会处理好这事
的。”
……
《听雨记》的流行,也是让得许多编书先生找到了门路,开始还好,各个书店都是出的一个版本,可架不住这样竞争没优势,有的书店便是起了心思了。
《听雨楼之一夜风流》
《小楼又春风》
《听雨记之厨房偷会》
类似于现代同的小黄书出现了,当第一本卖的无比火
之后,紧随着各种地点各种花样都出来了,而之所以会如此盛行,原因就在于《听雨记》这本话本本身太纯了。
这种不能放上台面的小话本,哪有这么清水的,事实证明百姓们喜欢的也不是清水文啊。
而这些书,有大半出自于笔趣阁。
这是一家专门以小话本起家的书店,下面养着好些擅长这类描写的读书,有些畅销作品更是风靡整个江南路。
“哼,蒲树这小子不识抬举,真以为离了他张屠户就吃不了带毛猪了?”
刘掌柜数着今天的五十两收,一脸的满意表
,这可是纯进账利润啊,按照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