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重芯开始的人生 > 第八章 三剑客之邱磁云

第八章 三剑客之邱磁云

邱云背景与张京和王国类似但不同,邱云1956年生于湾湾,随后赴美求学,1984年他进漂亮国最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从事半导体研发工作。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离开贝尔实验室后,邱云加湾积电,担任工厂高级总监。

2000年,张京在大陆创办中心国际,邱云追随张京来到中心,担任高级运营副总裁,是张京身边最重要的副手。

2005年,邱云与张京就公司运营管理等多项问题上意见不合,最终辞职离开。(张京要扩张,邱云要稳定)

离开中心后,邱云受到老乡邀请,这个老乡就是后来接替张京担任中芯CEO的王国。

2005年王国还在华红NEC(芯片代工厂)担任CEO,王宁国就邀请邱云,来“华红”当营运副总。

但是后来“华红”资金链出了问题,12英寸厂的建设资金一直拖着不落实,最终王国辞职,邱云也辞职。

辞职后,王国去了中芯,而邱云和张京意见不合,张京在他不可能回中芯。

邱云最后选择去了一家马来西亚芯片代工厂,马来西亚矽佳晶圆(Silterra Malaysia)任职。

再后来2009年,“华红”NEC总算解决了资金链问题,12英寸生产线重新上马。

华红当时的董事长张义就打电话给邱云,劝说他别再马来西亚代工厂了,马来西亚没前途,你是个大才,还是来大陆,来大陆吧。

这个“张义”上面提到过,就是江舟的老同学,江舟担任中心董事长,张义担任华红董事长,江舟死后中心董事长就是找的张义来当。

可见半导体行业是个圈啊,弄来弄去其实是一批,大家都是老相识。

所以你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当张义当上中心董事长后,在董事会里会力推邱云来当中芯的CEO,邱云和张义也是老相识了,这条线埋在这里。

邱云接受张义邀请,从马来西亚代工厂回到华虹任职,后来当中心结束了权力内斗后,张义再次邀请邱云,来中心当CEO。

邱云本就是第一批创办中心的老员工,2005年因和张京意见不合离开中心,之后兜兜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中心。

对于中心,他是有着厚感的。

而邱云接手的中心,是内部权力斗争后的中心,虽然斗争的两派最终都没得胜,但大陆派和湾湾派的矛盾依旧摆在那里。

但邱云的上任,很大程度上稳住了心,邱云上任前,大陆派势力以两大国企为代表开始不断增加,湾湾派势力明显感到了恐慌和危机感。

但邱云本身是湾湾,又是技术出身,这就稳住了企业内部一批湾湾派的心,堵住了因王国辞职而发的湾湾派辞职,将企业引向一个派系相对平衡,内斗大幅减少的良发展之路。

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邱云很好的做到了稳定。

邱云上台后的重担,除了平衡公司各方势力,加强公司团结稳定外,更有外部压力。

2011年半导体正是不景气之年,就连芯片代工龙联电和湾积电都连续三季度亏损,营收持续下滑,更别提刚从内斗中缓过神来的中芯了。

中心从创办开始,9年从未盈利。

产业大环境的不景气,雪上加霜的成了笼罩在邱云上的又一片乌云。

大家要知道一个制程的芯片,通常分为三步

1,研发,2,试产,3,量产

任何芯片,你光研发出来,也只是跨出了第一步,重要的是量产,重要的是良率。

我们打个比方,同样一款14纳米制程芯片,中心国际的良率只有50%,但湾积电的良率是98%,仅仅这一项良率上,中心的14纳米芯片制造成本,就是湾积电的两倍。

因为良率不足,你批量生产芯片的成本是对手的两倍,那请问你还怎么竞争呢?

即便中心有着大陆便宜的土地,以及各项政策补贴,也都无法摊平这个成本。

芯片制造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对于资金投的门槛,非常高,属于重资产,重资金的投

每一代晶圆技术,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投资,而且越是新的一代,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就会更大。

因此作为一个芯片代工企业,你必须有足够大的销售量,才能够去摊平前期的巨大资金投,以及获取利润。

不然的话,你就不断赔本。

中心2000年成立,在张京的率领下大举扩张,后来被叫做盲目扩张,产能不断提高,但都是赔本买卖。

除了赔本买卖外,每年要还银行的贷款,设备生产线也每年产生大量折旧费。

9年里中心从未盈利。

这就是邱云上任中心,平息内部矛盾后,才真正要面对的大问题。

邱云决心要彻底改变中心的整体战略。

在张京时代,中心的战略是,扩张扩张再扩张,追赶追赶再追赶。

大笔钱去扩大生产线,研发下一代的晶圆技术,誓要在最短时间内搞出华夏自己的最强芯片代工。

但这条路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没有一个东能忍受一家从不盈利的公司。

邱云做过三家芯片代工厂CEO,他很清楚中心的根本问题在哪:

野心太大,步子太快,所以他上台后彻底推翻过去张京那一套。

用他自己的话讲叫:放下野心,放慢步子,稳扎稳打。

这很重要,这是让中心在经历了巨大内忧外患后,稳定下来的根本。

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邱云就是那个良将,他所用的战略是:

1,注重更成熟工艺的应用,暂不追求最先进的制程

2,放弃张京创建之初的盲目扩张战略,转而保持高产能的良好良率

3,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市场发展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战略,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战略。

在邱云制定了总体战略后,中芯走上了一条与张京时代,完全不同的路。

2009年(张京时代)中心营收仅有20%来自华夏,近60%来自北美。

而邱云接手中心后,中心战略大转变,来自华夏的营收快速提高,在2016年邱云辞职前一年,中心有高达50%的营收来自华夏,来自北美地区的仅29%

邱云总算让中芯赚钱了!而且是一直赚钱!

2015年,由全球820位专业投资经理和资分析师共同投票选出的,“亚洲高科技公司管理层排行榜”上。

邱云排在半导体行业最佳CEO第三名,(第一名是湾积电的管理层)。

当时这个专业奖项给与邱云的评价引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称赞他“受任于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是他带领着中心从“扩张时代”,走了“中兴时代”,创下连续三年盈利,连续十三个季度都盈利的佳绩。

他彻底改变了中心在全世界眼中“老亏损户”的形象。

邱云上任时,中心市值118亿港币,2015年7月他获得最佳CEO奖时,中心市值317亿港币。

市值成长了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