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宋明月 > 第31章 猫腻

第31章 猫腻

虽然大厅四周并无封闭式的墙体,从秦淮河上不时飘来习习的凉风,但是整个大厅之内的气氛却变得十分凝重起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丝竹声依旧在继续,歌舞表演却已经停了,原本喧闹的大厅也逐渐变得宁静了起来,连一根针掉地的声音都可闻。

这场易牙大会,终于回归到正式比赛的那种气氛,而不再像是一场诗会,或者上流社会的盛大聚会。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剑拔弩张,关乎赵、谢两府声望的大赛。

全场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剩下的两个布幔遮住的简易厨房之中,只听得见叮叮当当的切菜声,哧溜哧溜的炒菜声或呼呼的蒸菜的声音,还有从秦淮河上传来的风声。

空气中飘来一阵异的香味,只见唐正的布幔被掀开,一阵油烟味四散开来,唐正脸色凝重的端着一盘菜肴,缓缓的走了出来。

在他的眼之中,有点决然,又有点惴惴不安,略带几分自然,更多的则是悲壮的气息。

这一战,不但关乎他是否还能在厨师的路上走下去,更关乎赵家的声望,还有一座价值万贯的酒楼。

更重要的是,若是此战失败,赵家在江宁城的酒楼必然被郑家所蚕食,颜面尽失。

此时,即便是在闭目养的赵皓,也强自抖擞,聚会的望着场内。

当他看到唐正端菜走出来那一刹那时,脑袋差点磕到桌子上去了.

大蜀,本公子是让你来参加厨艺比赛的,不是让你去刺秦王的,怎么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点小小的感动。受之托,忠之事,拿钱财,替消灾,这才是真正的职业道德。

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在众评委面前。

东安子,湘菜的代表。

制作步骤大致为:将宰杀后放汤锅内煮,七成熟时捞出待凉,切成小长条。炒锅放油烧至八成热,下条、姜丝、醋、花椒末等煸炒,再放鲜汤焖至汤汁收,放葱段、麻油等,出锅装盘即成。

香味扑鼻,光那清爽鲜多汁的外观,便已令众垂涎三尺。

这也是唐正苦练多的一道菜肴,无论是刀工、火候还有炒菜技艺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更重要的是这一道炒菜,天下绝无仅有。

在这个时代,大家吃惯了炖菜、蒸菜,做炒菜原本就占了很大的优势,何况此菜还是湘菜中的名菜,曾在后世经常出现在国宴之中,而唐正又将此菜按照赵皓的所谓炒菜秘籍,做到了极致的味道。

王桐夹了一块,细细咀嚼了一阵之后,又夹了一块,满脸凝重之色,许久才叹道:“意犹未尽,不忍释筷……五分!”

这时,王汉之也放下了筷子,高声道:“美味到了极致,果然不虚此行,五分!”

陆清闭着眼睛,一脸的陶醉表,晃晃脑的说道:“余香绵长,三不息,五分!”

梅林居士杨芳也放下了筷子,用丝绢擦了擦嘴角,悠然道:“五分!”

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了大儒周瑾的身上,只要他这个五分一出,赵家必然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最终两家都是二十五分的满分的话,就算打个平手。王家和王汉之必然居中调停,缓解赵、郑两家之争,决计不会再来什么加时赛之类的。

尤其是王汉之这条强龙,初来江宁不过三个多月,自然更是喜欢皆大欢喜的局面。

“吃虽然美味爽,但是味道过于浓烈,鄙生平喜欢清淡,略有不喜……三分!”

不声不响的周瑾,却是突然一鸣惊——应该是举座皆惊!

周瑾,自称是三国周瑜周公瑾的后代,与大宋鸿儒周邦彦也是同宗,虽然才名学识略逊于陆清,在江宁城中的大儒,也算是排得上号的。

在赵皓的眼里,当代大儒者,一向都惜自己的羽毛,毋宁死,也不会丧失自己的名节,很少做出有损自己声名的事,所以赵皓才会推荐其为评委。

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周瑾居然会如此露骨的打压自己,偏向郑府。

卧槽你老母,居然说味道过于浓烈,天天吃萝卜,偶尔来顿白菜不行?而且就算你味轻,最少也得给个四分,居然一撸就撸到了三分,这是鲜明的、坚决的要结死仇的节奏啊。

特么的,玩猫腻居然玩到老子身上来了。

赵皓缓缓的抬起来,视线望向周瑾,眼中杀气一闪而逝。

谢芸微微叹道:“周瑾之子周勤,已中进士几年,却无实缺可补。此番向着郑家,必是希望能给其子在京中谋个一官半职,如今也算是为了周家公子豁出去面皮了……”

现场原本有些哄闹,此刻又安静了下来。

赵皓转过身去,朝郑青父子那一桌望去,只见郑峰那厮也正朝这边望来,满脸得意的,与赵皓的眼相时,又露出了狰狞的笑容,眼中充满无的嘲笑和讥讽。

赵皓此刻的心,千言万语只汇聚成一个字:

不过,他很快就收回了视线,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色,懒洋洋的说了声:“孩儿再睡会。”

说完便自顾自的趴在桌上,闭上双眼,假寐起来。

一旁的谢芸却会错了意,心疼的轻拍着他的脑袋道:“我儿不必烦恼,区区一座酒楼而已,送给他郑府也无妨,不要气坏了身子。”

此时,易牙大会的最高时分终于到来了。

布幔掀开,王刚终于端出一盘冒着热气的菜肴,走向评委而来。

“圣旨骨酥鱼!”

有好事者一眼便看出了名堂,忍不住脱而出。

圣旨骨酥鱼,也称酥鱼,是河北省传统名菜,看起来鱼形完整,吃起来却骨酥刺烂,鱼香鲜,从吃到尾,从骨吃完刺,一点不费。

此菜起源于河北省邯郸市赵家,魏晋时期,由民间传宫中,北宋被太祖赵匡胤颁旨御封,从此尊称圣旨骨酥鱼。

正宗的圣旨骨酥鱼,最关键的工序便是料窨工艺。只有经过“料窨”,做出的骨酥鱼才能无腥味、无异味,热吃、凉吃皆宜,味道均匀,而且使料的营养和鱼体彻底融合,不至于厚的地方味还淡、薄的地方味已重了,从吃到尾,味道都一样。

而这料窨工艺,却是不传之秘,而且即便王刚一开始早有准备,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所以才会出现唐正的东安子已经被评分两炷香的功夫了,王刚的圣旨骨酥鱼才刚刚出锅。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