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国潮1980 > 第十三章 见面儿礼

第十三章 见面儿礼

比起宁卫民只拿好听的填乎,康术德要实在很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刚收了这个徒弟,就送东西,甚至这东西还是早早儿就开始筹措的。

老爷子取出了一个两尺长一尺多宽,红褐色的小木箱子摆在了宁卫民面前,笑吟吟的告诉他。

“这个箱子,是我早就托信托商店的老朋友帮忙找的。原本就是要送你的。也巧了,今儿个刚给我送来。不贵,六块多钱。眼下应了景儿,就权当你拜师的见面儿礼吧。”

宁卫民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出,很意外的被感动了一下。

“这……这是给我的?”

他对木其实不是很了解。

但仅凭木箱上巧的铜件和花纹,也能知道,这箱子后必定得值几个。

为什么?这年可没假东西,能做出这模样的箱子就差不了。

而这还不是全部呢,就在他喜滋滋的摸着箱子,又打开箱子去看的时候。

发现箱子里面居然还另有一个小玩意。

“对了,还有这把锁呢,也给你了。”

康术德伸手进去,也给拿了出来,摆在了桌上。

那是一个鲤鱼形状的小铜锁,做的惟妙惟肖。

但这锁最有意思的地方还不在于外观,而是有钥匙却找不着锁眼。

直到康术德亲自演示了一下,从鲤鱼后背的一个地方把钥匙了进去。

宁卫民才恍然大悟。

跟着就兴致勃勃的摆弄起来,连酒饭菜也顾不上吃了。

“老爷子,这是什么锁啊?也太牛了,您要不教我,我都不会开,巧夺天工啊。”

但他的由衷喝彩,换来的却是老爷子的不屑一顾。

“切,少见多怪。这叫花旗锁。‘花者花式,旗哉标志’,懂吗?”

“这种锁什么样儿的都有,不求锁技之奇,只求工之美,民间玩物罢了。你玩儿过一次不就会了吗?”

“至于我为什么送你这个鲤鱼啊?只为图个吉利,希望你有朝一能鱼跃龙门,过得比我强……”

宁卫民赶紧说好听的。

“谢谢师父,我一定给您争气,不坠您的江湖名。”

但老爷子可没这么好糊弄。

何况刚才那些的话,也不是平白无故讲的。

“别光拿嘴说,也甭只顾着好玩儿。告诉你,给你这俩样东西,锁不重要,重点还在箱子上。好好看看,知道这箱子是什么木做的吗?”

宁卫民意识到老爷子话里有话,赶紧认真地观察起来。

但里外都摆弄了一遍,却看不出所以然来,摇了摇

康术德又说,“闻闻。”

宁卫民便仔细闻了闻。

这回确实发现异常了,箱子里面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而就在他诧异到底什么味儿的时候,师父已经主动给出了答案。

“记住了,这个味儿就是香樟木的味道。这种木做的箱子,好处就在于它的味道能防虫蚀鼠咬,还能驱霉隔。”

“所以过去多是用来收嫁妆的,又叫儿箱。也正因为这个,我才会把它送给你。”

“听着,作为师父,今儿我教给你第一个事儿。就是收东西千万别只顾着收,还要注重保存方式。”

宁卫民不自禁一个愣怔。

本来他还以为师父要他记住香樟木呢,没想到仍然不是重点。

“您是说……”

“还没明白呢?你的邮票啊。”

老爷子有点不耐的哼了一声。

“尽管那东西我是看不上眼,可毕竟是你拿辛苦钱换回来的,你自己当成宝贝疙瘩啊。所以你就理应用最妥贴的方式收好。”

“可你自己呢?倒是真省心,一塞抽屉就完了。”

“我说你也不看看咱们住的房子。墙皮,到处是蜘蛛,房顶儿闹耗子,雨天还滴答水。”“嘿,真等有一天,你从抽屉里再拿出你那些邮票。却发现是长了毛,粘在一起的残纸,我看你怎么哭吧。”

别说,还真是。

康术德的寥寥几句就把宁卫民说了个大红脸。

他赶紧给老爷子斟酒夹菜,既是谢老爷子提醒,也是谢老爷子替自己想得周到。

可这没用。

康术德的教训并没有就此打住。

“不要你谢我,也不要你唯唯诺诺,我要你真真儿的往心里去。”

“再给你说个真事儿吧。当年,曾有一个主顾从我手里买了幅王时敏的山水。这位先生最‘四大山’的山水,那是非常高兴,出门叫了辆洋车就着急往家赶。”

“可惜乐极生悲,就因为车上点燃烟斗一个没留神,烧着的烟丝掉落在了包画轴的布上,把画儿给烧了。”

“整整三百大洋啊,当时都够买个小院儿了。就这回家的路上,不过三四条街的距离,一个粗心大意的疏忽,全完!即使再捶胸顿足、追悔莫及也没用啊。”

“所以你要做我徒弟,就得记住前的惨痛教训,永远不许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否则,你也甭说是我徒弟了,我都没脸认你。”

什么叫孺子可教啊?

宁卫民此刻就做的挺好。

他能感受到康术德的良苦用心。

因此对这样的训诫没半点反感,简直是虚心极了。

他连连说老爷子教训的是。

并以郑重其事的向师父再三保证,自己是绝对不会再犯了。

如此,康术德觉着自己的吐沫没白费,也就愿意再提点几句。

他喝了宁卫民刚才给满上的酒,又吃了宁卫民给布在碗里的菜,之后满意地胡撸着嘴说。

“再跟你说个事儿啊,可能更不受听,那你也得听着。就是你的言行举止有毛病,得改。”

“首先,你说话市井腔调太重,是标准的京油子味儿,难登大雅之堂。过去,只有太监才这么说话。那些真正有身份的,一听就厌恶、麻。你这么一开,就露了你出身于社会底层。”

“真正的京城话,其实是京白,也叫官话。那是一种京腔京韵,端正大方的国语。不见得非得咬文嚼字,出就是成语典故。但也绝不该带有贫气、痞气和油滑气。”

“其次,你说话太调侃,俏皮话儿一类零碎太多。常聊聊天儿挺好,但谈正事儿就显得你心眼儿多,轻佻。”

“懂什么叫明外露,过犹不及吗?老实是不会愿意和你打道的。家担心自己吃亏。那别都绕着你走,你还鼓捣什么生意啊?”

“你这就叫,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啊。”

应该说,这些话是宁卫民从未想过的。

不过他仔细一琢磨,好像又是这么回事。

他的前世,并没教过他应该怎么说话。

由于受电视剧的影响,他误以为吃收藏这碗饭,越是嘴花花大忽悠,装出京大爷的范儿来,才越好。

结果吃它这套的都是平老百姓,或是初行里的雏儿。

还有几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主儿能被他唬住。

但他的际圈里,真没几个上档次的物。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