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

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

河中堡原本一百名查鲁亚居民、五十名法兰西居民在经历了艰苦的开荒、战斗以及疫病袭击后,如今还剩下一百二十三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就是这一百二十三,孤独地撑起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在非洲的第一个据点。

特遣舰队在河中堡待了足足三天,补充了大量的新鲜蔬菜、类以及淡水,并将一些生病的船员留在当地休养,准备回程的时候(如果有的话)再来接。此外,河中堡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手,因此将抓获的部分科伊桑战俘给了特遣舰队方面处理。至于特遣舰队是如何处理,他们却也懒得多管。对于只有一百多的他们来说,这上百名科伊桑俘虏就是一枚定时炸弹,本来就是准备处死的,现在给陆铭他们,也算是发挥这些红种(科伊桑:与一般黑有明显区别,皮肤偏红,面孔多蒙古特征)的余热了。

6月8,休整完毕的几内亚特遣舰队缓缓里开了河中堡,驶进了浩瀚的南大西洋,朝北方的几内亚湾方向而去。

7月下旬,特遣舰队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了冈比亚河附近洋面。这一路上他们秘密潜行,途中遇到过两艘不同国家的船只(一艘葡萄牙船、一艘英国船),全部被“扬武”号、“扬威”号快速巡航舰追上后击沉,以防消息走漏。所有两艘船上的军官全被处死、水手被捆绑起来后丢进了底舱,所有货物也都被没收。

舰队此时的位置离河还有一定距离,处于英国的炮台火炮程之外。特遣舰队司令官陆铭在仔细观察完冈比亚河的地形及通状况后,发现只有河附近是适合登陆的地带,其他地方全是大片茂密的原始丛林。

没办法,只能在英国眼皮子底下强攻了。

“蓬莱”号与“瀛洲”号运输船上放下了大量的小艇,身着蓝色卡其布军服、戴黑檐大盖帽、脚踏牛皮军靴的陆军士兵们在军官的令下依次顺着绳梯下到小艇上;而在他们身后的甲板上,水手们正吃力地使用着滑吊杆将他们作战所需的辎重吊下去,其中有火炮、火药桶、炮弹、铅弹、手掷炸弹、盔甲、绷带、甚至是马匹。

第一艘搭载士兵的小艇抵达滩涂后,士兵们便在排长等军官的令声中列队戒备。守住登陆场,等待后续部队的跟上。

英国的岸防炮台主要是用来封锁冈比亚河,因此那些笨重、大威力的长管加农炮都是对着北方或东方,对于在西侧登陆的特遣支队来说。他们所需对付的就是一些英国用来保护炮台安全的陆陆防炮台了。不过此时他们离英国的炮台还有六七百米,英国的陆军短管炮可打不了这么远。

两艘“扬武”级快速巡航舰顺着西南风在冈比亚河巡弋着,它们小心地保持着与英国岸防炮台的距离,密切注视着冈比亚河上游随时可能驶出来的任何船只。之前河附近一艘悬挂着荷兰旗帜的商船曾经试图硬闯出来,但是被两艘巡航舰一通炮击后狼狈调而回。自此之后。冈比亚河附近就很安静了。

哄哄的登陆行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两个连的陆军士兵这才在登陆场上列好阵,然后他们以排为单位,间隔一定距离,驱赶着部分科伊桑战俘朝前冲去。

这些科伊桑着上身,身上没有任何护具,每手里拿着一根尖木棍,在身后陆军士兵们火枪的威下朝前慢腾腾的挪去。

“轰!”一门8磅炮开火了,飞窜而出的实心铁弹在地上弹了两弹,撞倒了两名科伊桑之后耗尽动能落在了地面上。登陆场附近地面较为柔软。能够很好地吸收实心炮弹的动能,使得其威力大大下降。

“砰!砰!”一个排的陆军士兵开火了,他们的目标是那些在英国火炮前萎缩不进的科伊桑。一些科伊桑惨叫地倒在了地上,剩下的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撒腿就往前跑。他们的举动引来了英国更多的炮击,隐藏在树丛与土堆后的英国陆军火炮掩体陆续开火。

跟在陆军特遣支队支队长朱亮身后的一帮来自定远军校的实习参谋军官们纷纷掏出笔飞快地记录下敌的火力点,等到一会主力部队发起冲锋时,就可以做到有针对的布置。

几十名科伊桑在英国火炮的打击下伤亡不小,陆陆续续倒下了十来个,剩下的也遭到了据守这些火力点的英国陆军的火枪攒。再次倒下十来后,这科伊桑终于一哄而散了。他们不敢往前冲。也不敢往后退,便纷纷往两侧跑,很快消失在了登陆场两侧的丛林或者河道里面。

“火枪攒密度不高,估算应有30-40名火枪兵。火炮5门。分别是两门8磅炮、三门6磅炮,具体位置如图……”实习参谋将最新汇总过来的报呈递给了陆军最高指挥官朱亮。

“炮兵怎么还没准备好?”朱亮看完后皱了皱眉。

实习参谋转身朝后看去,只见一匹挽马拉着一门12磅钢制火炮,在柔软的沙滩地上吃力地前行着,十来个带着脚镣的科伊桑在士兵的督促下吃力地推着炮车。炮兵排的另外三门火炮(一门12磅炮、两门8磅炮)同样也在马拉扛的况下艰难向前挪动着。

习惯了东岸共和国良好道路通条件的炮兵军官皱着眉看着如同速般前行的炮兵,不由得重重叹了气。下次一定要让兵工厂研制更加轻便的火炮。

四门火炮在忙活了半天后终于就位了。它们在英国火炮的有效程外朝最近的一个英国火炮掩体开火了,第一炮打的就是炸弹。四枚炸弹从炮飞出后朝英国的半封闭式掩体上空飞去,但令尴尬的是,有两枚炮弹在飞行途中就炸了;两外两枚中一枚落地后许久才炸,一枚则直接飞到了丛林里。

“继续发!”朱亮举着望远镜面无表地说道。这个时代的炸弹就是如此,只能通过引信的长短来控制炸的时间,但问题是这玩意儿太不可靠了。因为引信燃烧的速度、甚至战场上的风力都可能影响炸弹炸的时间,使用起来的话效率并不高。

不过今天时间充裕的很,炮兵们有的是时间来慢慢找准目标。终于,在试了七八后,还算训练有素的东岸炮兵终于第一次准确地将炮弹送到了敌上,而且还是完美的凌空炸。只有前部围墙的英国半封闭式炮兵掩体并不能防御上空飞溅而来的炮弹片,他们的炮手们顿时伤亡一片。

“前进!”朱亮挥了挥手,五个排的陆军士兵端着火枪快步小跑着朝这个被摧毁的敌炮兵掩体冲去。在靠近掩体不远处时,先是由掷弹兵集体扔了十来枚手掷炸弹过去,然后剩余的步枪手们趁着炸产生的黑烟一拥而上,冲进了敌的掩体。

掩体内横七竖八地躺着五具英国炮手的尸体,以及十来具黑的身躯,此时大多都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偶尔几个还在呻吟的都被步枪手们抽出军刀刺死在地上。

“轰!”一门英国陆军火炮朝这边开火了,只可惜限于角度关系,它没法击到这个位置。摧毁敌一个炮台后,陆军也不嫌麻烦,继续笨拙地移动着火炮,朝下一个英国陆军炮兵掩体攻击。

战斗就这样无趣地进行着,在再次被攻陷两座炮兵掩体后,英国陆军终于放弃了最后两座陆防炮台,朝修筑在上游河岸边的城内撤去。而整个过程中,东岸陆军特遣支队的弟兄们只不过战死三、战伤八而已,而他们却让英国佬损失了三门火炮,以及十几名炮手和几倍数量的黑仆从士兵。

解决了英国的陆防炮台,他们剩下的海防炮台便如剥了壳的蛋般露在东岸的面前了。八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