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1015、1016节 大结局

第1015、1016节 大结局

政殿。

此时,小太子李征已经回到长安。李洛为了让他熟悉政务,也让他参加了常朝。

李洛穿着常朝用的通天冠服,端坐在宝座上侃侃而谈。

“…洪武七年,朝廷大事,首在兴农。我大唐十二个太仓,只剩下区区数百石存粮,要是发生大灾荒,这可怎么得了?这两年,也就是昊天照应,老君保佑,不然,大唐的粮食危机就更加严峻。”

“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粮食。朝廷的底气是什么?还是粮食。粮食多了,农税就多,商税更多。我大唐三十九个州,两个都护府,很多地方还吃不饱饭。能吃饱饭的,也就是光复早的州。”

“这推行南殷副食庄稼之事,乃是朝廷今年大政,务必要落到实处,监督到实处。还有,学宫和大学的农道学院,要想法子培养改良稻种,增加亩产。我大唐平均亩产不到两石,灾年还不少,粮食怎么能富足呢?”

“什么时候,十二个太仓的粮食储备达到两千万石,朝廷才能取消《限酒令》。不然,《限酒令》就一不可放松……”

李洛第一件事,就是大谈粮食。

粮食可谓成了如今大唐帝后最大的心病。

一亿多,只有几百万的粮食储备,两怎么能放心?

可是,粮食危机直到后世还是世界难题。东方大国到了二十世纪末,才基本解决粮食问题。而东边的一个小国,到二十一世纪还需要东方大国接济粮食。

在高产粮种和现代化肥面世之前,提高亩产其实非常困难。而纯粹靠力畜力种植的落后生产方式,也绝无可能通过仅仅增加耕地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

一个农夫就是累死,一年又能种多少地?

可高产粮种和化肥技术含量很高,李洛想都不要想。在政策的引导下,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可能掌握这两大技术。

李洛认为,只有他把粮食危机基本解决了,他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千古圣君。解决不了这个,这个圣君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

所以,在技术落后的况下,解决粮食危机的一个办法,就是抢占更多的土地,为将来大量增长的准备生存空间。

“第二件事,就是远航北殷洲。皇后新制的地图,你们很多都看过了,北殷洲的位置,很多也应该知道。”

“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得天得厚,乃是天下最好的一块土地之一。这块土地,大唐一定要拿在手里。还有华夏洋之南的大洋洲,也要拿在手里。”

“总有一天,本土的越越来越多,多到耕地难以养活,又不能坏环境增加耕地。怎么办?只有往北殷洲和大洋洲移民了。”

“三十年后,大唐要在北殷和大洋洲分封二十个亲藩诸侯,以为大唐海外屏障,让诸夏之光远照异域,犹如不落之。”

“军师府做个方案,派海军探索北殷洲。等到时机成熟,就可慢慢移民了…”

皇帝一边说,司录寺官员一边当殿记载。涉及到的衙门,其主官就一一出列领命。

“眼下,《宋史》、《元据书》、《辽金西夏史》的编修都上了轨道,史料也都搜集完备,修起来不过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朕决定从今年开修《洪武大典》!”

“财部首期拨款一百万银圆,筹备《洪武大典》事宜。以文天祥为《洪武大典》总裁官,以姚隧为副总裁官…洪武十七年之前,务必完工。”

今年是洪武七年,要到洪武十七年完工,那就是要修整整十年!

可见《洪武大典》会是何等恢弘的的文治大典。

文天祥还兼着《宋史》总裁官的差事,可《宋史》开修以来,最重要的史料已经完备,基本论调也已经确立,其实不需要文天祥亲自做什么了。

“谢陛下!”

文天祥和姚隧一起出列谢恩。

又说完几件大政,就是调整财政预算了。

李洛把此事给了崔秀宁。

崔秀宁道:“洪武七年,军费开支肯定没么多了。地方教化经费(教育费),再增加一百万银圆;医道学宫拨款,增加五十万;真道学宫,增加经费五十万;天师府增加五十万;大唐学宫、长安大学、洛阳大学、军医大学增加拨款三十万。”

“各地慈恩院,增加拨款一百万;环卫寺,增加拨款一百万;工部匠造司增加拨款五十万……”

“这些预算调整,财部拟出条陈细案,五内报政事堂,八内呈陛下御览。”

财部尚书出列道:“微臣谨遵懿旨!”

最后,李洛又说起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十月初一大唐国庆,长安要举办国庆大典。昭告天下,各州各军蹴鞠队、马球队、棋手,于九月十八抵京,参加围赛。”

“这三种赛事最后夺冠决赛,就在皇城广场举办!”

…………

阳春三月,关中长莺飞,山明水秀。长安出城踏青的,络绎不绝。天街上的环城公马车,车水马龙一般。

只要付五文铜钱,就能从东城坐到西城。

东商城的院门外,今不知道为何,多了很多不同寻常的。这些或远或近的散在巨大的东商城门,既不进去购物,也并不散去。

似乎,有什么不可说的事

不一时,一群从东商城出来。为首的是一对气度尊贵的男,一看就是出身不凡。

男子英俊,子绝美。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孩子。个个妆玉琢,犹如金童玉,好不羡煞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带了十几个护卫。这十几个护卫个个身材高大雄壮,威风鼎鼎,不但带刀背弓,衣中似乎还带着其他兵器。

这是哪家的贵

见到两而又不识的长安百姓,都在心中猜测。

很快,这对男和一群孩子就上了马车,被十几个护卫簇拥着出城。

他们一动,商城附近的大量“闲散汉子”,也都不远不近的跟了上去。

要是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这对男才出现在这里。

又有几个目击者能猜到,这对男就是天下最尊贵的

马车上,崔秀宁对李洛说道:“这个东商城,气还真旺,商品也真是多。我逛来逛去,都不想出城踏青了。”

李洛一笑,“当了皇帝也难啊,出宫逛个商城,看个碑林,出城踏个青,都那么麻烦,明哨暗哨的保护戒严,一举一动都有侍卫和特务盯着。”

崔秀宁摇摇,“谁说不是?就算以后当了太上皇和皇太后,恐怕出宫也很难自由自在的闲逛。”

不知道的是,他们上车时,又有一对男从东商城出来,手中都提着购买的东西。

子相貌甜美,正当妙龄。男子二十四五,相貌堂堂,高大魁梧。

男子在看到李洛的同时,就站立不动,拉住身边的子。

可是子却定定望着不远处上车的尊贵男子,目中露出惊讶之色。

“夫君萨玛,为何拉着妾身?”子问道,她盯着远去的马车,目光有些焦急。

“娘子。”男子小声说道,“你不要告诉任何,这就是陛下和娘娘。陛下和娘娘不想大伙知道,我也不能上前叩拜,心中有数就成。”

这男子,就是娶亲之后带着娇妻和妹妹回到长安的赵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