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1013、1014节 我们的大唐,能存在多久?

第1013、1014节 我们的大唐,能存在多久?

是天子脚下,那可是了不得的金贵之地,咱家都是只会种地的乡下,去那作甚?能甚么?走了,家中的田地怎么办?祖宗的坟墓,谁来祭祀?”

”唉,田地就是咱的命,这里就是咱的根,族亲戚都在这里。我年近五十,哪里都不去了。长安再好,也不是咱老家,我们都是乡佬,就不去那么金贵的地儿了。”

赵母也叹息道:“大郎啊,侬真是有了大出息,不枉咱隔三差五去道社为侬祈福。娘白天有脸面,夜里做好梦,都是侬争气。”

“不过,长安我们就不去了。家里的田地还要管,根在这里,不想动弹了,祖宗会不高兴的。”

赵喜也道:“阿兄,我只会种地,啥事也不会,去长安能甚?爹娘年纪大了,也要照料。我要是走了,家里少了壮劳力,爹娘可怎么办?我也不能去。”

赵庆道:“放心就是,我每季度军饷,就有十块银圆。回长安后升职令肯定下来了,每季度就能涨到二十银圆。在长安养活一家绰绰有余了。”

,赵父道:“长安是京师,什么都要买。我们都跟了侬去,别说田地没种,难道还能去长安吃白食么?我在这习惯了,哪也不去。”

赵庆知道父母和弟弟的格,他们既然说不去,那是决计不会搬到长安去住的。

事实上,不光父母如此,乡中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安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背井离乡远走外地。愿意移民的,终究是少数。

不劳动的子,他们很害怕。没有田地抓在手里,他们夜里都睡不安稳。

让农家舍弃田土,就像要文士抛弃笔墨,武士抛弃刀剑一样困难。

赵庆只能看向妹子乐娘,“乐娘,侬是子,力气小,在家中帮不上太多忙,又到了出嫁的年纪,就算在家中,也待不了多久了。侬跟阿兄去长安,阿兄有个战友,也是武士,长的一表才,为也靠谱,阿兄把侬嫁与他,圆了侬的终身大事,爹娘也放心了。”

乐娘顿时露出羞涩之极的神色,低绞着衣角,红晕生颊,明眸流转,“阿兄啊…”

“哈哈哈!”赵父爽朗的大笑,“这个好,这个好!乐娘,侬反正要嫁,还不如跟了你阿兄去长安,嫁给武士,总比你嫁在本乡本村当村强的多!”

赵母也高兴的连说好。

吴县是出了名的男多少,乡下后生娶妻难。虽说圣从海外迁了不少未嫁子落户,可是数量还是不够,娶妻仍旧不易,打光棍的十之三四。不然,县城中的青楼,生意何至于那么红火?

本来,儿是用来给儿子换亲的。可是长子有了大出息,根本不愁娶。连带小儿子也沾光不愁娶了,也就不用和谁家换亲了。

赵庆给妹子做了决定,“那就这么定了。放心,阿兄处的,不会错!他也不敢欺负侬!以我妹子的样貌,伊也不会不愿意!”

“阿兄啊…”乐娘羞不可抑,放下碗筷,站起来跺跺脚,一扭,就小鹿般逃回自己屋里了。

赵庆哈哈一笑,他哪里看不出,妹子是愿意去长安的?

唉,大外向,诚不我欺。

“侬也别光说乐娘,倒是说说你自己。”赵母笑眯眯的,“娘已经为你准备了一门婚事,就等侬回来哩。”她拍拍儿子的手,“准备了两家子,都是本乡的好子。”

赵庆也知道自己该办婚事了。他也毫无扭捏之态,“娘,隔壁的文菜,许了没有?”

“喔唷!”赵母很是夸张的一拍手,“巧了不是?侬回来可是见过伊了?是个好子吧?娘告诉你,给你选的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她!”

赵母很是得意。

自从儿子当了武士有了官身的消息传回,本乡有待嫁家请的媒,那是来了一拨又一拨,真真是让自己家挑来着。

家的后生,哪里有这个风光?

“这两家子,都是好的。文菜虽然是瀛州,但长得真是惹怜,又很是知礼。还有顾家的子,大户家的公子,识文断字…”赵母越说越高兴。

赵庆讶然道:“顾家子?不会是顾氏郎吧?”

赵父笑道:“谁说不是,就是伊。侬想不到吧,顾家咱也能娶了!这要是换了以前,想都不要想。”

赵父也满脸都是扬眉吐气的自豪神色。

顾氏,曾是本地大户,良田万亩,仆从成群,千百年前就很有来。赵家,本来还是顾氏的佃户。

不光是赵家,整个浒墅乡,总有数百家是顾氏佃户!

那时,高高在上的顾氏本就不会把赵家这样的佃户当一回事。

然而,等到圣天子赶走鞑子,坐了江山,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还是唐公的圣天子,一道诏命下来,就是均田令啊。顾氏的田土财产,绝大多数都被没收了,只留一点分给族

威风好多年的顾氏,好大一个家族四分五裂,顾氏家主成了一个普通的富户。

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顾氏家主比一般农户还是要富裕不少,可也是彻底败落了。

原本金凤凰一般的顾氏嫡,竟然也愿意和曾经的佃户结亲了。

赵庆摇道:“儿是禁军,还是武士,娶被没收田土的豪绅之,不妥。就苦菜子吧,嗯,就是文菜。”

赵父有点失望,但还是听从儿子的话,“既是这般,那就娶了文菜。唉,这顾家郎倒是可惜了。”

他最中意的,其实是顾家。不为其他,就是觉得爽气。可如今听说娶顾家可能不利于儿子前程,就只能作罢。

反正那文菜,也很是不错。

赵母高兴的说道,“我这就去找媒,下聘礼!”

“娘,”赵庆提醒道,“大唐有制度,彩礼嫁妆严禁攀比,要是超了额,就是违道僭越。”

“老娘晓得!无需侬提醒老娘!”赵母道,“不就是不能超过十块银圆的东西么!八块总成吧!”

赵庆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退到赵父之前,“爹,这叫存折,上面存着整整一百银圆,凭此折,户簿,身份牌,提银号,就可到郡城大唐银行分行提取银圆。”

说完,赵庆又拿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八个汉字,“这是存折的提银号。要用银子时,就可去郡城取,不用时就不要取,一来放在家中不安全,二来存在银行还有利息。”

赵父手有些颤抖的接过东西,心中很是激动。

一百银圆啊。

好大一笔钱!

顶的上一家几年的收了。

这是儿子省下来的军饷。

“大郎,住在京师长安大不易啊,这些银圆,还是你拿回去。我们在家,也够嚼用。你在长安却是多有用钱之处。”赵父退回存折。

存折,他当然早就听说过,但还是第一次见。听说郡城中有什么银行,就可用这存折来存银取银,方便的很,而且很是保险。

但一句话说回来,农家能有几个银圆?犯不着走那么远去存到郡城银行。

“爹,这银子必须拿着。”赵庆不容置疑的说道,“儿每季都有俸禄,无碍的。咱家的宅子太老,也要花钱重新修建一个像样的,这样二郎也能更好娶亲。还有,咱家也要修个祠堂。”

“行。那爹就收下了。”赵庆欣慰万分的说道。

一百银圆啊,乖乖了不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