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 第一百四十章:谁?胡惟庸?请离我远点

第一百四十章:谁?胡惟庸?请离我远点

如今的黄岗城中,足足容纳了十八万的百姓!

当然,这是因为涵盖了原本黄岗、濠州以及滁州三地的全部百姓。

但这样的规模,可是非常恐怖的。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在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北方诸省皆有不同程度的损耗。

其中山东河南最为严重,富庶的河南山东之地,到明朝建立时,相加竟然才不过一百多万。

整整两个行省的土地面积上,竟然才一百多万的,可想而知有多荒凉。

而其中况最好的,莫过于山西。

山西因为身处太行山脉之中,地理优势让他们没有遭受太多的灾难,元末的水灾也没有太过影响到山西。

甚至还连年丰收。

所以,整个山西的总数保持在五六百万的程度。

可这五六百万的,却是分散在整个山西境内的。

如今,仅仅一个黄岗城,曾经的一个小镇。

竟然容纳了十八万

这还仅仅只是登记在册的百姓数量,加上此刻城中的一万兵力,总数便达到了惊的十九万!

这样的规模,即便放在整个濠州境内,也足以让濠州各处开花。

如果按照当初李善长的办法,一定会使城中的百姓回归到原地。

以此分担黄岗城的压力。

不过,齐衡却并不打算如此。

百姓既然已经来了,再行迁移肯定会产生民怨。

这是其一。

其二,百姓散了有散了的好处,聚集在一起,也有聚集在一起的好处。

如今全国各地都是一片萧条。

即便这些百姓分散到各处,他们又能给当地带来多大的改变?

并且,为此他还得支付相应的损耗,如管理成本的增加,运输支出的增加等等。

既然如此,何不将他们留在这里,让整个黄岗城、濠州这一带,依靠着这些百姓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迅速的发展起来。

然后由点带面,倚靠安丰路境内天然丰富的水路,盘活整个安丰路的经济。

不过,这只是战略层面的展望,关键的还是如何落地。

首先这十八万百姓,外加一万兵力每天吃的粮食,该如何解决。

如果大面积的种植土豆之类的高产粮食,自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但显然不是长久的办法。

诸如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量粮食,都只能当作副粮。

除了味习惯这些原因外,各种粮食当中所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同,小麦水稻既然能够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演变依旧是华夏主食所用,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当然,这年别说小麦水稻了,有的时候能抢到几块树皮都是幸事。

但齐衡的目标显然不仅于此。

所以,解决自身粮食产量问题,甚至达到产出的程度,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如今黄岗城内的百姓虽然多,但依靠着这一年来齐衡在黄岗城的治政成果,尤其是等到秋收时,满足城中百姓短时间的粮食需求还是足够的。

但来年、后年、大后年,如何解决。

黄岗城外的良田就这么点,无论分给谁,产量也就那么点。

所以,在齐衡的思考中,便打算玩一场大的。

光在黄岗城周边发展没有多大的前景,要来,就将整个濠州西面全部改造成粮产区。

一万五千顷的土地,就是150万亩的土地。

只要能解决腹地用水的问题,就能将这150万亩的土地化为良田。

假设全部种成土豆,仅一季,便可得土豆750亿斤,5亿石。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如果种植水稻,可得10.5亿斤,700万石水稻。

按照y安地震时补助的粮食标准,每一个成年一天的粮食补助1斤计算。

一年就是365斤,而10.5亿斤的水稻,就可以满足280多万一年的需求!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以及这一片区域的未来潜力。

其中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比如,不适合种植的地形、每年消耗量,劳力一家孺消耗、力无法满足所有土地耕种等等原因。

可哪怕最终的结果达到理论数据上的十分之一,产量也足以让黄岗城中的十八万以及一万兵力一年吃饱喝足。

甚至还能盈余近一半,到时候满足了基础的粮食需求,盈余的粮食便可以成为货品,对外界易,达到物资换的目的,使百姓的子更加富足。

不得不说,这个设想的可行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完成这一设想的基础条件他们都已经具备。

水泥、混凝土、钢铁、大量的劳动力,前期建设所需物资等等。

在脑海中不断推算,拾遗补缺的齐衡,越发觉得这个工程的可行很高。

不过想到施才英马上就要赶赴寿春出任安丰路总管府总管,齐衡便说道:“这样,你继续考察,看有没有什么并未计算其中的因素,另外,在完成考察后,你执笔拟定一个大的计划,随后付给周念。”

“此后的细节,则由周念来接任继续。”

听着齐衡的话,施才英一愣。

“大,可是属下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齐衡听的出施才英的疑惑,便笑道:“你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此后的事也只能由周念接任了。”

施才英还是没有听太明白什么意思,可齐衡却没有再多说。

如今文书虽已经上报朱元璋,但具体结果还需要朱元璋最终裁定。

所以在结果下来之前,最好还是先不要说的好。

面对齐衡故弄玄虚的话,施才英有些摸不着脑了。

而齐衡却在这时对着身边的秀儿说道:“秀儿,我们回去了。”

压根不管此时施才英那满脸的困惑。

当齐衡回到府中时,余光道也带着文书走了回来,在看到齐衡时,立马说道:“大,大帅已经阅批了。”

结果没有出乎齐衡的意料,因为自己文书上的内容基本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事

施才英的升任这几乎是所有心中的共识。

而至于总管府的设立,以及城池的选择,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

随之,齐衡便直接说道:“将文书送去县衙由施才英看一下,省的他今晚上睡不着。”

余光道不太明白齐衡这话中的意思,但还是按照他的命令去做了。

县衙中。

正如齐衡猜测的一样,施才英整个的心思都在思考着齐衡刚刚那些话的意思。

直到余光道到来,并且将文书上的内容给他看后,这次明白了齐衡为什么说要周念来接任了。

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不过想到接下来濠州要进行这么一场宏大的工程,施才英还真舍不得走。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这个工程完成,整个濠州北部将彻底成为整个安丰路的经济中心。

因为这里是最有钱,粮食最多,百姓最多的地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