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明左 > 第224章 真理

第224章 真理

登莱本来设有巡抚,王廷试出事后,在袁崇焕的要求下取消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孙元化是登莱重设之后的第一任巡抚。

他在来登莱之前就思虑过,该如何打开局面。

如今看来,上任的第一战很不错。

一战全歼登莱白莲教贼,彻底平定地方,这个政绩是稳稳的了。

虽然打仗的是东昌协,是左梦庚,他全称只是观摩,连策划都没有参与。

但外界不知道啊。

更何况以明朝官场的规矩,巡抚指挥作战在所多有,肯定会有许多将此功劳按在他的上。

孙元化是耿介之不假,但也不是不知道变通。

左梦庚没说,他便将此功劳领了。

左懋第的大义灭亲,又给了他第二次施展的机会。

他二话不说,让将左懋泰抓了,过后严审。

谷二中并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看到新任巡抚大老爷一上任就把坑害自己家亡的左懋泰抓了,狂喜之下,跪倒在地,叩谢不已。

“多谢青天大老爷,多谢青天大老爷。”

孙元化却没有任何喜色。

抓了一个左懋泰有什么用?

方今天下,又有多少个左懋泰?

即便是左懋泰,也是因为左懋第大义灭亲,他才能痛快下手。

其他的大族会有这种觉悟?

不知道为何,孙元化的疲惫感背后,竟然发觉左梦庚的做法似乎更好。

一场风波过后,左懋第总算是缓了过来。

他朝孙元化、左梦庚、张可大等拱手邀请。

“诸位大、将军远道而来,解我登莱之围。登莱百姓感激不尽,还请城,让吾等款待一番。”

孙元化正有此意,闻言欲动,结果却发现左梦庚和黄宗羲稳如泰山。

“中恒,太冲,你们两个可是莱阳的大恩。走吧,跟老夫进城。”

左梦庚却摇摇,指着远处喧闹不止的俘虏。

“孙叔父,小侄乃是客军,按律不得城。再有,还有这么多俘虏需要甄别。城,便不了。”

见他大胜之后竟不居功,还要一心谋事,在场诸都觉得不可思议。

沈迅钦佩之余,问道:“左将军,可有什么需要我们本地之处?”

左梦庚想了想,拒绝了他的好意。

“莱阳已经残不堪,剩余之求活尚且不易,便不劳烦各位了。”

见他连牵累地方都不愿做,莱阳众无不敬服。

官军来往,地方最是疼。每每都被骚扰的不轻,以至于百姓见官军如见匪,胆战心惊。

索要粮、抢夺财物,都是司空见惯。

如有哪支官军只是如此,本地都要弹冠相庆。

可左梦庚和他的部队,连索要粮都不做。

左懋第打起神,关切问道:“如此多的俘虏,倘若没有粮,将军只怕弹压不易。”

左梦庚笑道:“粮问题,我军早有准备。最迟今晚,便能送到。”

他又看向孙元化。

“叔父,这些俘虏大部都是本地百姓。要如何安置,还得听您示下。”

说起这事,孙元化无比疼。

从他本心而论,他当然希望把这些百姓都留下来。

莱阳、莱西经此一战,已经残不堪,仅存三、四。若要休养生息,必须得有足够的

可这些俘虏在本地制造了如此大的杀孽,和本地之间早已成为血仇。

将他们留下,只会变成更大的麻烦。

再一个,留下这些,就得有粮食。

他有嘛?

并没有。

“中恒可有安置之策?”

左梦庚就知道他没有办法。

这是阳谋。

如今山东一地,有能力安置这些民、百姓的,只有他。

“经白莲教此番祸,只怕各地都已残。来年粮食、税收必将锐减,当务之急,是要让这些安顿下来。有吃食果腹,还得有所营生。小侄打算将他们送到临清去,那边有不少工坊,甄需大量劳力。”

孙元化真是无比痛苦。

明白,这些一旦送去了临清,又有不少会变成左梦庚的兵力。

如今的左梦庚都已如此难治,倘若再要壮大,这个大明难道……

自从黄宗羲自报身份后,莱阳士对他的热立刻超过了左梦庚。

左梦庚再名满天下,也是武

黄宗羲却不同。

忠烈之后,江南翘楚,东林新锐,正是左懋第等倾慕的对象。

蒋垓凑上来,诚意相邀。

“我等莱阳士子,每里勤奋苦读,研习文章,对东南风华倾慕不已。东林、应社、几社等贤达更是吾辈楷模,只恨无缘。今黄兄在此,还望多多惠赐,增长我等学问。”

黄宗羲凝神看去,只见莱阳诸子全都殷切不已,不禁摇

“东南哪有什么贤达?不过是一群夸夸其谈之辈。写两首酸诗、青楼里薄点幸名,于国于民何益?”

左懋第等纷纷变色,没想到他会如此说。

原以为他来自东南,必像刘宗周、钱谦益、张溥等一样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却没有想到,在他中,东南无一杰。

沈迅有点接受不了,斟酌着道:“东南贤达之学问,我等偶有所得,获益良多。黄兄缘何说……说……”

黄宗羲却直锐的多。

“文章、诗词写的再好有什么用?能挽救这渐颓唐的天下吗?东南那些名的诗词写的也很好,看起来忧国忧民,可能让百姓增一产出否?”

莱阳诸备受冲击,完全没有想到,黄尊素的儿子居然看不起学问。

可他说的话,仔细品味又发觉很有道理。

经过这许多事,黄宗羲也发现了,这些士子并不坏,语气也稍微缓和了一下。

“我家参座说过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天底下最大的学问,特别是治国治民的学问,都是要亲自去做、去体验,才能够感悟和领会。写文章,不过是空谈罢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莱阳诸默默品味这句话,愈发觉着这朴素的言语中,似乎蕴含着间大道。

只是他们还不到能够彻底掌握这个真理的程度,愈发显得迷茫。

黄宗羲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先行者。

他对几道:“你们如果真有匡扶天下的志向,那么最需要做的,就是脱掉你们的长衫,扔掉空虚幻的书本,双脚结结实实踩在地上,去走进最普通的百姓中间。去看看他们怎么了,他们最需要什么,你们也就能明白这个天下为何变成了这般模样。不要眼高于顶,也不要只看着朝堂和皇帝。他们都是神仙,哪里了解间疾苦?”

听他言语之中直诋朝廷和皇帝,莱阳诸却不禁热血沸腾。

明末思想混,各种声音甚嚣尘上。

黄宗羲这话实在算不得出格,而且配合上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