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回到北宋当城管 > 第七十四章 我要赊账

第七十四章 我要赊账

在开封府大牢门前,王浩和包拯二并肩而立,目送着宋仁宗赵祯一行离开了开封府大牢后,便转身重新进到开封府大牢之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王司丞,咱们何时实施你新制定的修筑水泥马路,以及修改通新规的计划呢?”包拯重新走开封府大牢之内,向跟他并肩而行的王浩,问询道。

面对包拯的问询,王浩毫不犹豫地作答道:“包公,在下官看来,事不宜迟,咱们应该即可行动才对。”

接下来,在开封府大牢关押范仲淹的那个牢间之内,王浩和包拯,又跟范仲淹商议了一番具体细节,以免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偏差或者错误。

计议已定,在关押范仲淹的牢间之内,包拯命牢拿来笔墨纸砚,由王浩述,由范仲淹亲自提笔,他在旁侧检查,用了大抵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写出来了数道言简意赅地公文。

眼看着就到了午时许,王浩和包拯跟范仲淹辞别,他们俩分行动,包拯主要是带着一众开封府衙役,在东京城内的大街小巷,张贴修改了其中一项通新规的告示。

把违反通新规的罚则,由此前的警告、批评教育、关押大牢这三种形式的罚则,一律修改为罚款,按照违反通新规的程度,罚款数额从一百文钱、一千文钱、一万文钱、十万文钱和百万文钱不等。

对于无法在十二个时辰缴纳应罚数额钱款者,则可以通过向街道司出卖劳力抵押,每做一天工,可抵押十文钱,以此类推。

这一项新修改的罚则出台,充分体现了一个原则,违反通新规的富,那就捧个钱场,违反通新规的穷,那就只好捧个场。

无论是你富还是穷,在违反了通新规后,中得捧个场才行,想要逃脱掉处罚,是绝无可能的。

秉持着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修改后的这一项罚则,在今午时四刻起,开始在东京城内颁布实施。

也就是说,此前被判罚在开封府大牢蹲三之久的范仲淹,他既不可能缴纳罚款,也不可以出卖劳力,来抵押自己关押大牢三的处罚,只能够在蹲完三的大牢后,才可以释放出去。

这边厢,包拯带领着一众开封府衙役,在东京城内的大街小巷张贴由范仲淹亲自提笔撰写的告示,那边厢,王浩回到了街道司衙门后,叫上张三木,以及几名街道司的司卒,赶着街道司仅有的一辆马车,出了东京城门,往郊外行去。

得亏当时已经出现了相当成熟的印刷术,范仲淹所写的那一份告示手稿,用了不到一刻的功夫,就已经印刷出来了几百份之多。

在张三木的指引之下,他们一行大概赶着马车,走了大抵有一个半时辰的功夫,便停靠在一个村落的野外。

从马车下来后,王浩冲着身前大概一百张开外的地方,定睛一看,当即就喜上眉梢,对站在身旁的张三木,开说道:“三木兄弟,你这下课帮了我大忙,这下,可算是帮我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由于前方的道路比较狭窄,马车根本就过不去,王浩便让两名随行的司卒在此等候看着马车,他跟张三木,以及另外四名司卒,以徒步的放行赶了过去。

用时大抵一刻的功夫,王浩便走到了跟前,这才发现这大片地方,放眼看去,竟然有多达十几座用石块砌成的窑。

停下脚步后,王浩当即就吩咐张三木,以及跟随前来的四名街道司司卒,把这方圆二三里地之内的十几座石窑的主,一一叫到他的跟前问话。

由于此时此刻,每个石窑的烟囱几乎都在往外冒着青烟,也就是说,这些石窑都在烧着东西,作为石窑的主,基本上都在石窑旁侧监工。

几乎在每一座石窑的旁边,都搭建着一两个简易的窝棚,这是石窑做工者歇息之用,负责监工的石窑主,自然也都在此处。

果不其然,大抵过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张三木和那四名街道司的司卒,基本上都把这十几座石窑的主,都叫到了王浩的跟前。

此前在开封府大牢的时候,王浩还身穿便服,等到回到了街道司衙门,立马就换上了公服,包括张三木,以及随行的街道司司卒,他们每个也都身穿公服。

对于这些个石窑的主来说,他们每个都是黎民百姓,见到身穿公服之,被叫去问话,哪敢不从,自然是欣然应允。

“浩哥儿,我方才数了一下,这里共计有十六座石窑,我跟四名街道司的弟兄,找到了十四座石窑的主,其他两座石窑的主并不在这里,我让那两座石窑正在做工的,去向他们的石窑主汇报去了。”张三木向王浩汇报了一下寻找石窑主况。

听完张三木的汇报,王浩微微点了点,扫视了两眼,在他面前一字排开的十四座石窑的主,便开问询道:“你们可知,我是谁?”

站成一排的这十四个,听完王浩的问话,他们先是面面相觑,随即纷纷摇,齐声回答道:“不知。”

紧接着,王浩又问询道:“那你们可知,东京城里有一个街道司衙门吗?”

再次面对王浩的问询,这十四个又是一番面面相觑,随即就又摇了摇,不约而同地回答道:“不知。”

接下来,王浩继续问询道:“你们从窑里面烧出来的石灰,是如何运送到东京城内贩卖?”

对于王浩这一次,站在中间的一位年龄稍长,大概到了知天命年岁的中年男子,抢先回答道:“禀告官,我们窑里面烧制出来的石灰以后,是由东京城内的买家们,派遣马车到这里拉走,我们平里很少去东京城,一年之内去东京城的次数屈指可数。”

听完这个中年男子的回答后,王浩这才明白过来,他们是因为很少去往东京城,才不知道有街道司这个衙门,更不知道他这个刚上任不足一个月的司丞。

思忖了片刻的功夫后,王浩当即就向这十四个,郑重其事地宣布道:“本官是东京城内的街道司司丞,奉官家之命,要在东京场内修筑一条水泥马路。

“而你们所有窑中烧制的石灰,是水泥的重要原料之一。从此刻起,你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烧制的石灰,都被本官全部征用,不得对外叛卖。一经发现,将关押进开封府大牢治罪。”

这十四个听到站在他们面前,这个看上去刚及弱冠之年的小官,自称在东京城内担任街道司司丞,奉了官家之命要对他们每个的窑征用三十,顿时,他们当中的就喜忧参半。

“小冒昧地问一下这位司丞官,你们每卖出去一车烧制的石灰,买家都会支付五千钱,不知把我等窑内烧制的石灰全部征用后,司丞官一车石灰可以给我们多少钱?”还是那位中年男子,壮大着胆子,向跟他相对而立的王浩,不卑不亢地问询道。

只待此的问话声刚落,跟他面对面的王浩,来不及多想,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本司丞在征用期限届满后,再支付给你们征用石灰的钱,就按照你这为老哥方才所说,每车石灰五千钱。不,本官再给你们每车石灰另加一百钱。

“为了证明本官不会赖账,每你们可以统计出来拉走了多少车石灰,本官给你们签字画押打一个欠条便是。等到三十后,你们带上本官打下的所有欠条,到东京城内梁门西边不远处的街道司衙门取钱就是。本官在这里向各位保证,到时候,不会少你一文钱。”

方才,这十四个,每个脸颊上的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