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唐英武豪侠 > 第5章 半途而废

第5章 半途而废

说是胜券在握的战局就在这时发生了反复。此时唐玄宗一方面看谁都觉得这家伙说不定也是个疯子,因而充满了猜忌之心;另一方面他又想靠夺回东都洛阳来摆脱自己的政治失误所犯下的历史骂名,然后重新从叛军手上取回大运河的控制权,缓解中原被半封锁后益紧张的物资供应压力,减小叛造成的损失。唐玄宗很快就为自己的意气用事付出了代价。首先是这二十万勤王大军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紧接着潼关失守,主帅哥舒翰被俘,最后就连首都长安也跟着沦陷了。郭子仪的朔方军等各大平叛部队半年来在北方所取得的战果以及叛军占领区内的民间反抗势力所做的种种努力都因此而前功尽弃。于是乎原本已经开始从内部动摇的叛也就彻底失控了。这些虽然是安禄山叛唐前无法掌控的偶然变数,但是毫无疑问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他不仅借此扭转了颓势,还迅速扩大了胜利成果,对面的唐玄宗则因此名誉扫地。

事到如今,古稀之年的老皇帝再也无法承担最高统帅的责任。这个执政四十多年的盛世君主如今只给被迫抛弃首都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落荒而逃。此时成了孤家寡的唐玄宗仿佛大梦初醒,终于冷静下来重新变得清醒。杨国忠在撤出长安前曾请示唐玄宗批准焚毁国库所有金银珠宝,但是唐玄宗却以叛军不能获利于国库必定取偿于百姓为由,否决了杨国忠的建议,并且还将国库封存好以便叛军接收。表面上看是唐玄宗装模作样之仁,然而由安禄山领导的叛军将领们可不是什么知足的良犬,而是就像安禄山本一样是喂不饱的恶狼,得到国库就会放过百姓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唐玄宗把金银珠宝给叛军,实际上有寄希望于金银珠宝这类难以分赃均匀的东西能激化叛军将领彼此间,以及下属上级之间的矛盾的打算。并且绝大多数投身叛变的兵士,尤其是安禄山雇佣的少数部落士兵,多是为了求得一笔横财。他们得到了国库的宝物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便失去了战斗的动力,果然顾不上去拦截唐玄宗了。这不仅为唐玄宗出逃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也为帝国重振旗鼓以便二次反击求得一丝喘息之机。可见唐玄宗在负面绪的支配下把一手好牌打烂以至于自食其果后,走到这一步终于是恢复了神智,但为时已晚,他终究还是难逃众叛亲离的下场,以至于连杨贵妃的命也保不住了。当太子也趁称帝后,唐玄宗唯一能将功补过的也就只有脆脆的让位于太子,毫无保留的移一切权力,以避免内耗了。

关于让位一词,我打算写的清楚一点,太子李亨是趁着唐玄宗权威下降和一发不可收拾的叛而趁机称帝的,但这和发动兵变直截了当的抢班夺权还不太一样,此时实际上是有两个皇帝并存,而究竟是拥护老皇帝的合法还是转而投靠新皇帝,这毫无疑问会引发唐帝国内部的势力分化,况且自己此时几乎已经身败名裂,而不少武将为了成为拥立功臣便大力支持太子主动登上皇位,在这种大背景下,唐玄宗虽然颇为无奈,但还是立刻作出了顺势让位给儿子,迅速将一切职务和权力以及传国玉玺等重要物件转移至唐肃宗手中的决定。这种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的接很好的完成了权力的临时更替,避免了陷空前混的帝国内部进一步发生分裂的可能。而唐玄宗自己也因此争取到了相对较好的舆论环境,为后的太上皇生活添置了有限的一点砝码。但是不管怎么说,李亨当了二十多年的苦太子,期间没少受武惠妃李林甫等宠妃权臣的欺负,唐玄宗对他又是各种敲打,如今唐玄宗自己成了没有任何实权的太上皇后下场究竟如何其实是很难说的,后来我们也都知道唐玄宗的太上皇生活并不舒坦,尤其是被迫搬进太极宫后,左膀右臂都被清理出去的唐玄宗完全是形似监禁了。但是即便遇见得到未来悲惨的境遇,唐玄宗还是可以非常脆的配合自己的儿子出权力以避免内耗,相比自己父亲唐睿宗当初传位后还继续把持着三品以上官员任免权等各种重要特权,算是一个相对英明果断的决定吧。这大概也就是这个五十年(44年皇帝加上6年太上皇)太平天子能为大唐做得最后一件好事了。

在安史之平定前一年,唐肃宗强迫唐玄宗搬冷清旧的太极宫,并将他身边的亲信如高力士等全部撤走,至此唐玄宗彻彻底底的消失在了世的眼中。被囚禁于宫,失去了全部的依靠,太上皇在万念俱灰之下其身体素质也就跟着迅速恶化。在大限将至前通常都会回首往事并总结自己的一生,于是唐玄宗便留下了一篇《傀儡吟》:

刻木牵丝作老翁,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生一梦中。

从当初那个曾引起武则天极大注意的临淄王开始,到后来被迫成为空有其名的太上皇为止,唐玄宗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也曾纵过无数能,他们看似大权独揽,其实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唐玄宗的傀儡而已,伴着唐玄宗所编的“霓裳羽衣曲”跳着顺从唐玄宗心思的舞,待他们的价值被耗尽后,皇帝便果断将其抛弃,毫无挣扎的余地。这位技艺娴熟的“傀儡师”就这样牵引了无数的命运,把他们像玩偶一般随心所欲的玩弄着。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晚年的唐玄宗为了不沦为像他父亲一样的太上皇,费尽心机去稳固权力,可惜最后机关算尽,依旧是难逃此劫。安禄山把这出傀儡戏打了个仰马翻,彻底毁灭了唐玄宗制定了几十年的“游戏规则”,同时也葬送了他引以为傲的太平盛世。如今唐玄宗自己也迎来了谢幕的时刻。死到临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就像是那木雕刻成的牵线偶,皮肤粗糙如同皮,发斑白如同鹤羽。虽然看起来惟妙惟肖在台前风生水起好不威风。然而伴随着政治生涯的落幕,他曾经无比自豪的一切连同他本都失去了意义。到来原来自己也和其他傀儡一样,无论在台前有多光彩多显赫,都无法逃脱被命运所捉弄,最终封暗角落中的凄惨结局。所以自己和那些曾经玩弄过的权臣们相比较,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时代下最强大的帝国中最尊贵的一员那最璀璨的一生,终究也不过是大梦一场啊。

《江山雪》中有这样一句念白:“不敢至,恐大梦一场。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如果此时的唐玄宗能看到,不知又会作何感想。不过唐玄宗恐怕是不暇自哀了,不久后他和唐肃宗相继驾崩,安史之最后是被唐玄宗的孙子,也就是唐代宗李豫所平定。然而历史总是可以启迪后世的,千年以来我们都在反思安史之的惨痛教训。在我看来,安史之发本身充满了偶然因素,但依然不可否认有待完备的节度使体系很大程度上为叛铺平了道路,也为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并且还有更多复杂、层的原因,它们环环相扣,难以控制。所以就算唐玄宗自己真的能保住晚节,他的后代要想在军事上继续有所作为,能不能继续维持着唐玄宗这样高超的政治手腕去控制边将是说不准的。更何况唐玄宗的如意算盘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安禄山,同样也是无济于事,所以他的后代们的小算盘又能如何呢?历史毕竟是由创造的,而并不是绝对理智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说就算没有安禄山,也难保不会出其他疯子的原因。一旦中央无法维持繁荣的盛世,帝国的运转出现困难,就会有蠢蠢欲动。因此不建立可靠、完备的制度而依赖于治和权术,终会有机关算尽的一天,会有感用事以至为此付出代价的一刻。这也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启示。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