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的九零年代 > 第七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歇

第七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歇

老曾刚要吆喝,忽然脚边泼来一盘夹着鱼杂碎的脏水,溅得他的裤脚都湿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他惊得跳了起来,抬眼望去,原来是旁边摆摊卖鱼的壮汉泼来的。

那壮汉虽然生得五大三粗,但倒是笑容满面,他也一边招待着顾客,一边手里利落地宰杀胖鱼,嘴里也没闲着:“对不起啊大哥,我这太忙了,顺手就一倒,你是文化,别和我这粗计较。”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开不骂送礼。让他伸手打,他又没打过。开,他也骂不出。老曾吃了闷亏,一下子泻气了一样,连带着要叫卖的吆喝也像哑了火一样,比杨志的声音还小。不仅小,还没劲。

卖鱼壮汉有点歉意,趁生意间隙的功夫,扯起那大嗓门说道:“两位大哥一看就是文化,我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也看得出你们这对联写得好。”

“但是,”听话要听转折,这个道理杨志和老曾还是懂的,所以他们摆出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凝神看着卖鱼壮汉。只听他说:“你们这对联啊,字好,不认识字的都能看出来。但是啊,如果是我,我也不会买。”

“为什么啊?”两个教书匠奇怪地问道。

“字不好,那肯定没买。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我读书少,不认字,反正就感觉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对联不一样。但是我又说不出。要不你们去前面店里看看,那有一家专门卖对联的店。”

杨志听了,决定让老曾看着摊位,自己去看个究竟。

左拐右拐,拐到转角处才看到一家专门卖对联的店。原来这家店平时只是卖香烛的,到了临近过年的时候,才换成卖对联灯笼这些东西。过完年,又恢复成原来的店铺。

老曾在那左等右等见杨志不回来,吆喝又吆喝不来顾客,就和卖鱼壮汉攀谈起来。等杨志回来的时候,老曾已经从壮汉从哪进货聊到了家里的猫不吃鱼上面去了。

见杨志回来,他好像邀功一样说:“小杨,你别看这位鱼大哥一天到晚和鱼打道,不是宰鱼就是刮鳞,但是一天下来,挣的还不少呢!”

壮汉听了,有点不好意思,赶紧说:“没文化,没办法,只能脏活。你们文化,吃不了我们这苦。”

老曾见杨志愁眉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脸地回来,赶紧把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门道来了吗?”

“看出来了。”杨志垂丧气地说。

“这是怎么啦?”老曾问道。

杨志说:“老曾,咱们这一大早可都是白忙活了。”说着,就开始收拾卷起那些挂在车把上的对联。连旁边的鱼壮汉都停下手上的功夫看他们。

老曾连忙制止,说道:“你怎么长他志气,灭自己威风呢!我就不信,咱们的对联写得不好?我倒要亲自去看看!”说罢他就往前走去。

杨志拉住他,说:“咱们的对联就是写得太好了!”

“这是什么意思啊?”老曾纳闷了。

杨志说:“曾老师,你看,舞文弄墨你是一把好手。念的诗比我写的字还多。我去看了别店里的对联,绝对没有你的诗好!”

“那不就成了?怎么要收起来呢?他们肯定卖不过咱们。”

“快别说了,”杨志哭丧着脸:“家店门都快被踏了,往,生意好得不行!”

“那是什么道理?”

杨志说道:“就是别不要写得好,要写得妙!”

“什么叫写得妙?”

“你说现在大家伙最希望什么?”

老曾答道:“那自然是过上好子啊!”

“所以啊,”杨志把他观察到的告诉老曾:“一副对联,寄托着第二年的憧憬。咱们的对联啊,不应该写什么风花雪月阳春白雪。我看那个店里的对联,全是说什么钱啊、财神啊、富啊,没一句是关于诗词歌赋的。”

老曾听了,直拍大腿,说道:“失策啊失策啊,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杨志苦笑着摇摇,继续卷起那些对联。老曾不依不挠,歪着问:

“老杨啊老杨,你这给乡邻写了这么多年对联,你怎么也没想到呢?”

“我那些乡邻,都是我写什么他们就贴什么的。我哪想过这些?”

杨志继续说道:“你别看家那店里的老先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看上去比你还有文化,带着副眼镜,一丝不苟,写的字比我的好千倍。但是家来者不拒,不仅卖对联,还可以当场挥墨,买主要写什么,他马上写,哪怕是狗不通的信胡扯的两句话,哪怕平仄不通不对称,反正照写不误。”

听到这,老曾也是只能在心里感慨佩服。

本来嘛,乡下地方,穷苦民,谁不盼财,谁不求福?

谁要什么“清风自来”?大过年的,来一阵风,谁喜欢?谁会写个“一身正气度冬夏,两袖清风写春秋”的对联贴在门上?

谁要?

谁会买?

谁要什么正气!谁要什么两袖清风!

再看看家老先生写的是什么?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

“横批:吉星高照。”

在那里大眼瞪小眼,彼此眼睛里都写满了一个问号:“看看,看看别写的!这才叫做对联。”

看来俩还是端着个教书匠的虚架子,有收获就怪了。

只好垂丧气地灰溜溜地骑着车回去了。

出师不利,两连午饭都不吃就散了。

回到家,杨志脆把那些对联送给乡邻们。

乡邻们都纳闷,往年都是自己上门求的,怎么今年杨老师主动送上门呢?

不过不要白不要,有得贴就行了,穷苦家有什么好讲究的?于是大家连声道谢就接了过来,欢天喜地回家贴对联去了。

杨志心里盘算了一下:买纸墨花了10元,今天收零元,倒亏10块。剩下79块。

离结婚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本章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