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校尉。
汉军兵制是“二五进制”,即五一伍,设伍长;二伍一什,设什长;五什一队,设队率;二队一屯,设屯长;两屯一曲,曲有军侯,两曲设一部,设司马或校尉。
部有大小之分,小者司马,大者校尉。诸如早些年的州郡南北校尉,北部校尉往往重于南部校尉,原因就在于东西两羌、匈、鲜卑都在北面。
但这也不是绝对,比如董卓家乡的陇西郡南部校尉,陇西郡南部校尉需要防御南面参狼羌、白马羌,而北面是金城郡,金城郡设有护羌校尉、西部都尉,自也不需要陇西郡防御北面西羌,也就没了“陇西郡北部校尉”一职,只保留了董卓家乡临洮“陇西郡南部校尉”来防御南面羌侵
。
虽说陇西郡只保留了“南部校尉”一职,但这不代表临近金城郡的北面就一定不需要兵马防御,万一金城郡境内河黄羌造反了呢?万一打了陇西郡了呢?
陇西郡的北面有金城郡前沿重镇防御河黄羌,北面战略防御就要减弱了许多,也就不需要设置“陇西北部校尉”一职,但也还需要有兵马镇守,也就有了低于“陇西郡南部校尉”的北司马存在。
正常时候,校尉与司马统领的兵马是一样的,但“校尉”一职在早些年时有“镇守”州郡南北职能,一旦发生了战争,南北校尉就有权利征调所属南北各县兵马权利,所领兵卒随时可以过千,但军司马就没了这个权利。
随着大汉朝的财力不足,除了一些临近胡、羌、蛮的地方保留了些校尉外,大多都已经取消了,而这些保存下来的校尉也不再仅仅只局限于一郡之地,战时可以抽调兵卒的范围也在扩大,战时甚至可以统领数千近万,权利之大自然不是一军司马所能比拟的。
营将与校尉差不多,诸如护羌中郎将、使匈中郎将、西域都护……这些都是统兵五部十曲两千兵的营将,两千兵只是平
里的正兵,一旦发生战争,随时可以扩兵数万。
邬堡是屯田戍守兵,上党多山,容易被占山为王,沿途需要一些戍堡,而这些戍堡也是为了让并州刺史、太守抽调兵卒防御北面的匈
、鲜卑的。
防御北面匈、鲜卑且不论,何辅是老
既定的继承
,上党通往洛阳的商路安全还是需要考虑的,有了百十颗
颅军功,再贿赂贿赂内廷宦官,买下太行径沿途几个屯长还是没问题的。
有周嗣良、周嗣忠看押十来个吓胆的俘虏,何辅也不用担心,背着箭矢便向老
所在山崖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