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

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

察哈尔部及真,朝鲜。”

“若我们现在不经营辽东,若将来辽东有失,则天下必然震动!恩师在朝鲜义州设镇屯兵的用意不正在于此吗?”

方从哲额上冷汗滴落道:“美命果真思虑周全,从哲于朝堂上说得是道,但论及事功,着眼全局实不如兄。”

“要设立辽东承宣布政司使,如此将财权,事,皆独立于山东。这不失为妙策。但这钱从何来?又从何而来?朝廷给吗?单论山东地方怕也是不肯吧!”

郭正域道:“故而我这才找中涵助我一臂之力!”

方从哲想了想微笑道:“我也有一事相求,请美命推于东阿复起,重任礼部尚书。若不如此山东地方官员不会同意辽东设布政司。”

相视一笑,随后方从哲从柜子里取出一壶酒来道:“美命,你我喝两杯!”

郭正域点了点

这时郭正域忽举杯停止,方从哲问道:“为何不饮!”

郭正域道:“中涵,你说我等为官一任,来来去去不过二至三年,但对当地百姓而言却实如父母一般,万千百姓的祸福就在一念之差。而文渊阁里来来去去那么多辅臣,志以天下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两百年来,唯有张太岳也!”

方从哲笑道:“方才美命还不愿恩师以相位换太岳的名位!”

“不愿是为恩师个,愿则为了天下苍生!”郭正域感慨道。

“我汉家气节延绵千年至今而成风骨,这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之气会在天下读书代代相传。”方从哲道。

“那也要看天子肯不肯用,敢不敢用,”郭正域叹道,“恩师不在庙堂上我等也当事功!”

“说得好,先以此酒先敬张文忠公!”方从哲笑道。

“但盼有沉冤得雪的一!”郭正域点点道。

将美酒洒在地上,室内顿时酒香扑鼻。

都是大笑,然后各满一杯落肚!

二月春寒料峭。

而在运河边,一所书院已是建成。

听闻林延讲学开办书院,保定巡抚刘东星可谓出钱出力,当地官员也是极力配合,故而不过数月功夫书院即已建成。

建一座书院容易,但书院何去何从却是不容易。

书院名为学功书院,学功是林延的号,也是以学为功之意。

此书院距京师不过百里地,兼之靠近运河,着实方便。

学功书院与鳌峰书院不同,分文,理两大学院。

文学院由林延兼任院长,副院长则是徐火勃,理学院则请赵士祯,徐光启二兼任。他们反正任中书舍也是有名无实,而在京师鼓捣那些东西也不被传统士大夫所认可,因此索就搬到书院来研究。

书院落成之,文学院又称作一学院,出自当年林延在鳌峰书院所讲的一之功,糅合了王阳明所言‘惟一是惟主意,惟是惟一工夫’,代表了事功之学在于惟惟一。

一之功用话来概括就是,先设定目标(道心),确定目标与现实(心)差距,既不可不切实际,也不能太佛系,找出方法所在(惟一),然后通过解决问题去实践事功(惟),最后通过实践达到目标或接近目标。

比如要赏花除,去除即可,既不要斩除根,也不用违意接受,一心一意去为之好了。从心而为,不是为而累心,说到底即是‘知止而后有定,定生静,静生安,安生虑,虑而后能得’。

此论化自儒家十六字心传,心惟危,道心惟微,惟惟一,允执厥中。

林延谓众门生,这一句小至修身处世,大至为官治世皆可用得。

而理学院则称为有贞学院,这是为了纪念徐有贞所名的。徐有贞曾任鳌峰书院讲师,后在任职的路上病故,但他所写的先后两本潞水客谈,却成为了有贞书院的宗旨。

在潞水客谈中所言,天下务农之学有两等,一等是尽地力,一等在于劝农桑。

尽地力就是让同样大小的田种出更多的粮食,劝农桑则在于让更多的去种田,或从事种田有关之事。

一书院就是劝农桑,而有贞书院在于尽地力。

当时大多读书务得都是劝农桑,但后世读书学尽地力的更多。

故而读书嘛,难免两等学说都是彼此相视。但菜永远都是互啄的,高手则知长短互补。

至于学功书院的宗旨也改了。

才不是木材,砍下供取暖,而是要为参天大树。

为国储才,为科举之用不是书院宗旨,而是志在让皆尽其才。

听说不以科举为正业,徐火勃等都是吓一跳,如此书院哪开得下去?又有哪个读书肯来?

不仅如此,学功书院还改了以往励学金的制度,没有上舍中舍外舍之分,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也不提供免费食宿,且供给膏火银。

不仅如此书院学生食宿书本学费自理,一学三年毕业时还要进行考核,若考核不过,书院不承认你是书院的学生。

这一下众皆惊,从来没有听说如此办书院!如此哪里能吸引到优秀的学生至书院就学。

而林延则不介意此,对于书院学生不设门槛,但凡能得起学费,一概收门下。

这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举动,又是引起了徐火勃等讲师们一番惊世骇俗的讨论。

如此林延还打算书院第一期招收三百,但凡十六岁以上的读书,出得起钱的都可以来(划重点)。

自书院在新民报上放出招生广告后,徐火勃等做好无一上门的准备,但哪知短短数竟有一千余报名书院。

因此徐火勃又是一番‘震惊’,最后因院舍不足,林延对书院学生进行一番难度极低的考试,剔除了一些连字都写不好的‘读书’,最后收了一千

其中一学院七百,有贞学院三百,大多都是冲一学院来的,若非一学院收满,有贞学院连三百都招不满。

于是林延就在学功书院驻扎下来,以后与顾宪成,邹元标的东林书院形成一南一北两大书院。

本来林延在闽中办学,地处偏远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但经此一事林延等于几乎将书院开在天子脚下。

赴京赶考的读书路经此处,无不闻名前来拜访,因此学功书院名声越来越大。

甚至连进京作官述职的官员,也要来此拜会林延,官场上有谚‘未去朝天子,先来谒学功’。

夏去秋来,学功书院再度招生,又收一千学生。林延向着三千弟子又近了一步。

当然林延也很忙……忙着造,林浅浅有孕,数月之后为了林延诞下一,闺名单字一个双。

林延喜不自胜,书院开办,又得一,但觉得此生足矣。

而天下仍是大旱大水兵事不断,一片如火如荼。

林延有时一别书院,溪边泛舟钓鱼过着不问世事的子。

虽说林延不问世事,但朝堂大事还是不断传他的耳中。

郭正域向朝廷提议设立辽东布政司之事,首辅赵志皋,次辅张位还以为是林延的主张,来信咨询打探。

于慎行起复出任礼部尚书,多次请他回朝主政。

闲居在家的申时行,沈鲤来信责他‘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