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女帝背后的男人 > 第51章 049.明天给你们答复(求推荐票求打赏)

第51章 049.明天给你们答复(求推荐票求打赏)

吴琼看着面前一众望着自己的大臣们,武稚通宵不睡觉,显然是因为有要事发生,不然大半夜的把一众官员喊到皇宫里来,斗地主吗?

武稚不可能没预想到这种况,所以她肯定留有提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果然,吴琼感觉到袖子里放着东西呢,他抬手一摸,是一封信。

“容朕想想,时候也不早了,大家应该也都饿了,先吃个宵夜再说吧,上官,让尚食局送来些糕点给诸位卿,去偏殿用膳吧。”

“诺。”

其他臣子脸上虽然还有点欲言又止的模样,但毕竟是天子之命,也只能躬身退到偏殿去等夜宵了。

吴琼则背过身来,单手撑着膝盖,双膝跪地的这种正坐,实在是让他膝盖有点受累,虽然现在用的是武稚的身体,将武稚放在衣袖里的信件拿了出来。

信分为两段,前半段字迹大气,很有书法家的内味。

内容也不复杂,主要是为吴琼做了今安排,早朝自然是不用去了,吴琼毕竟不是皇帝,武稚显然也暂时没有让吴琼和大臣们过多接触的意思。

而后就是夸赞了一下吴琼对奏章分类整理,以及提前写好意见的方法,极为管用。

这一段篇幅比较多,吴琼看了一遍就懂了,这武稚是想让我今天再帮她整理一下奏章,就是这个意思吧?

再然后就是武稚想要多了解一些上泸市的神奇技术,比如会跑的铁车厢,千里传音的手机,还有将装进去的电脑等等,希望吴琼能够给与帮助。

这个就有点难办了,攀科技这种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在内燃机出来之前,汽车是想都不用想的,电子产品更是天方夜谭。

而制造一个内燃机,则需要上百种材料,涉及多种学科,可以这么说,没有个一两代,成千上万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武稚能有这个想法,在见识了现代各种神奇科技之后,也希望能够向现代靠拢,而不是神神鬼鬼墨守成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吴琼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以后和武稚好好讨论,授以鱼不如授以渔,开办新式学校,摒弃旧科举,崇尚新科举,这才是强国富民的捷径。

当然,现在一些能做的东西,自己回去好好百度一下,给武稚和大周一些指导,问题不是很大。

吴琼继续看了下面,从这里开始下面就是分水岭了。

字迹较为凌,记录的也很杂,但看到内容之后,吴琼觉得问题有点严重。

说的是蝗灾!

去年关中,山东等地有大旱,正所谓“旱极而蝗”,去年就有蝗灾,但规模不大,不过今年,这才夏天呢,多地官员便已经上奏,发现田埂中有大量蝗虫幼虫,怕不是今年要泛滥成灾了。

信中除了指出了目前所遇到的问题,还给出了武稚的指导方法,共两点。

第一,便是要祭祀神明,祈求上苍保佑大周。

第二,令各地官府衙门,巡逻各地,遇到有蝗虫出生的,极力捕杀,如果坐视蝗灾泛滥,就治罪,巡捕打蝗者,同样治罪。

至于官员们要自己拿什么主意,信里面就没有写了,显然是互换身体的很突然,武稚没有来得及写。

但大概也就是跟蝗灾有关的事吧,吴琼心里面已经清楚大概发生的是什么事了,倒也不是很慌了。

只是这武稚所说的治理蝗虫的方法,在吴琼看起来,就有点太不靠谱了。

刚才还在想着,武稚没有凡事都往神神鬼鬼的想,还在心里夸赞她呢,结果还是逃不出封建时代古的局限

第一是迷信,第二是不知道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原理,解决不了解的突发问题,只能全靠想象。

祭祀神明要是能治理蝗灾,从秦朝开始,两千余年的时间,中华大地也不至于发五百多起大型蝗灾了,相当于每四年就一次大的蝗灾。

这里所说的大蝗灾,是灾区直接饿死的那种。至于其他年岁的蝗灾,只要别把粮食吃完,百姓能填饱肚子,再留有些余粮,那就是丰收了。

这些天灾祸,就导致古经常饿肚子,均寿命不长,总数更是一直都起不来。

除了清代靠着地理大发现,推广从美洲大陆传来的文明三宝土豆,玉米,红薯,不仅维持稳定,而且还将推到五亿之多。

清代之前,最多的时候,就是明朝万历时期,一亿多两亿不到,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吴琼知道这些,当然是因为他是搞写作的,平时这些东西看得多。

至于说武稚所说的,令各地捕捉蝗虫幼虫,那更是没啥大用。前面就说了,力扑杀要是管用,华夏大地还能四年发一次蝗灾?

还是得科学治蝗。

吴琼看完了信件,正在思考整理着自己所知道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现代,能用得上的治理蝗虫的有效方法。

外面就走进来了一个小黄门,躬身说道:

“陛下,诸位大都已经在偏殿吃完了,蔡丞相询问,能否继续议事。”

吴琼点了点,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

“诺。”

大臣们其实早就等在外面了,听到天子下令之后,一个个的赶紧又鱼贯进乾坤殿中,随后一个个的又座坐好,一个吴琼叫不上名字的长胡须的老,就手抓着一块光滑的长条板子,出列拱手说了:

“关于方才所说之事,陛下还请早做决断啊。”

吴琼看着这个老,根本就没啥印象,他手上拿着的叫笏,上面也没写他的名字和官职。

这笏,就好像是随手的笔记本,官员拿着上朝,上面会提前记录一些他们要禀告的事,或者皇帝的命令等等。

吴琼摸着脑袋,做出了一副为难的姿态,随后看向了这个老,说道:

卿,你怎么看?”

那个老显然没有想到皇帝会直接问他,他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陛下,依老臣之见,此次蝗灾,仅仅是现在,便已有大灾之端倪,今年恐怕不仅关中,山东等地的赋税征不上来,就连朝廷也得出大笔钱粮赈灾,这长城修筑,前线将士装备更替,也非一朝一夕之时,当以民生为重。”

只是这个老刚说完,立马就有一个神奕奕的中年走了出来,他身材魁梧,皮肤粗糙而又黝黑,一看就是起身军伍,他立马拱手说道:

“司徒御史之言,该杀!”

“何尚书,你非要混淆圣听,你这厮,一天到晚便要怂恿圣上轻启战事,兵者,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要慎战,不战,以教化戎狄为主,威武为辅,方乃王道!”

司徒御史说完,何尚书嗤之以鼻,嗤笑道:

“司徒御史那是没去过雁门关,若是去过,你便知道那小小蝗虫吃不得,那些马背上的蛮夷戎狄,确是要个个把我们生吞活剥的!”

“你!”

司徒御史和何尚书两争吵起来,旁边的几个大臣,也跟着一起站了出来,纷纷加对峙之中。

“何尚书言重了,不至于。”

“边患一直都有,长城不能不修。”

“得先赈灾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