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兼并,才是危害最大的。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悬殊的贫富分化就自然出现,阶级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就是王朝末年的景象,似乎仍然逃脱不了历史周期律。即使没有安史之,也会出现农民起义。”
“安史之扫除了大量豪强,
大量减少,
均土地面积增加,粮食危机缓解,藩镇割据使得地方和中央权力达到一定的平衡。”
“大唐经过安史之之后,还能延续一百多年寿命,似乎安史之
还起了为大唐续命的作用。”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还真是个具有讽刺意义的结局。”
在军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募兵制开始实行。
各地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还拥有辖区内的财政、事、民政权力,几乎与一方诸侯无异。
“朝廷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是否造反,似乎只凭着他们的良心好坏。”
“良心这个东西,在权力、利益和皇帝梦面前,从来都是不值钱的。即使没有安禄山,也可能出现张禄山、王禄山起来造反。”
大唐的军事扩张,已经达到了极限。无论是财力、物力、力,都已经难以支撑更大的扩张。
西北的回鹘、西南的六诏、东北的契丹、奚、室韦等时反时叛。
大唐的军力虽然强盛,但是也面临着吐蕃、大食这样的强大对手。他们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给予大唐致命一击。
大唐其实已经有了内卷化的迹象。
“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军事危机、官商勾结、豪强横行、李隆基怠政、李林甫专权、杨国忠政、安禄山造反……。这些问题,在大唐的现有制度框架下,都不能可能解决。”
“这些问题虽然严重,但都不是大唐衰落的根本原因。”
“大唐的根本矛盾有两个:一是现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水平。二是现有的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合大唐的经济基础。”
“要想挽救大唐,就必须彻底改革大唐的制度,重新建设一套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系统。”
大唐需要一场改革甚至是革命,重新分配权力和财富。
安史之也是一场革命,但是一场
坏
革命。
大唐需要的是一场建设革命。
这就是韦瑜半年来调查研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