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兰若蝉声 > 第十三章 紫苑囚龙栖浅水 帛书记事话英雄

第十三章 紫苑囚龙栖浅水 帛书记事话英雄

祖莹这孩子,了不起,但不会很了不起。

信都芳呢,没什么了不起,但却会很了不起。

安丰王自然了不起,也会很了不起,只可惜生在了皇家,可能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借你刚才的比喻,他们三都是骐骥之才,却比不上你这九龙绕柱的命格。”

庆云没好气地回道,“二哥,你怎么又拿出华阳先生的玄学来哄了?”

“唉~这可不是玄学,识望气是真学问,可不是测字相面。”

“望气怎就不是相面?”

暅之其实是有意在引庆云拌嘴,庆云也是自愿彀。

两个年轻这一闹腾,还有什么烦恼甩不掉呢?

暅之确实不信命,但他看的眼光也一向很准。

他说祖莹了不起,是说那孩子在传统的道学概念下非常了不起,但他却缺乏推动道学发展的嗅觉和能力。

因此若是放到一个更高的维度,这样的才,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而信都芳则不然,他后的成就,固然未必可比华阳先生和自己的父亲,但也一定会在时未知的领域留下自己的足迹。

安丰王自然是个妙,他对新旧的观念都不排斥,一定会成为道学发展的推手物。

只是可惜,只是可惜,历史上有几个王侯能真正躲过那些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呢?

而庆云,他虽然单纯,涉世不,但却有三思后行的天

无论对于门派之争,华虏之辨,杀父之仇,他虽然免不了被命运卷一个个涡流,但他虽然具有与生俱来的立场,在作任何决定之前,都会亲自去了解去思考。

有这样的处世态度,焉愁不成大事?

月落升,升月落,匾额上的金字,明了又暗,暗了又明,始终是那样静默,安详。

但金匾后的王府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和美好。

瓠采亭和殷色可是闲不住的子,早想要出去走走,却被府中下委婉地劝了回来。

暅之趁四下无,淡淡的警告二,不要忘了自己嫌犯的身份。

他们仍是囚徒,只是关在了一方更体面的监狱。

但这里既不缺少太子眼线,也不缺少能迅速制服他们的高,一切友善的外表都需建立在他们自知之明的基础之上。

于是二便只能在这府中赏花踏青,暅之也若无其事地向信都芳和小王爷讲解手绘的一张张浑象图纸。

而庆云,则捧着先祖手札,津津有味地读个不停。

庆轲在手札中,先略略陈述了一下天下大势,说周王册封诸侯盈百,混战至今,大者仅余七国,相互制衡,渐成均势。

然而嬴秦起,逐赵王嘉于代,瞬间打了势力平衡。

这嬴秦之先出伯益,伯益不过夏后氏一届臣子,见诛于启。

嬴族本无帝王血统,在商周两代都只是潼关之外的小方国,朝廷的封爵只是为了安其心以督御西戎。

嬴秦关侵凌周土,隐有问鼎之意。

此等劣行王侯纲纪,逆华夷尊卑,辱五帝血统,引时共愤。

庆轲潜伏的卫国,本是在赵魏燕齐四国夹缝间生存的小国。

现在赵国几亡,只余一郡,卫国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前线。

而燕国也借赵失势之机,向南扩张。秦将樊於期孤军过于,为赵将李牧所折,降于燕国。

燕封之于督亢,以固河东,为燕国南屏,势力抵临卫齐。

卫国虽然势力羸弱,却是战国时期才输出大国。

以往培养出的优秀才都会被其他大国挖走,这令当时卫王特别重视忠诚度,用不举贤而举亲。

庆轲这样的新,很难打高层。

恰在此时,檀宫外五姓祭酒之一的田光找上门来,想要给庆轲一个艰巨的任务。

田光本来在燕国卧底,已是太子丹身边近臣,并且成功挑拨燕太子生起对抗秦王的念

燕国历来就是齐国最大的敌,而秦国是当时天下共同的威胁,燕秦相争是对齐国最有利的局面。

若是有以燕使的名义刺秦王,无论成败,齐国都是赢家。

只不过田光年老,而刺秦计划准备周期长,他需要另择生力以完成任务。

田光本想推荐来燕国接替他的高渐离。

但是当年他投靠燕太子的时候,借用的是宫斗失势亡命贵族的身份,如果露自己在燕国并不安分,养有根基,定遭猜忌。

于是索推举一个外国的剑客,随推说是故旧之后,反而不落实。

当时檀宫新一代的七子中,盖聂本来就在秦国,是要用作暗桩的;

吕非革一向萍踪不定,可以用做活棋支援;

还有不便在燕国过早露的高渐离,这三个已先被田光排除了。

陈诚在楚,路途遥远;

崔挽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势力,适合成为明桩组织地方武装;

而虞秋的家族已经在赵国身居高位,正力促合纵联魏抗秦。

这算来算去,卧底在末流小国的庆轲才是最适合的选。

庆轲权衡利害,便将此事应了下来。

因为田氏庆氏都和齐国有关联,为不着痕迹,庆轲改称荆轲。

荆乃楚姓,楚与齐秦都不对眼,更容易让燕太子接受。

田光见得了准信儿,甚是高兴,他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因为怕死而甩锅庆轲,更为了激发庆轲舍身成仁的斗志,竟然自戕以明志。

庆轲强忍悲戚,带了田光的,用预先准备的说辞轻松取得太子丹的信任,挑拨太子丹斩了秦国降将樊於期,削弱燕国南向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虽然行动还没有开始,却已经为齐国榨取到了最大利益,如此方不辜负田祭酒的一腔热血。

太子丹使绘了燕国地图作为诱饵,命庆轲以燕使的身份假意媾和秦王,并派秦舞阳为副使,名为辅助,其实是留了一道自己的眼线。

高渐离送庆轲于易水,见有秦舞阳在侧,便托称友,高歌送行。暗地里却依计一同潜了秦国。

庆轲一行到了秦国,因为身边有耳目,并未先和盖聂联系。

同时也没有露自己燕国使节的身份,而是着手四处调查民,了解秦风俗,以拟定有效的刺杀方案。

秦都在泾渭两河流域,一直被水患困扰。

(笔者案:远古的水患远比现在严重,这是自上一个亚冰期以来遗留的气候问题。)

大量的壮丁和资源都用在了水利工程上,影响了军事和经济的发展。

当时司职治水的冯氏家族,掌国之要务,权势自然也随之如中天。

秦王政封冯氏族长冯夷为河伯,将自泾渭汇之处到黄河西岸间千里土地尽数封于冯氏,也就是后世三辅的左冯翊之地。

河伯夷可并非一昧做面子工程的俗官,他更看重的是百姓民生。

在筑堤,疏浚河道前,对灾民的救援安置同样上心。

他一个很难兼顾这数百里河道,于是便把四个儿子冯循,冯修,冯迟,冯黎都送上了一线。

河伯旗到,灾民才有活路。

于是关中百姓都将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