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此事古难圆 > 第十六章 业余的生活

第十六章 业余的生活

放假的时候呢,我几乎很少出门,总是在家里忙于农事。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为了生计,爸爸带领我们全家当起了菜农。春天播种,盖膜;夏天除,打药,收获;中间还要忙着间苗、架、掰岔,浇水;等夏天开始结果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忙着摘菜。所以几乎每个假期,我们都是在忙活。

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千年。没多久暑假就来了。也许觉得我长大了,妈妈就让我跟着爸爸去卖菜。

我们这里每五天一个集,我们一般赶三个集。我们自己村的集是每逢二七,他们村是每逢一六。我们北边村的大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集。虽然这三个大集不过是十里八乡,风格却完全不同。

村村子大,周围的村子比较集中,是这一片区域除了我们村以外的一个最大的经济中心。这个村子的们大多卖菜比较爽快,并不怎么讨价还价,菜也在这里卖得很快。因此很是受很多菜农的喜欢。

我们因为是镇上,三里五乡的闲来无聊的时候是一定会来的。因为这时候来的大多是无聊的,无聊的一般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所以这时候的集上的就明显不一样,这里的买菜是一定要求新鲜的好看的,价格是第二位才考虑的。

而隔壁村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也是个经济中心,村子也很大,但却是个卖菜很惨淡的村。我妈那时候也卖菜。她告诉我说是因为这一带种菜的比较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菜,很多赶集却并不怎么买菜。因此,赶这里的集很是无聊,卖不出去多少。

当然,廊桥村和葛再往北的村也有集,和这三个大集的子一起凑够了五天。然而廊桥村太小,那个村又太远。所以我们并不常去。

每个大集,我们一家六早上四点就起床,趟着露水,把长长的绿油油的黄瓜摘在桶里拎出去,再小心地摆在筐里。带着黄瓜花的是卖相最好的,一看就特别新鲜。所以我爸爸总要强调花别掉了。

新摘的黄瓜跟放时间长的黄瓜是完全不一样的。新摘的黄瓜支棱,扎手,一摸刺就突突地掉,是判断黄瓜老的一个点。刚摘下的黄瓜,掰开以后,里面的瓤是发绿的,而放时间久的是发白的;吃起来甜甜的,有点涩,感觉嘴有点麻似的,是新摘的黄瓜,时间长的黄瓜就只剩下水味儿了。我小时候,们是把没吃完的黄瓜放在水缸里保鲜的。所以呢,种菜让我对水果蔬菜的感分外挑剔,至今如此。

西红柿长得又大又圆,因为特别怕摔怕碰,因此要在筐子里先垫上一层编织袋,以防刺伤,然后工工整整地摆在筐子里。我挑菜尤其是挑西红柿很是一绝,挑的西红柿一掰开总是有亮晶晶的沙沙,里面的汁紧实得并不会流出来。大地吃上去会有格外流汁,满都是香浓的西红柿的味道。现在的大棚里的西红柿又硬又酸,汁都一打开就流出来,斜汤得很,我十分地不喜欢。因此很多年也没有生吃过西红柿了。

当然,还有茄子的颜色。一定要紫的黑亮黑亮的才是的茄子,吃不出籽。如果你挑的是紫里带着棕的那就完蛋了,里面到处是籽,根本吃不上什么。别问我为什么知道,种菜的家,各种各样的菜都会吃到吐的。还有土豆,一定要明黄色……

小贩们虽然同为竞争对手,但是却都互相亲昵得很。卖菜的闲余就畅快地聊着天。可能感叹我十四五,正是学习的年纪就跟着卖菜,心里觉得大概我是属于濒临辍学的那一类,因此借个塑料袋换个零钱啥的,对我格外关照。

自从我爸爸的黄瓜开始结果,黄瓜就开始降,一块钱两斤,三斤,五斤,七斤……一路跌到了二十斤,几乎到了白送都被嫌弃的地步。大多数家买两毛钱的就够了。就是这样,结完账以后,我爸爸还要拉住家,再送上两根,有时候送的都比买的多了,半天还是卖不了几根。

的是,也不知道今年是不是算是丰收的一年,他种的黄瓜长势非常好,每个黄瓜都得有半米长。也许是种子的原因,长那么长那么直还挺粗却一点都不老。但是摘黄瓜却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因为歇一天,就会长好多,等到摘的时候就会多付出好几倍的功夫。听说黄瓜每天一浇长得就会很快,我的爸爸在这件事上很是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辛辛苦苦一大早上,收益却是甚微。

天生就有那种倒霉的,凡是他种的菜一一都降了价,土豆从一块钱4斤跌到了一块钱10斤,茄子一块钱五斤,西红柿有时候都不论斤了,一块钱一大堆。而那时候,一块钱对于我来说只能够买两支笔。其他一切的价格都很正常,只是他种的东西都不正常。

后来我发现他好像都会准地掐点,种什么什么便宜,养什么什么贱.不养猪的时候,猪十五六一斤。自从他开始养猪,猪一降再降,竟然跌了七块钱。们都说,那是近十年来的最低价,养猪的都赔钱。后来他不养猪了,猪就一路飙升,过关斩将,居然升到了三十块钱一斤。呵,近五十年来的历史新高。最近,他又买了一猪,呵,猪价又降到了七块。他的杀伤力真大。

有时候看着们为生活苦苦奔波,我会暗暗感叹,还研究什么经济规律,我这里就有一个猴子搬来的救兵,你问问他想种什么,你就不种什么,他养什么不就不养什么。诶~他不种不养了,就是你发财的时候了。后来我常常想,他做的各种事可能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向们证明:在物价一片大好的时候投资,一定会血本无归的经济规律是真实存在的。

即便是送的跟买的都差不多了,他的菜堆得还是像山一样,没什么买。因此他总是满世界地溜达,要不就是找个角落聊天去了。剩我一个,仿佛这个菜摊是专门为我而设,看上去我更像是菜摊儿的主。我们用的还是那种杆秤,要看分量是需要数星的。现在这种秤不多见了。因此,我戴着帽,拿着杆秤,站起来称东西的样子,看着还是标准的一个菜农的。

孙英的家就在葛村。

因为没什么经验,爸爸总是把菜摊摆在市场的尾上,几乎迹罕至,生意更是惨淡得很。等半天也卖不了几份。他看着没,就又找个地方喝茶水去了。

又剩我一个。我戴着帽,坐在马扎上,百无聊赖,就决定把菜摆摆,摆好看点,不也就卖得好点吗?正在摆西红柿,忽然一双脚了停在了我的面前。

“买菜吗?”我习惯的问。

一抬,是孙英。我知道他是这村的,但没想过会遇到他。说完我俩就不约而同地笑了。

“你还会卖菜呢啊?”他吃惊地望着我。我心说他是怎么看出来是我的?这么大的帽还遮不住我的脸吗?

“额,你要点不?”我把又搭在膝盖上,并没有停手里的活计,可能是心里觉得低一等,不让他看见我的囧态,但还是故作玩笑地说。

他抬了抬手里买的菜,示意我已经买了。我看了看,确实有。

“你还真是全能呢。看着还真是像那么回事。”他低着看着我笑着说。

“是尼,穷家的孩子早当家,有什么办法呢。”该死,我怎么这么说?让家还怎么接,感觉商真低,一句话就把天聊死了。

果然,他说:“那你忙吧,我先走了。”

我说:“嗯。”等他走远了,我看着山堆的黄瓜,心里有点后悔,没让他拿几根黄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