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一式两份,按照合同上的约定,只要余弦供稿及时,《缘》就需要每期至少连载1.2-1.8万的作品内容,最后一期除外,且一定要是主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相应的,连载期间内余弦未经杂志社允许,不准把作品发表在其他的任何媒体上,完结之前不得实体出版。
稿费采取每期一结的方式,即周薪。
每期1.5万字,那就是18000的税前周薪,这是毫无疑问的高收,纳税之后还有一万一千多。
目前杂志社资金较为紧张,但作者的稿费是重中之重,李父提前预付了一期的稿酬,公是公私是私。
大汉税法很严,余弦只要敢搞只拿1元的稿酬,转就会被调查偷税漏税。
合同签订完毕,余弦依旧没有被放回家里,文稿错字连篇,个别段落遣词造句有些生硬,还有很多修改的余地。
余弦前世毕竟只是一个网文枪手,再善于模仿,也不可能完美模仿出古龙、川端康成的文风,字里行间还会有一些网文的味道。
不是网文不好,只是不合适。
李父特意安排香蕉作为余弦的执行编辑,与余弦详细探讨,那些不太适合《晴媛》的地方,怎么改比较合适。
香蕉从业近十年,本又是个大龄文艺
青年,更懂《晴媛》的读者喜欢看什么,给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但并没有强制
要求余弦一定要修改。
相反还很客气,左一个“余弦老师,你看这里能不能改一下”右一个“余弦老师,我觉得这里修改成xx更合适”。
签订完合同之后,余弦已经成为了一名准小说家,年纪再小那也是清流,在大汉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此外,许多文都有各自代表
的文风,改动太多,反而会失去那种味道,泯然众
。
余弦也投桃报李,一一个“香蕉姐”、“香蕉姐喊我小弦就好”,对于香蕉提出的大多数建议,
思熟虑后也都做出了修改。
修之后的《时间的灰烬》,文艺气息更加浓重,王家卫式的风格被更明显的凸显出来,文字的画面感变得更强。
香蕉编辑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一天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
落西沉傍晚时分,众
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时候,李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和颜悦色与对方谈许久后挂断电话,李父突然长叹一
气,神
极为惋惜,连说几句可惜、可惜。
大苹果收拾着文件,问:“怎么了主编,有什么好可惜的?”
“刚刚解语老师打过来电话,说是要为《晴媛》供稿。”
“解语老师有新作品了?”
“那倒不是。”
李父摇摇,解释说:“解语老师是代一位晚辈,向我们提出供稿,希望能够拿到与水平对等的名家合同和主推版面。”
“解语老师是曾向我们供过稿的名家,如果是她本的作品,那肯定能拿到名家合同和主推版面。
但只是解语老师的一个晚辈,作品我们都没看到过,开就要名家级别的合同和主推版面,我觉得不行。”
大苹果不认为拒绝了对方有什么好可惜的。
名家之所以是名家,就是因为曾多次证明过自己的实力,名家新作只是起个书名一个字正文都没有,都能提前拿到名家级别的合同。
余弦有李父背书,作品大家也都看到过,确实名家水平,这才拿到最低档次的名家合同。
解语本也不算特别优秀的名家,一句话就想让自己一个晚辈拿名家合同,还不太够格。
“如果说,解语老师的那个晚辈,是甄浅浅呢?”李父仍旧是惋惜。
四位编辑都停下手的工作,同时不可思议地望向李父。
“是哪个甄浅浅?”大苹果问。
“就是你们知道的那个甄浅浅。”
此言一出,几位编辑的神便与李父如出一辙,同样是长吁短叹,连说可惜了。
“那还真是可惜。
甄浅浅拿名家级别的合同肯定没问题,甚至千字稿酬都要2甚至3开,如果是她的作品,一定能够让《晴媛》重焕新生。
可惜,我们已经和小弦老师签订了合同,他的作品同样很出色,我们不可能同时签两部名家作品。”
香蕉姐妥协之后决定称呼余弦为小弦老师,她对余弦的作品还是很看好的,毕竟参与过修改。
“所以我拒绝了解语老师。”
李父端起保温杯拧开瓶盖抿一枸杞养生茶,又说:“小弦的作品确实很出色,但,那可是甄浅浅啊……
罢了,已经拒绝了。”
余弦丈二摸不着脑,毕竟不是李父、香蕉姐这种文艺界第一线的工作者,只认识一些大师和较为出名的名家。
是真没听说过甄浅浅这个名字,况且李父已经看过自己的作品,说是毫无疑问的名家级作品,修改之后更加出色。
即便如此,仍旧认为自己不如甄浅浅,对面到底是什么来?
“这个甄浅浅,发表过什么特别优秀的作品么?”余弦疑惑。
“她没有发表过任何面向公众的作品,她现在还是兖州大学一名大四的在校生。”
李父摇摇。
余弦更加疑惑,和我一样是纯素,李父都没看过甄浅浅的作品,怎么就对她这么自信?
李父读懂余弦的表,解释说:“她是甄评娲的
儿。”
惊了,余弦彻底惊了,你要早说她是甄评娲的儿,我不早就明白了么。
余弦对这个平行世界的文坛了解不多,但甄评娲这个名字,他听过很多次,说是如雷贯耳都不为过。
甄评娲18岁时发表处作《浮躁》,次年斩获兖州优秀青年奖,出道即名家。
20岁出版长篇小说《兖州》、22岁出版长篇小说《白夜》、23岁出版长篇小说《废都》、24岁出版长篇小说《土门》,并凭借《废都》斩获法兰西费米娜文学奖……
不仅高产似母猪,每一部作品还都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都是名家级别。
直到32岁,出版个长篇小说《大秦歌》,这部小说中的段落还被节选到大汉初中课本中。
当年,甄评娲凭借这部作品斩获大汉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的玉龙奖,正式加冕大师级小说家。
现年47岁的甄评娲,担任兖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兖州作家协会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兖州文坛魁首、扛把子、话事。
香蕉姐点开千歌的搜索页面,输“甄浅浅”这个词,立马跳出来几千条相关新闻。
香蕉姐把笔记本电脑推到余弦面前,随意点开几条,新闻内容出奇的一致。
全部都是各路名家称赞甄浅浅,说她的文学素养冠绝青年一代,写作风格更是推陈出新超越整个时代。
不鸣则已,一旦发表作品,必将一骑绝尘,将所有青年作家远远甩在身后。
第一条新闻更是夸张,大师甄评娲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已经老了,是达到不了自己的儿的文学境界了,自己的
儿现在的文学素养已经超越了自己。
余弦不禁咋舌,这也太夸张了一些。又连续点开十几条链接,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