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倭商,玉米

第一百六十九章 倭商,玉米

朝廷断了东江镇的粮饷,全靠着郭将军四下筹措,才能维持现在的水平,才能安置那么多的逃出的辽。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张膀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是村上的管事儿对村民们讲的。

为此,他还暗自骂过差不多已经忘记的朝廷。自建虏叛明后,朝廷可没有给予辽民丝毫的救援和帮助。

而村上不断地有百姓迁来住,也让张膀对郭将军心存感激。能够给他们提供住处,提供粮食,提供用品,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要知道,百姓们可是有很多老弱孺。郭将军不嫌他们累赘、费粮食,照样安置发粮。

陶罐内的水烧开了,杂粮翻滚着,散出了阵阵香气。

张膀往灶下添着柴,琢磨着去找点活儿,为家里多挣点米粮。

岛上发的粮并不足以吃饱,但却有各种活计,能得到额外的粮食。

除了各个工坊不时地招,还有造船、砍柴、捕鱼、采摘、缝补、搬运等零活儿,都能为家里挣到粮食。

有些工作是不给钱粮的,但管一顿饱饭,也同样给家里省了粮食,账是一样的的。

当太阳从地平线冒出,撒下并不热烈的阳光时,妻子从睡梦中醒来。穿衣起床,二丫也被惊动,更是闻到了米香,赶紧起来。

一家就坐在炕上,端着碗喝杂粮菜粥,这已经是他们以前难得吃到的美味。随着气候变冷,庄稼减产歉收,建虏又横征敛,不会给他们留下多少。

“再喝一碗。”妻子见丈夫放下了碗筷,柔声说道:“出去活儿,肚里空空的哪有力气?这次偷懒胡混,下次家就不用你了。”

张膀犹豫了一下,觉得妻子说得有理,便又盛了半碗,几就咽进肚里,笑着说道:“昨天说好的,今天去造船工坊锯木,管顿饱饭,你们就不用等我了。”

妻子点了点,说道:“针线和布都领来了,今天就开始纳底做鞋。二丫能帮我看孩子,还能打打下手。”

“好,挺好的。”张膀站起身,摸了摸妹子的,转去灶房拎了木桶出去打水。

村上的道路上已经出现了不少,脸上都少了惊惶畏缩恐惧的神。家家户户都冒起了炊烟,这在以前的建虏统治区是少见的景象。

走到井旁,张膀看到大爷在摇着辘轳提水,赶忙上前接手,嘴里说道:“大爷,不是跟您说了,挑水劈柴的活儿我来嘛?”

张大爷呵呵笑着,说道:“这点小活儿,我自己顺手就做了。虽说是老了,可这手脚还得用。”

接着,张大爷又问道:“今天去做什么?”

“去船厂锯木,挣顿饱饭。”张膀咧开嘴,笑着说道:“也给家里省点粮食。”

张大爷点了点,说道:“我今天去领柳条,编些筐篓。”

“您老手巧。”张膀夸了一句,把大爷的桶打满,转眼又看到一个拎着个小桶过来,手上还领着个吃着手指的小孩。

心中暗自叹了气,张膀又打上一桶水,给的小桶装满。连声称谢,拎着水领着小丫,蹒跚着离去。

“孤儿寡的。”张大爷摇着叹气,“啥活儿都得自己子难过啊!”

停顿了一下,他又感慨道:“好在逃出来了,要不这个冬天怕是过不去。”

说完,张大爷和张膀打了个招呼,拎着水走了。

是啊,好在逃出来了,能喝上粥的子,就已经是以前想不到的子。

张膀把水送回家,收拾了一下,便出门和约好的同伴向造船厂走去。

“听说隔几天就会发一次鱼。”同伴张小栓伸手指了指远处的老村子,说道:“岛上的老住户说的。”

“那敢好啊!”张膀咧嘴笑着,“刚下船的时候,着实被那条大鱼的骨架给吓着了。那么大,光就能有几千斤吧?”

张小栓呵呵一笑,说道:“我问过老住户,那条鱼有两万多斤,除去骨和油,也有万八千斤的。而且,听说那吃起来鲜,象小牛。”

说着,张小栓舔了舔嘴唇,用力地咽了唾沫。

张膀也觉得中生津,嘿嘿笑了两声。

“等到再招兵的时候,我要报名。”张小栓看着张膀,说道:“你呢,想不想给家里挣钱粮,让他们多吃几顿饱饭。”

张膀有些犹豫,说道:“我倒不怕死,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怎么办?”

张小栓说道:“有抚恤银啊,还答应照顾烈士的家属,不使他们挨饿受冻呢!”

张膀沉默下来,还是迟疑不决。答应得好好的,可能保证将来没有变动?心里不托底呀!

………………..

捕捞产量有明显增长啊,看来拖网技术正在被渔民们逐渐掌握并益熟练。

而得益于皮岛本部派来支援的工匠,广鹿岛造船厂一个月能下水五艘长九米、载重3-4吨,船两侧装饰有“亮眼木龙”的渔船。

这种渔船是宋朝后期出现的船型,在舟山一带比较多。因为船并不是很大,多在浅海近岸进行作业。

浅海沿岸也能让郭大靖满意,只要船够多,捕捞量就能不断增长,向着支柱产业的目标不断接近。

而随着工匠熟练度和造船技术的提高,造船厂开始进行更大渔船的尝试。

这种渔船船身长达十几米,载重量能达到五至十吨。在沈家门、奉化栖凤、象山东门和镇海等地,时有出现。

而在当时的黄海,海洋环境十分良好,在长山列岛有海狗、海狮分布。由于青鱼增殖,鲸鱼在黄海北部成群活动。

长山群岛周边,除了海洋岛渔场,还有鸭绿江渔场、辽东湾渔场等丰产之地,都可以进行地开发。

渔民,或者说从事捕捞的越来越多,鱼类等海产的产量越来越高,意味着粮食消耗的大量减少,也意味着军民在营养和体质上的增强。

在没有得到足够的土地种植农作物,以养活东江镇军民的时期,把向捕捞业引导,是势在必行,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因为,再没有哪个产业,能够承载那么多的。而光是造船业,包括伐木、锯木、铁具、帆索等等,就给很多百姓找到了活计。

拿出粮食养活百姓,同时还尽可能地让他们创造价值。用后世的名词,就是提高就业率,这样的思路,恐怕在当时,并没有多少能够想到。

其实,这和以工代赈的道理差不多,既救济了百姓,又建起了工程或造出了器物,对将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

最后,郭大将军还落了好名声,在军民心目中,提高了威信。

而即便是困难时期,郭大靖也没有停止军事行动,派出了刘兴治等军官,率领小锐登陆袭扰。

目的很明确,既锻炼部队的作战能力,更以拔除建虏哨地为主,为更多辽民百姓出逃创造更便利安全的条件。

伪装潜袭杀,尽管是郭大靖的强项。但在宽广的战线上,他个的能力毕竟有限,不能每次出战都参加。

处理完公务,郭大靖走出办公室,清冷的空气让他不由得神一振。

冬天啦,赶在沿海结冰之前,结束军事行动,结束砍伐和采摘。准确地说,是转向旅顺港,在金州地区继续进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