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攻朝的全部都是阿敏的镶蓝旗,几个光棍贝勒谈何制约和监督?而阿敏借后路不靖把几个贝勒支出,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皇太极想借攻朝和袭击东江军,消耗镶蓝旗的实力;阿敏也同样把不属于本旗的马派出,去与东江军和朝鲜义兵厮杀。
阿济格借机率兵而出,是不想趟浑水。阿敏愿意什么
什么,他不在近前,也就谈不到监督不力。
谁让阿敏是主帅呢,要说过错,那首先是皇太极的。
别看皇太极即位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表现得挺乖顺,在历次征战中也极是卖力。
但从历史上皇太极死后的变局看,这哥仨却是一直对死亲娘的皇太极怀恨在心,更认为汗王之位本应是多尔衮的,被皇太极
谋夺取。
所以,阿济格使用了些小手段,又找机会带兵回师,不掺和阿敏和皇太极的明争暗斗。
对于为岳讬报仇,阿济格也不是很热衷。那可是皇太极的忠实拥护者,死了就死了,他老爹代善也参与了死大妃阿
亥。
只要保住义州和龙川,阿济格认为就完成了任务,并能够向皇太极和阿敏代。
至于东江军大举出动,阿济格也不是太担心。万一打不过,就退回辽东呗!反正自己就三千马,势单力孤也说得过去。
“轰,轰,轰!”接连三声炸,打断了阿济格与特库殷的对话。
阿济格甚是惊诧,朝鲜义兵有火铳,他并不奇怪。可这炸,听起来象火炮,可又有区别。
不仅是阿济格,连他所率的部队,也是第一次遭到地雷的袭击。进到了义州地界,袭扰的
马中,又多了东江军的多支小部队。
这再不是几支箭几火铳,打了就跑的袭扰。东江军的百队,埋设地雷,据险而击,阻挡着建虏前进的脚步。
袭扰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大军攻打龙川、义州城,都是临时做出的决定。依照当时的通讯速度,也不可能传达到分散的袭扰小队。
但见到敌就打,就袭,就骚扰,是他们的任务,也是军
的责任。
如同硕讬的部队遭到袭击一样,阿济格的马也不知道对手有了新武器,传说中的“钢
发火”。
两个碎石雷就翻十几个建虏,趁
又是一通弓箭火铳的
击,建虏被打蒙了。等他们调整过来追击,又被诱到了地雷阵里。
等到袭击者自行撤离,建虏已经付出了几十的死伤。尽管伤者居多,但这次较大规模的袭扰,却让横冲直撞的建虏在继续行进后,不得不小心谨慎起来。
其实,这就达到地雷使用的目的了。就是让敌知道有,不敢随意行动,但埋不埋在我。
显然,阿济格和他的所部又长了姿势,刚刚率军回师,东江军就给了他不小的“惊喜”。
…………………
不管阿济格率领的三千骑被拖住了脚步,东江军大举出动已经达到了目的。第二天天一亮,便开始撤退。
携带的粮物资有限,连战连捷之后的伤亡也不小,只能回岛休整,这也是东江军作战的规律,或者说是习惯。
龙川、义州城缴获了部分粮物资,毛文龙只留下一半,其余的都送给龙骨山城的朝鲜义兵。
鉴于龙骨山城的朝鲜义兵的数并不是很多,毛文龙又留下一千
马,押运物资前往支援。
龙骨山城或许会成为鼓舞朝鲜勇敢抗击建虏的旗帜,毛文龙是这样想的,也就要尽力相助。
“大靖,你确定先不回皮岛?”毛文龙临行前最后一次征询郭大靖的意见。
郭大靖躬身道:“末将缺的是战场经验,正好趁机多加历练。”
停顿了一下,他又微笑着补充道:“大帅放心,末将的命硬得很,不会英年早逝的。”
毛文龙呵呵一笑,说道:“本帅观你的面相,也不是短命之相。既如此,这一千马就由你统率,你还可以挑选将领辅助。”
郭大靖赶忙谦辞道:“末将愿为辅助,还请大帅挑选熟悉建虏、能征惯战的将领为主。”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你与刘兴祚可相与得来?还有尚可喜,看着关系还好。”
郭大靖很痛快地答应下来,说道:“这两位将军经验丰富,末将正可向他们多加学习。”
最熟悉建虏的自然是叛金归明的刘兴祚,尚可喜本来想拜毛文龙为义父,历史上他就曾名毛可喜。但毛文龙听了“毛家军”的警诫,婉言谢绝,命其为主将,也有安慰之意。
对郭大靖来说,刘兴祚是他很钟意的。尚可喜嘛,现在也在抗击建虏,还很拼命,他也不必用超过历史的态度。
“那便如此定了。”毛文龙说道:“以尚可喜为主将,刘兴祚和你为副,本帅为你们再增兵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