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太极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李世民正急得火烧火燎,都烧到了。
早上立政殿来禀报说,长孙皇后出去巡查百姓受灾况,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现今李建成刚死,仍有不少党羽潜藏在民间,若是被他们碰上、劫持了皇后,那就麻烦了。
其实不仅有李建成漏网的余党,还有支持李渊的旧臣,隋朝的余孽;
还有饥饿难耐的百姓,他们都有可能攻击皇后。
“还没有找到吗,为什么,为什么?”李世民怒吼连连。
禁军统领小孟尝秦琼无奈地摇,御林军搜遍了长安,周围的郡县也找了,如今天都黑了,还是没有踪影。
大雪天里,地上足迹很快就被湮灭,根本看不见。
“扩大搜索范围,一定要给我找到。”
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来说可是太不一般了,十三岁就接着他南征北战,为他生儿育,是李世民心中的暖阳;
一代帝王的白月光,如今下落不明,李世民怎么能不着急?
这大唐天下不能没有她!
“陛下,回来了,回来了。”
宫翠墨跑进来跪在地上,喜极而泣地禀报道。
“皇后回来了?”李世民大喜。
“对,刚到宫门,这会儿该到了。”
翠墨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她是皇后的贴身伺候宫,主子不见了,她这个
才万死难辞其咎。
李世民快步走出太极殿,在殿门撞见长孙皇后。
“哎呀,观音婢,大灾之年你为何一个出去
走,太危险了。”
虽然嘴上责备,心里却高兴得很。
“陛下,臣妾今遇到一个神仙中
。”
长孙皇后见到李世民,马上说起李盛唐。
“神仙中?”
李世民知道皇后从不打诳语,居然有能被她说成是神仙中
,这
到底是何来
?
“陛下,皇后娘娘回宫,臣先告退。”小孟尝秦琼拱手行礼。
“叔宝今辛苦,下去休息吧。”
小孟尝秦琼带退出太极殿。
“陛下,连雪,天灾不断,我知道圣心忧虑,所以就想出去找点粮食。”
长孙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言。
李世民十分惊讶,长孙皇后此时居然笑了。
他自从登基以来,不是突厥进攻就是天灾,因此,长孙皇后一直忧虑国政,愁眉不展。
可,此时她居然笑了?!
“哈,皇后舒眉、脸有喜色,想是找到粮食了。”李世民笑言。
“没有,一粒粮食都没找到,但是却找到了一个天才。”
长孙皇后便细细地将李盛唐所说的计策娓娓道出。
李世民越听越震惊,最后拍案而起,大声惊呼。
“我大唐有如此治国之奇才,为何朕不知道,这是朕的罪过呀;
有才如此,却不能为朝廷所用,罪过罪过!
朕要连夜征他为国师,拜为上宾。”
长孙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言,“陛下别费劲了,臣妾已经试探过了,他不愿意出仕;
说如今朝廷上下,都是世族高门把持朝政,他出来也是枉然。”
听到这里,李世民叹息一声。
李盛唐所言句句切中时弊,没有一丝废话。
如今的朝廷,虽说是皇帝换了,可高门世家和他们家的大臣却一点变化都没有,治理朝政还是要依靠他们。
“陛下,臣妾以为李盛唐所说的以工代赈,乃旷世之举,应该尽快实行才是。”
“没错,此举既可以挽救无数黎民百姓,又可以兴修水利为来年准备,实在是高招;
才制定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我明在朝堂之上廷议此事。”
李世民找到了解决之策,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长孙皇后只对李世民说了以工代赈的事,其他的事却没有说,特别是李盛唐说她命不久矣的事
。
当时李盛唐不肯说,下次定然要问个明白。
皇后躺下后,咳几声,觉得呼吸有点不顺畅,这是老毛病了;
翠墨端了一盏补气的茶过来,喝了一点,稍微好些。
一夜无话。
第二上朝,李世民高坐龙椅,底下群臣云集。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怼怼、虞世南等。
武将更多,李靖、程大魔王、小孟尝秦琼、长孙无忌、李孝恭、炭尉迟、段志玄、侯君集...
若是往,李世民会觉得天下才俊,皆汇集在此。
可是自昨晚上听说了李盛唐的计策之后,再看着这些,让他心中颇有不满。
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开金;
“众位卿,雪灾连绵,国库空虚,百姓饥馑,突厥虎视,众位有何良策啊?”
李世民的话说出来,众大臣呆若木,如泥塑的菩萨,默然无语。
雪灾、饥荒、突厥。
这三大问题,任何一个都是令极其
疼的难题,他们根本无法解决。
“诸位卿为何都不言语啊?”
李世民微微后靠,坐在龙椅之上,心中十分得意。
平里上朝,文臣出谋划策,武将咋咋呼呼,李世民这个皇帝只斟酌、选择就行。
说起来似乎很爽,其实显得他这个皇帝似乎啥都不懂,啥都要仰仗文臣武将;
可如今有了李盛唐的谋略,心里有了底气;
李世民就感觉自己从此之后可以稳坐钓鱼高台,真正俯视底下群臣了。
最终,大唐顶级智囊有房谋之称的房玄龄出班奏对。
“启禀陛下,今年天灾不断,自春夏旱灾到秋季洪灾,再到如今的雪灾,百姓疲敝,此时应当休养生息、静修德政。”
杜如晦出来附和道,“臣以为中书令房大所言甚是。”
其他大臣拱手行礼,“臣等附议。”
房玄龄出的计策,李世民言听计从,朝中也无能超过他;
房谋杜断嘛,出主意的是房玄龄,定策略的是杜如晦。
两都赞成休养生息,那就肯定不会有错了!
“哪位卿还有别的策略吗?”
李世民微微一笑,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心中微微不喜。
往我等廷议策略就是终论,今
陛下居然问有没有其他的策略,这是挑战我们的治国理政的才能啊。
房玄龄禀奏道,“陛下,天灾不断,此乃天时,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顺天应,才能度过这次危机。”
杜如晦拱手行礼,“臣以为中书令所言甚是,当是终论,请陛下采纳。”
若是在之前,李世民肯定欣然接受,而且会赞赏一番,夸他们房谋杜断,国之柱石。
可是今天,嘿嘿,老房,老杜,对不起,朕今还要秀一把;
让你们再次看看朕的治国之策,到底有多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