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傅掌柜的又亲自带来装点心了,这次执意要装两百个鲜花饼,苏大郎拒绝不了,只能应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只是苦了家里的几个,饭后又辛苦着做了两炉才让苏大郎挑出去卖。
苏锦绣和张桂花,再加上一个小四,每天都要上山去剪花。
花开地太盛的不能要,没开的更不能要了。
所以,这还算是一个细活儿。
苏锦绣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大家都太累了。
虽说也是挣着银子了,可若是累病了,赚的银子都得给医馆送去。
杨氏一听要雇过来帮忙,就不乐意了。
“不行,咱们才挣了几个钱呀,可不能雇手,那也太张扬了,生怕别
不知道咱们挣了银子?”
苏保柱没表态,不过看样子也是不同意的。
苏锦绣叹了气,“阿娘,这些手艺活咱们不教给别
,只是雇
帮着剪些花,再帮着清理一下,或者是做一些杂务,不会耽误咱们挣钱的。而且请的都是一些
子,一天也给不了多少铜板的。”
杨氏仍然没松。
张桂花这几天也的确是觉得有些累了,可是每天坐在一起数铜板的时候,又觉得格外的欢喜,每每想到这个,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阿娘,我想过了,咱们也不找外,我看二堂嫂就不错,请她过来帮帮忙,到时候一天给她二十文,老屋那边儿也高兴。”
杨氏则是直接就呛了回去,“你可拉倒吧!瑾行和他媳儿在老屋根本就不受待见。你让她过来,那老屋的家务活谁来
?”
苏锦绣一噎,这还真是她想地不够周到了。
苏大郎想到了那位堂哥,不由得叹了气。
“阿娘,我看绣姐儿说地有道理。要不我去跟瑾行哥商量一下,他们家子过地艰难,我上次还看到了瑾行哥偷着烤鸟蛋给嫂子和小侄子呢。”
张桂花瞅了自家男一眼,“是呀,相公说地没错。豆子都三岁了,看着那孩子实在是瘦小的可怜。”
为什么瘦小?
还不是因为吃不好喝不好?
才三岁的娃,也不知道老屋那边的长辈们是怎么想的。
“行了,等吃了晚饭,你去找一趟瑾行,让他跟他媳儿商量一下。老屋那边儿的规矩我是知道的,虽然瑾行两
子受委屈,可是只要听说能往家挣钱,他们也一定会乐意的。”
苏大郎应下,琢磨着一会儿怎么把瑾行给叫出来。
这种事,当然是先不能让老屋知道的。
大伯母和二伯母都不是省油的灯,到时候打听起来,也是麻烦。
吃过饭,苏锦绣在家门把大哥叫住了。
“大哥,你跟瑾行哥说,咱们家这边可以管嫂子早饭和午饭,另外工钱就说给十个铜板。”
苏大郎一愣,“不是说给二十个吗?”
苏锦绣做了个嘘的手势,“你不想让瑾行哥一家子能吃饱吗?”
这么一听,苏大郎明白了。
傻乎乎地笑了笑,挠挠,“成,我晓得了。”
功夫不大,苏大郎就满脸是笑地回来了。
“瑾行哥是愿意的,现在就看他跟老屋那边儿怎么说了。”
“相公,如果阿他们想让别
来怎么办?”
“放心吧,我跟瑾行哥说了,让嫂子把孩子带过来,而且嫂子的厨艺好,这是长辈们都知道的。如果是别,咱们这边儿就不需要了。”
苏锦绣又把先前跟苏大郎说的十个铜板的事说了一遍,杨氏也觉得这么做高明,不然瑾行两
子是别想过上好
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瑾行媳儿柳芳就过来了。
她刚进门,张月兰也过来了。
因为请了两个,所以早上就没有再叫小四。
这孩子天天都睡不够。
苏大郎还是在院子里的简易灶上煮了早饭,浓稠的大米粥,里加了盐和野菜。
至于灶房那里,苏锦绣蒸第三锅马拉糕的时候,直接在水里下了洗好的
蛋。
按煮的,一
一个。
张月兰和柳芳两个也有份儿。
等到傅掌柜派的把东西都拉走了,他们这边就准备吃饭。
苏大郎把粥盛好晾上了,这才去喊还在睡觉的小四。
苏锦绣这边的马拉糕还差最后一锅,吃完早饭再蒸也是一样的。
鲜花饼那边也是只差一炉了,不着急,所以就让大家先洗个手去吃饭。
张月兰和柳芳一看有蛋,都吓坏了,连连摆手说不吃。
“行了,两位嫂子就别客气了。快吃吧,一会儿还得活呢。”
苏锦绣这么一劝,两也不好再推辞,一脸郑重地拿起了
蛋,只觉得这东西珍贵的很。
张月兰还好一些,毕竟家里的公婆待她也不错,蛋这东西虽然是稀罕,可一个月也能吃上几回的。
可是柳芳就不同了。
家里明明喂了不少的,可是这
蛋就没
到过到她手里。
这会儿手里拿着热乎乎的蛋,眼泪就不争气地下来了,“三婶儿,我,我能不能把这个拿回去?”
杨氏哪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随你,反正是你那份儿,你自己处置。”
柳芳一听,脸上又立马堆满了笑,“诶!谢谢三婶子!”
等到苏大郎把东西都放好了,灶房里也总算是安静下来了。
这会儿天也大亮了,苏瑾行抱着三岁的豆子过来了。
“吃早饭了吗?”
“喝了碗糊糊。”
“行,那你去上工吧。”
柳芳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蛋来,然后给豆子剥。
苏瑾行心里酸酸的,他就是一个土里刨食的,别的手艺没有,没有农活的时候,就是各处的打短工。有时候在张地主家盖一个月的房子,有时候去米粮店里背一个月的麻袋,还有的时候就是直接去码
上找活
。
总之,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苏瑾行就像是永远不会累的假似的,天天都在挣钱。
即便如此,他的妻儿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这会儿眼看着妻子能到三叔家里来上工,工钱倒是无所谓,至少一天能吃上两顿饱饭了。
收拾好了灶房这边,张月兰和柳芳就背上了筐,和小四一起上山找蔷薇花了。
豆子就留在家里,今天苏锦绣和杨氏都不出门,柳芳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苏锦绣歇了会儿,便拿出自己的小笸箩,然后开始准备绣活了。
杨氏一看到儿好不容易轻闲一天,竟然还想着
活赚钱,这心里
就不是滋味儿。
既心疼她,又觉得儿懂事,心中有些安慰。
脆,杨氏就带着豆子一起在院子里洗衣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