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易谋天下 > 第三十九章 安定之道

第三十九章 安定之道

雍国朝堂,文武大臣们行完礼后都在翘首以待地等着豫国来的使臣。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自二十年前洛城侯叛上位豫国倒向冀国后,两国基本上算是断了。雍国倒是想跟豫国继续好,以减轻压力,只是碍于冀国的关系,都被豫国拒绝了。没想到这次豫国居然主动派使臣前来盟好,究竟是何用意?

“宣豫国使臣觐见!”

无咎跨过殿门,在一片瞩目中缓缓走到雍王面前,躬身拜曰:“豫国使臣易无咎拜见雍王。”

“贵使免礼。”

“谢大王。”

雍王年龄比冀王还要小几岁,但是看面相却是苍老了许多,许是多年的劳让他身心疲惫。看到眼前这个易家的高徒去了豫国,心里倍感失落。

“寡听闻贵使乃是易家道子的高徒,以金使身份下山辅佐豫国,对否?”

“回大王,是也不是。”

豫王疑惑地问道:“此话怎讲?”

“外臣是易家的金使不假,承蒙豫王厚,暂在豫国当差。只是,师父派我下山,不独是为了豫国,而是为了整个天下。”

“哦?金使此意,乃是你们易家要助豫国一统天下了?”

“非也非也,我易家一贯主张的是各邦国止戈罢兵,和平共处,从未想过要助哪国一统天下。这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乃一一阳也。所谓独阳不生,独不存。阳之道的枢机,乃是互相制衡。这天下安定之道亦是如此,不在一统,而在制衡。”

“金使说的好,寡甚为赞同。放眼天下列国,有哪国有一统的实力呢?若有哪国不知天高地厚要逆天而行,强行一统,怕是必遭天谴。”

“雍王所言极是,当今天下,大国林立,势均力敌,没有哪一国有这个实力。况且,若要强行一统,必然会引发天下大,多少生灵惨遭涂炭啊。此等不义之举,必遭我易家和列国共同讨伐。”

无咎这话说到了雍王的心里,“好,金使说的太好了。不过,眼下就有一国胃可大的很呐,不仅要吞并河北三国,还要吞并我雍国。如此不道之举,天下当共讨之。不知金使可有除良策?”

雍王上来就把话挑明了,也引得一众朝臣看向无咎,脸上皆是看热闹的表

“在外臣看来,大王把此国胃说小了。它不光惦记着河北三国和雍国,对青国以及我豫国亦是垂涎三尺,恨不得早灭之而后快。”

这一番话,让雍王和群臣都惊讶不已。谁不知道,它豫国跟冀国好的简直像一家,怎么会出此言呢?

“金使此话真是让老夫恍若隔世一般,这天下谁不知你豫国和冀国的关系犹如这小夫妻一般。”说话的是雍国的丞相杜隆,当他说到豫国和冀国像小夫妻时,引得朝堂一阵哄笑。

杜隆继续说道:“诸位莫笑,老夫可有说错?君不见当年洛城侯的王位都是家冀国给送的。当然,洛城侯也不能白收这大礼,你投我以桃,我报你以李,随后就把陕国送了出去。反正不是自家地方,又不心疼。”

杜隆这话说的相当的不客气,若是换做别,说不定就直接拂袖而去了。正当众都等着看一出好戏的时候,无咎却没能让他们如愿以偿,脸上没有丝毫的愠色。

公子籍站在一旁,却是紧张的不知所措,他生怕无咎会生气。可杜隆的话,他亦是不敢反驳,只得盼望雍王能出面制止杜隆的无礼挑衅。可再看雍王,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无咎。

“丞相大,您这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呀。豫冀两国看似友好,实则不然。冀国自吞并陕国后,对我豫国亦虎视眈眈。相比雍国,冀国对我豫国的兴趣要大的多。对此,我王当然是心知肚明的。过去我豫国因内政不稳,南境又受到荆国和徐国的威胁,只能依靠冀国。如今,我南境之危解除,豫王便遣外臣前来雍国结盟,以共同抗衡冀国。”

“丞相,金使远来是客,我们要以礼相待才是。”

“大王说的是,是老臣轻浮了,望金使勿怪。”

“外臣不敢。”

“金使,寡有一事不解,还望金使为寡解惑。”

“大王请讲。”

“你们易家总院在我雍国境内,且离我沣京亦不过百里,为何从未派遣高徒来辅佐我雍国呢?寡在做太子的时候就曾亲自前往易家,请求你们道子派下山助我雍国。后来做了雍王后,又曾多次派前往易家,每次都被你们道子婉言谢绝。寡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何?难道还是把我雍国当异族看待吗?”

“雍王如此看重我易家,无咎感荣幸,在此斗胆替我易家感谢雍王厚。不过,雍王可能有所不知,我易家一向以外练筋骨内修心为主,鲜有弟子关注政事。易家成立这两百多年以来,下山从政者才不过区区六而已。所去的国家皆为陷生死存亡的危邦,为的就是避免因这一国的灭亡而造成天下大。”

“眼下我雍国都快被冀国欺负的灭国了,还不算危邦吗?”雍王打断了无咎。

“雍国当下有危不假,但若是跟豫国相比,要好的多。我豫国处天下之中,东西南北皆无纵可言。不仅如此,因这二十多年政局动,北边的冀国,南边的荆国和东南的徐国都趁虚而。或占领我们大片领土,或吞并我们的友好属国,造成我豫国南北东西皆无险可守。一旦内部有变,稍有不慎便会遭受这些列强联合侵,有被肢解灭国的巨大风险。豫国一旦被灭,天下必然大。因此,道子才派我下山辅佐豫国。”

“这豫国当真沦落到如此地步?”

“回雍王,外臣此言句句属实,如若不信,可差前往豫国考察内。若非如此,道子亦绝不会拒绝大王而派我去豫国,豫王也绝不会冒着得罪冀国的风险来雍国结盟。眼下为了避开冀国锋芒,我豫国已经确定要向南迁都。”

“巧了,我雍国最近也正在考虑迁都。如此说来,我雍国和豫国倒是同命相连啊。”丞相杜隆是主张迁都的,听到无咎说到豫国的迁都,马上附和。

“你豫国怕冀国,我雍国可不怕它,何以被吓的要迁都?如此以来,可对得起众先王的一片苦心?”公子坚站了出来,他是坚决不赞成迁都的。

“公子所言极是,我豫国乃四战之地,面对冀国的咄咄,不得不迁都以避祸。外臣以为雍国倒没这个必要。”

无咎这番话,让公子坚眼前一亮,“哦?金使亦认为我雍国不必迁都?”

“大可不必,当年雍宪王力排众议把国都从雍城迁到沣京,为的是什么?外臣猜想有两个原因。其一,自然是为了夺回河西之地。雍城离河西太远,从此地劳师远征去打冀国,极为被动。迁到沣京,就大大缩短了战线,大幅提高了夺回河西的胜算。其二,若此举依然不能夺回河西,亦可让后来的君王们都保有进取之心。一国的兴衰,首在君王。君王若锐意进取,励图治,则国兴。反之,君王若安于现状,抱守残缺,则国衰。”

无咎的一番话说得雍王以及那些主和派大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青一阵红一阵。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