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荆楚帝国 > 第七章 棋盘

第七章 棋盘

光,脸有些发烫。“江有长江,自青藏高原而下,川蜀,出江汉,江东而出海,行一万余里。水有淮、有汉、有湘、有赣、有钱塘……”古今地名不同,说到钱塘江的时候熊荆停住了,见几位没有异样,他接着道:“山有衡山(大别山)、桐柏、会稽有四明,湘赣以南有五岭,此楚国之山岭也。”

“……楚国之形胜全在淮水长江。”见大夫又要发问,熊荆怕他接着问秦国赵国山水,答不出来自己描绘的世界地理将无相信,他更是被身体里一种异样的东西刺激着,开始说惊之语。“冥阨三关不足持也不可持。”

果然,这个话题顿时吸引了诸注意,老叟问道:“愿子荆告之。”

八旬老叟向三尺童子请教,实在是匪夷所思,但谈话的主题是极其吸引的,在座诸非但没有觉得不妥,身子反而全探向熊荆。

“天下如棋盘,可分四角四边。”虽然历朝历代都不喜苠研究山川险要,可sc曾经是军坛,研究军事地理的帖子不少。熊荆一开就将诸镇住了——从未有将天下比作棋盘。

“四角者,关中、河北,东南、蜀;四边者,山西、山东、我楚国旧郢之江汉。”磕磕绊绊的把后世地名换成当下地名,熊荆松了气。“关中便是秦国,函谷关之险所共知,八百里秦川之富也是有目共睹;大河之北为燕赵之地,西有太行,北有燕山,两国若能并为一国,霸王之资也;东南为楚国之境,淮水以北俱是平原,无险可守,可持者唯江淮耳,绝非冥阨三关。敌若攻来,断不会从冥阨,而是顺汝水、颍水南下,或泛舟于江,乘风东进。”

老叟目光越发明亮,熊荆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他立刻叫找来一张地图,问道:“敌若如此,该如何应对?”

“若要立不败之地,故郢必复。宛郡为天下门,四通八达,东南西北皆可为;邓为天下腰,失之江南不稳。”熊荆指着地图,上面没有南阳、襄阳,但有临近城邑宛和邓。“不复旧郢,敌可从旧郢江,顺江而下,我无从挡。淮水一侧必守期思、寿郢、钟离、高平,彭城亦要死守,此数城若失,可退于长江,以金陵为根基,扼广陵、历阳两渡,凭天险拒敌。”

“历阳何在?”地图上也没有历阳。

“昭关与长江之间为历阳,伍子胥渡江之处。”熊荆补充。

“复旧郢何其难啊!”大夫哀叹了一句。“迁都于东地,东地困敝。昔阳陵君复江边十五邑,只得十余万兵。虽然灭了鲁国,奈何鲁不肯尽为我用。合纵不克,五国之师遇秦军还走,犹田鼠之见狸猫。单凭我楚国一国之力,如何复我旧郢?”

一提国事,大家全都摇。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前,楚国是强大的,垂沙之后接连受创,西北防线彻底失控,之后便是白起拔郢,经营八百年的根基江汉平原被秦国所夺,不得不东迁至淮河流域。这对楚国而言是打断了脊梁骨,身子只剩半截,还是小半截。

东地地广稀,劝慰楚王‘亡羊补牢’的阳陵君庄辛为收复庭郡只筹集了十五万兵,十七岁到六十岁男丁总计不过三十余万。之后数十年楚国不断向东扩地,从魏齐手里抢了一部分宋地、又把鲁国灭了,可东边的收获依旧不能弥补西面的损失。

四年前本寄希望于合纵,谁料合纵军未经大战就退了,使得楚国不得不迁都寿郢,苟延残喘。诸国也埋怨楚国筹划不力,流传后世的成语惊弓之鸟,说的正是楚国不该举荐秦孽临武君庞暖为帅;楚王则埋怨春申君,认为他不该私自命令楚军后撤。

即使是数年前的战事,熊荆也茫然不知,他见诸色不虞,唯有闭不言。

“若不复旧郢,子荆有何良策?”老叟第一个从哀愁中回过来。

“如果不能复旧郢……”又在地图上找了找,没有武汉,只有鄂州。“唯有在此筑一坚城扼守,另需大建水师,水陆合力,也许可阻敌东进之势。”

“夏州?”熊荆说要筑城的地方正是三国时孙权寓‘以武而昌’之意而建的武昌,位置在汉江与长江的汇之南,可惜这里已是边境,江之北为秦国,江之南才是楚国,两国长江为界。

“夏州以南。”熊荆纠正,然后指了指靠近襄阳的邓、几乎与荆州重合的旧郢,道:“邓、郢、夏,三足而鼎立。以天下言之,则重在邓,以东南言之,则重在夏,以湖广言之,则重在郢。不得邓而图东南于不败之地者,必筑此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