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东江军由毛文龙亲自率领,再次攻龙川、义州,几乎全歼了此地留守的建虏,郑凤寿等
欢欣鼓舞,当晚便设宴款待郭大靖等将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既然拿起刀枪反抗建虏的侵略,就要有以身殉国的觉悟。
尽管岳讬、硕讬的死都与龙骨山城有关,招致建虏的报复是大有可能,郑凤寿等也不会埋怨东江军,难道战斗起来还要讲分寸?
所以,郑凤寿等更要倚重东江军的支援,不仅是兵力上的,更有粮
物资。
“能守则守,不能守便弃城遁山林,继续与建虏周旋。”尚可喜向郑凤寿等
转达了毛文龙的建议,“死拼到底,毛帅以为不合兵法。”
郑凤寿放下酒杯,沉吟着说道:“毛帅关怀之意,末将心领。如果建虏上万,某自是不会继续死守的。”
上万建虏,东江军全部出动,也无法与其正面战。
郭大靖神色不变,大嚼着嘴里的,举起酒杯,笑呵呵地说道:“从郑大
那里索来的兵书,令郭某受益匪浅,却还没谢过郑大
赠书之恩呢!”
郑凤寿哈哈一笑,说道:“那书在郑某这里蒙尘久,差点烧火取暖,实在是明珠暗投。到了郭百户手中,才能大放光彩,也是它的造化。说谢,实在是太客气。”
郭大靖还是向郑凤寿遥敬以示感谢,喝了一,说道:“可惜郭某识字不多,都是要别
读来听,甚至是讲解。其中有句话讲解得极好,某记得最是牢靠。”
哦,郑凤寿的社会经验多,此时怎能不开询问,捧个场。
郭大靖挠了挠,郑重其事地说道:“存
失地,
地皆得;存地失
,
地皆失。”
酒宴上安静下来,郑凤寿、崔孝一等朝鲜将领,包括尚可义、刘兴祚等东江军将领,也都停箸不食,细细品味这从没听过的兵家要义。
好半晌,崔孝一击节赞叹,说道:“辟,此解说把‘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阐述得
木三分,令
难忘。只把此语领悟通透,亦不失为名将之资。”
郑凤寿恍然大悟,思索良久向郭大靖举杯道:“如醍醐灌顶,郑某受教了。请,郑某敬郭百户一杯。”
“是那解说得好。但某请教的
颇多,却忘了是哪位高
。”郭大靖咧着嘴,举杯续饮,脸上的神态根本看不出是假。
众或许知道郭大靖有所保留,也不
究是他自己所悟,还是另有旁
所教,又接着饮酒吃菜,气氛也更加热烈起来。
显然,郑凤寿松了,算是接受了毛文龙的建议,不再把死守龙骨山城当成主要的目的。
死守,与守死相差不大。在郭大靖看来,本就是兵力不足、战力不强,龙骨山城虽然险要,可到底是被动挨打。
在朝鲜作战,朝鲜就应该发挥熟悉地形地势的长处,利用河流、山林,灵活机动地打击建虏。
每次战斗不需要多大的战果,但次数要频繁,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
能够说动郑凤寿,东江军与朝鲜义兵便可以配合作战,主动出击对建虏进行袭扰。这比空守在龙骨山城,等着建虏来攻打,要更加有利。
酒足饭饱,郭大靖等自被安排在舒适住所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郭大靖和刘兴祚吃过早饭,便带着护卫出城,赶往宿营地。跟着他们的,还有向郑凤寿要来的几个木匠。
“存失地,
地皆得;存地失
,
地皆失。”刘兴祚似笑非笑地看着郭大靖,说道:“那位高
,可否告诉某家?”
郭大靖的脑袋摇得跟拔鼓似的,说道:“不可说,不可说。若是泄漏出去,他该不教我了。”
刘兴祚哈哈一笑,也不再究,心中却自有猜测。
能跟在郭大靖身边的,也就那几个,可看谁也不象是那块料。能想出离间计的家伙,从兵书中自己领悟出
辟之语,并不奇怪。
但刘兴祚是个有心机的,郭大靖不肯出,他自然也不会捅
,装糊涂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带了这些木匠,是要造那个投石机?”刘兴祚岔开话题,好奇地询问道:“厉害嘛,比木炮如何?”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某觉得这不好比较,算是各有所长吧!当然,得造出来再看,某也不太清楚有多厉害。”
刘兴祚点了点,说道:“对投石机,某是一无所知。军中亦未曾见过,甚是奇怪。”
抛石机在明朝的使用确实很少,在成祖之后,便没有记载,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火炮,但在威力上,特别是攻城作战,好象还不如大型抛石机。
而红夷大炮的出现,还要在明末,那才是攻城的大杀器。
其实,郭大靖对于抛石机并不完全了解,至少对于电影中毁城墙的威力,他还不知道全部的原理。
比如中世纪的西方城堡,往往是用坚固的石建造的。要想用抛石机砸毁城墙,就需要更坚固的抛掷物。
所以,在实际的战争中。比如十字军东征时,常常需要长途运输特殊的坚石,以便击毁城墙。
当然,郭大靖要造的是轻型抛石机,能扔地雷或普通石就够了。知识上的欠缺,影响不大。
回到营地,郭大靖便带着木匠们忙碌起来。也没画图纸,就是连比划带说明,先造出来试验了再改进。
郭大靖想得还是比较正确的,抛石机的构造并不复杂,基本框架是固定的。
框架的轴上连接可活动的长臂,长臂一端是装载抛掷物的弹袋,另一端可用绳索用牵拉,也可用配重式。
配重式抛石机要稍微复杂一些,且在使用时要先将长臂拉下来,比力牵引降低了抛
效率。
但郭大靖早已经作了选择,就造配重式的。
一来配重式的程和抛掷物重量,都比
力牵拉能提升不少;其次,配重式的落点比较固定,
力牵引则不好掌握。
在制造过程中,郭大靖又简化了工作。配重在五六百斤左右的话,将长臂拉下就不用绞盘,用力也能完成。
反正,郭大靖就是要一个快,快造快用。时间不等,容不得太过
细。
很多士兵也被调来听用,粗活儿他们,细活儿则
给木匠,这大大加快了制造的速度。
近黄昏时,一架简陋的抛石机终于造了出来,有些木
上连树皮都没刮去,说是粗制也不为过。
郭大靖心急难耐,指挥着员把抛石机抬到空旷处。没办法,就图个快,连
子都没安。
“先来三百斤。”郭大靖还是挺小心,怕配重加得太多,抛石机再散架了。
三百多斤的配重,二十斤左右的抛掷物,全部准备就绪后,郭大靖亲自砸开了钩子。
配重一端猛然落下,长臂摇动,在空中划着弧线,带动弹袋飞扬而起,抛掷物在最高点脱离了弹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斜抛着飞向远方。
呯!抛掷物在众的目光中砸在雪地上,激起了雪尘。
“飞得挺远。”刘兴祚用力点了点,取过弓箭,向着同一方向张弓
了出去。
当时建虏使用的强弓,四十五度角抛的话,
程能达到两百余米。但箭到了这个距离,也没多大的杀伤力了。
所以,弓箭的有效程通常在一百米左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