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终宋 > 第103章 归笼

第103章 归笼

临安城。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自从建炎三年宋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再到绍兴八年定临安为行都,宋廷并未正式把临安定为京城。

除了《高宗本纪》中模棱两可地提过一句“是岁定都临安”,这里一直都被称为“行在”,算是保留了恢复北方基业的希冀吧。

因此如今宋朝名义上的京城还在那个或存在或不存在的“汴京”。

李瑕牵着高明月走进了临安城。

他们从开封而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从“大宋京城”来到了临安府。

说是“牵着”,其实两手里都握着一条布带,被袖子一遮,看起来如同手拉着手。

进城时遇到盘查,李瑕随手就递了些钱过去,只说带家中小娘子进城逛逛,忘带了户籍。

高明月又蒙上了脸,听了那些话,低下,脑子里浮想起一首诗来。

“瘿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莫笑粗丑,儿郎自与买银钗。”

这是她幼时读书,家中先生描绘大宋村民时常进城游玩的诗句,如今想来,又别有一番意味。

其实,李瑕怀里还揣着一枚殿前司都虞候的信令,但一路上仅拿出来过三次。

只有遇到查盘太严、实在贿赂不过去了,他才肯拿出来,平时都是这般……胡说。

了城,高明月放眼看去,有些吃惊,临安外城就非常繁华了,没想到内城还能更热闹。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等大都城,街上每个摊铺都能吸引她的目光。

但她害怕误了事,努力不转去看,拉着手里的布带,紧紧跟着李瑕……

李瑕一连问了好几个,才渐渐找到了吴山脚下那座宅院。

从城北走到城南,他才发现,那座宅院位于清河坊,是临安城极好的地段。

因为,宫城就在吴山南边的凤凰山脚下。

吴山脚下清河坊,南边是御街、宫城;西边是临安府署、西湖;东边是雄武宫、钱塘江;北边是繁华的临安街巷。

清河坊,李瑕道:“没错,当时我从钱塘县衙过来,路过这里,那宅院就在前面了。”

“嗯。”

“你马上能见到你兄长了。”

高明月抬看了李瑕一眼,没有说话。

白墙乌瓦在眼前显现出来……

忽然,李瑕拉住高明月的手,转身就走。

高明月像小兔子般惊了一下,却也不问,跟着他快步而走。

穿过一条条街巷、绕过临安府署、到了西湖东岸。

李瑕随手掏了铜钱,坐上一艘游湖的小船。

他显然是毫无目的地走,只是偶尔回仿佛看风景一般扫视着湖面。

游船划到西湖北岸停下。

李瑕像是松了气,带着高明月在附近寻了家雅致的西子客栈,要了一间上等厢房。

直到进了房,高明月才开问道:“有不对劲?”

李瑕点点,道:“你注意到了吗?”

“嗯,那个宅院附近,有在暗中监视。”

李瑕道:“我换身衣服再过去一趟,你在这里等我。”

“好。”高明月问道:“我到楼下茶楼打听些消息吗?”

“也好,你要小心。”

默契,从来都是这样三两句话就足够。

说话时,李瑕已褪掉外衣,开始乔装。

高明月很有默契地背过身去,却是又偷偷回看了一眼。

不一会儿,李瑕换上一身粗布衣服,从门缝处往外看了一眼,推门而出。

他这次不牵马匹,不带刀,随手在地上摸了把泥抹了脸。

先在附近逛了一圈,熟悉了环境,方才又往清河坊走去。

远远观察了一下,见到一个大汉正坐在路边卖茶叶,时不时往宅院瞥上一眼。

李瑕走上前,问道:“茶叶怎么卖?”

“一斤三十五钱。”

李瑕道:“不是有四种吗?”

“一样价钱。”

“便宜些可好?十五钱若能买一……”

卖茶大汉抬起,骂道:“不买滚蛋!”

他这一句喝骂颇为大声,周围不少行纷纷转看了过来。

李瑕仿佛被吓到,低下目光一扫,退了几步,转身走开,自到巷处的茶水摊上要了碗茶。

不等到一碗茶水喝完,他已在茶桌上刻下了几个奇奇怪怪的符号。

远处,有个高瘦青年与攀谈了几句,目光皆落在了卖茶大汉身上。

李瑕皱了皱眉,隐约觉得这两批似乎互相不认识。

风格都不一样……

下一刻,高瘦青年抬脚要向这边走来。

李瑕站起身便走,穿过两条巷子却又绕了回来,远远看着那茶摊。

只见高瘦青年站在茶桌前盯着记号看了一会,招过两个,指向了自己离开的方向。

“倒是不傻。”李瑕心中自语了一句,转身回了西子客栈。

高明月也换了身男装,戴了帽子,把脸涂得蜡黄,正坐在楼下茶楼里,见李瑕回来,两起身回了房。

“我们只拿上必备的物件,其它行李与马匹不要了,换个地方住。”

“好。”

也不退房,出了西子客栈,在对面集贤客栈又订了间厢房,位置正好可以看到西子客栈。

李瑕一进屋就站在窗边盯着西子客栈。

“我留了记号,他们也许会来,看有没有跟踪。”

“好。”

高明月洗了脸,拿了个小布包,搁在窗台上。

打开来,里面却是几个蛋,她一边剥着,一边道:“我方才打听消息,近临安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嗯?”

“前几,有在宫门上题了‘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八个字,城内一直议论纷纷。”

“什么意思?”

“指的是朝中沆瀣一气的党,以四为首。”

高明月在脑中整理好打探到的消息,缓缓说起来。

“一是阎贵妃,官家对她极宠,七年前她修建一座功德寺,不惜动用国库,又想伐灵隐寺的晋代古松当梁柱。当时灵隐寺方丈元肇赋诗‘老僧不许移松去,留与西湖作画屏’,将事传开,官家才下旨免伐古松。而阎妃这座功德寺,建了三年,富丽堂皇,民间称为‘赛灵隐寺’,她恃宠弄权,便有不少投奔到她门下。

二是董宋臣,是官家身边的宦官,最擅投机钻营。据传,去岁夏,官家与阎贵妃在禁苑赏荷,无凉亭蔽,董宋臣一内便修建凉亭,冬,他又在梅园修建亭阁。官家责他劳民伤财,他却说只是把荷亭移到梅园,官家便赞他办事得体。

三是丁大全,攀附迎合宦官董宋臣、卢允升,渐得官家信任。去岁,他意望执政,陷害当时的右相董槐。宫中罢相的诏旨未达,丁大全私用御史台牒,夜半调兵百余,手持利刃包围董槐府第,恫吓他出临安城,朝野震惊,丁大全借此枢密院执政。

四是马天骥,靠结丁大全等而升迁,为不耻,此回朝不久,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